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姓渊源出处,依然众说纷纭。近几年走访海内外,分支流派难一统。不少族谱脉络,大多清晰明朗,而质疑在源头,大致有三个传说,说点浅见当援引。
最多受认可源头,唐代皇帝赐姓说,比干嫡系后人,通过不同地域家谱,考证与林姓宗谱,比对证明属实,历史已成定论。近几年族谱新篇,绝大多数都认可。
”干公为殷纣剖心,其子逃于长林,以林为姓蕃衍,拓居莆田,以文章华国,忠孝传家。53世效诚,入赘晋安梅定,以梅姓诬传二世,复归祖姓传正公,为江西观察使,谏言革除苛政,太宗嘉其贤而赐姓氏,昭其苦辛之德,合二义而成一字,上古下辛取诸辜焉。通告林氏梅氏,伯姪遂以辜为姓,以叨承太宗之赐。”(仅是摘要)
第二个出处有罪论,最出名的说法,源南洋辜鸿铭先生,曾提及的岭南犯人(岭南道包括福建),大多难回归故土,无颜面对先辈们,不如隐姓埋名,既然待罪之身,不如以辜为姓氏?
在福建惠安宗祠,辜鸿铭认祖归宗,辜振甫认同祖籍,堂内尚有亲笔信,最台湾鹿港源头。附近有陈性祠堂,大多南洋世居。而马来陈氏家族,曾经提及说法,祖上为辜姓改变,不想当地人误会,毕竟华侨较多。
有些分歧的说法,是该支原来姓陈,天地会反清复明,被乾隆(或源陈氏?)规劝而放弃,为避免节外生枝,待罪心有不安,后到马来西亚发展,改姓辜不忘国耻?还举证了辜鸿铭,正是这支后代,而掌上明珠才学无双,却在姑苏出家,了却俗世恩怨。
对此有些怀疑,未见详实记载。迁播繁衍的地域,变化情况又如何?辜振甫先生文章里,家父资助过辜鸿铭,远渡重洋去留学,只是同宗之宜,而两人并不亲,分支脉络未明了,伯父一说很勉强。
负责整理辜炯成,提及八世祖辜礼欢,随父亲辜宗赴台,转马来西亚拓展,曾任英属马来西亚半岛甲必丹。礼欢生八子,其中安平从小送回大陆,进士后入林则徐幕僚,后转调台湾履职,是辜振甫的曾祖父。
第三个出处官职说,先祖为行刑刽子手,负责执掌刑罚,只是传说无记载。事实上站不住脚,宗亲们不多不信。考虑正本清源,把不实据说传说,还想删除其记载?反感觉有点过激了,希望有机缘见识。
当年岭南道流放地,包括广东和福建。如今博罗县杨村,是最有代表流放地,聚集地石马地区,许多不可能回归故土,却不见有辜氏一脉,猜测辜鸿铭大师,离家尚在少儿,或并不清楚原委。
广东韶关珠玑巷,曾有百家姓氏,虽然仓促而就,留下中原姓氏,逃避元兵诛杀,为祖宗姓氏留存。曾经看到说法,辜为辛弃疾后人,负责拯救行动,可惜接诏太迟,援兵赶到韶关,已经回天乏力。
辛弃疾临危受命,将大宋复国之资,约为400余车宝藏,沿着梅林古道,随同文武干练之臣,进入江西吉安,晋安堂曾经辉煌。为躲避元庭追杀,分支入福建惠安,另支入湖南娄底,都以辜姓而存在。
大宋为全世界首富,最鼎盛王朝,挤占全球GDP份额,一度高达四分之一。宝藏所能罗列者,自然令人咋舌。各种势力想涉足,包括金庸祖辈查家,笔下众多题材,未必奇思异想,不少有章可循。
辜林梅不通婚外,相传江浙顾家,客家古姓,皆为开枝散叶。起初重视教养,家业大多不俗,不少被官家蚕食。四川广元辜家大院,旧时占繁华古商道,朝廷刻意改道,最终无影无踪,境况可见一斑。
民国手抄版史料,”三世开元进士,澜公为雍丘令徵吏部。源公为洪州剌史,迁朝官遭李林甫妒,生恒公及森公。复归江西晋安,而恒公为御史,长男分漳之龙岩,次男分泉南白礁,三男分永春,四男分南昌府及潮州,五男居顺天府。大寨致政公,乃恒公四房裔孙。南宋由江西仕潮,因变乱不得回藉,择大寨水秀山明,构世笃堂而奠,为潮州开基始祖。四男万兴公,授官梅州儒学,数百代子孙昌盛。”
在四川眉山灞上,不少墓碑石刻,辜字写法把上下结构,拆成左右结构,连残旧的族谱上,也都如此写法。偶遇当地老人说,祖宗本来姓”辛”,为后辈能够不忘,特意造字刻碑,不忘当年初衷。仁寿县曾过半姓辜,为明末张献忠屠川,两广填四川的结果。
为了掩追兵耳目,在珠玑巷分别,随扈及工匠再南行,因不及渡海到海南,多止步潮汕地区,改辜姓以明复国志。宋帝于琼崖投海,终结了中原文明。被西域弯弓烈马,践踏得支离破碎,幸存仅十之一二。
比较能佐证材料,如今潮安辜厝村,依然多工匠人家,潮州菜堪为一绝,当年皇庭大厨师们,口味清淡多讲究,自然不同凡响。在此摘录片段参考。
”潮州辜氏自宋末入,于今已传廿余世。然数百年几经变乱,旧谱毁绝,宗族由来,众说纷纭。所幸乡闾中发现,民国手抄家谱存世,抄录咸丰年间谱序,虽年代亦不甚远,然诚为本族所存,最早宗族由来说。”
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所夹带部分宝藏,原为宋庭私货。辜鸿铭家族祖上,从福建惠安出海,听说在菲律宾槟城,吕宋岛还有祖业?英国人没那么慷慨,把财富馈赠管家,只是有点扯不清。
台湾鹿港建基业,与同宗林家联手,经营得风生水起。家父在世时说法,祖训是不问政治,更不得染指朝政。辜振甫先生在世时,为两岸和平而奔走。夫人为严复孙女,却违家教规戒,讨好民进党人,几乎家业不保,次子携带台泥,到广东英德落户。
当然,许多道听途说,或许牵强附会?甚至可能是错觉?非常遗憾的是,为编撰《永乐字典》,还有《康熙字典》,所征集民间文献,传大多付之一炬,历史被面目全非,可谓文化的浩劫,零姓氏考究,难免缘木求鱼。如有质疑,欢迎批评。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