初夏的一个下午,决定到近年来名气渐涨的羊庄陶山一探秘幽。从羊庄镇政府东侧的十字路口南行约3公里,然后向东沿薛河北岸前行。
转过弯往北,河床变得越来越宽,河面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平静而美丽。老远便看到一座桃形的山,满眼的苍翠扑面而来,陶山到了!
陶山,原名桃山,因山形如桃而得名,还因山上树木风景华丽多彩,又名华彩山,位于羊庄镇驻地东南,古滥国昌虑城(土城)西南里许,古薛河南岸,羊庄盆地的腹部,海拔153.5米,北环薛河、范蠡湖,南望青龙山绿道,西连寒山,三面环水。
陶山拥有诸多的自然景观,更流传着范蠡、西施隐居的美丽故事。相传,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辞官并经商后,携西施到小邾国寻访墨子。在墨子家乡附近,他看到滥国邑城(今羊庄土城)一带山清水秀、草茂粮丰,陶醉于这里的山水风光,便就此定居下来。
不久,范蠡就在滥国邑城北(今羊庄镇赵庄村附近)和城东(山亭区西集镇伏里村一带)建了两处烧窑,制作、经营陶器。同时,他还在城外的华采山上搭建茅屋开坛讲学,给附近的居民传授经商之道。
西施则和人们一起牧羊于薛河岸边。由于牧羊人都想去听范蠡讲学,为了不让羊走失或弄混,西施便让他们在地上楔下许多木桩,把羊拴上固定下来。木桩后来被人叫作“羊桩”,今天的“羊庄”之名就是由其演化而来的。在邾国主要靠制陶发家,因此范蠡就自号陶朱公。后来,范蠡、西施又悄然离去。由于他们好善乐施、仗义疏财,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们,便把陶朱公讲学的华采山叫作“陶山”。
过了陶山大桥左拐,从陶山北麓开始登山。陶山二字,由枣庄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马建钧题写。从山脚下往上看,整座陶山山体灵秀,郁郁葱葱,透出初夏的风情和清凉。
刚开始的一段步道山势平坦、植被丰富,上山满目葱茏,下山欣迎薛河,上山下山经由此处皆心平气和,故称心安步道。
往上攀登不一会,便看到两棵榆树相对而生,树根相距十余米而树冠折身相交,中间一棵槐树挺拔而立。双榆抱怀象征着范蠡、西施相濡以沫的爱情,槐字与“怀”同音,也代表了人丁兴旺的美意,是陶山带给天下有情人的良好祝愿。
东侧不远处是西施牧羊台。据传当年西施常常在陶山北麓牧羊,范蠡便在半山平坦处建牧羊台一处,供西施牧羊休憩。
牧羊台往上陡峭的石壁上生长着一棵长根外生的椿树,表现出椿树顽强的生命力。据滕南民间说法,椿树是汉光武帝刘秀封的“树王”。
再往上是重修陶山步道时,依山势而建形成的一处“葫芦状”的步道,葫芦自古有福禄之意,缘此而过,必得福禄寿喜。恰巧碰到一家人下山经过,来一张快乐的全家福吧,五口人福禄寿喜财全都沾上了。
此树学名扶桑树,俗称“佛桃”,重修步道时,此处一棵枯死多年的佛桃树萌发新枝,故称佛桃逢春。
继续攀登,山上的步道逐渐呈原始状。裸露的岩石多为层叠,从而形成天然的台阶。
在通往山顶的最后一段台阶前,一棵榆树侧身而立,姿势宛如黄山迎客松,仿佛在向游客们招手致意、侧身相迎。
在即将到达山顶处,有一棵侧根外露长达两米的榆树,被称为“坚强榆”。此榆树根系全部在山石之间,虽根无片土,却一样在山林中顽强生长,成为参天大树,其自力更生、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二十分钟的功夫便到达山顶。上面比较平坦,视野开阔,周边美景尽收眼底。初夏的羊庄盆地到处碧绿,薛河流水,村庄民居,田野阡陌,一派生机盎然。
古薛河是枣滕地区的母亲河,孕育了北辛文化,创造了古薛国,古滥国。它犹如一条长龙,自陶山东蜿蜒而来,绕山半周向西而去,河面到山北突然变宽,水平似镜,如一湾碧玉,人们把它叫做范蠡湖。
岸边有一处一丈五尺的土台子,它经历风雨洪水的冲刷仍安然无恙,这土台子被称为钓鱼台,传说范蠡西施在经商讲学之余,常到这里钓鱼,绵绵细语畅谈人生,西施常在此浣纱,范蠡湖又称西施浣纱池。
站在山顶上远眺,两侧的小山村掩映在绿色树林和田野之中。相传范蠡、西施离开后,人们便在薛河之阴和陶山之阳建了两处范蠡祠(庙),“财神”、“商圣”范蠡被人们供奉起来。居住在陶山之阳范蠡祠南的一个村落,也被人叫作陶庄(今薛城区陶庄)。而住在陶山东、西的两个村庄则分别被叫作陶山东村和陶山西村。
山顶上面还散乱地分布着多个脸盆和拳头大小的圆形及矩形凹陷石坑,存有古代军队驻扎戍守的痕迹。
羊庄镇重修了范蠡亭和范蠡文化长廊。据传当年范蠡在陶山顶上建有陶山书院,并与此传学布道,陶山春秋几度过、范公盛名天下扬,故修此亭、廊纪念。
陶山顶上最著名的就是石刻经文了。北齐“陶山经石”被列为山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加强保护,滕州市文化部门在山顶修建了经石保护亭并安装了监控。
经文刻在陶山顶东北隅的石坡上,长180厘米,宽200厘米,由于常年风蚀漫漶,字迹已难辨认,目前尚可见“般若波罗蜜、观世音佛、阿弥陀佛、经主心安”等字。字迹与千佛山、泰山石刻相似,石经书法严谨浑厚,字形匀称,疏朗宏博,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多为文人墨客推崇。
从范蠡亭东侧下山,步道较为陡峭,依势直上,顺畅惬意,犹如紫气东来。途中远眺,薛河北岸又见群羊,仿佛又忆起西施河边牧羊的美好场景。
下了山沿公路向西入村,便是陶山西村。这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美丽乡村,大多数人家已住上楼房,只是在村子的偏僻处,还存有几座空着的石头、砖瓦老院落,为乡村留下了特殊的记忆。
大街上能看到的都是留守老人。两位老者在街上相遇,热情地搭上几句话,然后各自离开,每天熟悉的生活让人们形成了一种默契。
往西走下来,看到一对老人正在用电动三轮车搬运石头。等那位更加年老者骑上车离开,看上去年轻些的老人对我笑着说:“你猜我们是什么关系?刚才那是我父亲,八十多了,什么活都能干,我干活他还不放心呢!”这位老人还坚持让拍他种植的杏树,并说如果再过几天来就可以随便摘杏吃了。
这不禁令人感叹,农村不少老人平时并不懂得养生保健,他们却因为坚持力所能及的劳动锻炼和与世无争的豁达心态而长寿!
往西经过一片老山楂树林和杨树林,看到薛河对岸一群白白的山羊在悠闲地吃草,到处飘扬着的杨絮像似漫天飞舞的雪花。
初夏的菜园长势喜人,人们在田间忙碌,体验着劳作和收获的快乐。
村南的小广场上晾晒着刚刚丰收的油菜籽。三位老人说,当地有吃菜籽油的传统,每年压榨后都不会卖,留给自家人吃,不仅可以节省一笔生活开支,而且自己种植加工的油吃起来更放心。
一位年迈的老人坐在大门口,看到我从身边经过,便不住地点头,一直目送我走了很远。我知道,她一定会目送我离开村子的,直到她看不到我的背影。刹那间,内心涌出莫名的亲切和感动,回过头来,老人家仍在默默地目送着我。
我忍不住按动了相机,抓拍住老人的身影,留作最美好的乡村回忆,化作人生记忆中的永恒……
本文首发《美篇》,作者:森林小木屋,转载旨在传播更多地方文化。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