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说民间故事的时候了,这回123将会给您带来哪个村的故事呢?挨着河边住的村街注意啦,快看是你家乡的故事吗?
古时候,那时候没有什么柏油路水泥路,从北边燕京方向往南方走,只有一条官道。穿过益津关往南只有一条通往文安的路,那时候文安要比霸州繁荣,特别是沿河一带,霸州益津关这边只是军队防御的边关。而且这条路,只要一到雨季和秋天涨水的季节,道路就会被水淹没,渡船成了出行的重要方式。宋代建村的老堤和太保庄,当时是中亭河和大清河流域的重要地点,很多百姓在此居住,以捕鱼、种植为生。数百年如此……
时间跨越到明朝初年,相传明成祖朱棣在获得天下后,遇到了很多皇帝都头疼的问题,军队再也用不到这么多人了,该如何裁军呢?一些功高盖主的功臣被杀或流放,但是底下那么多的士卒该怎么办?朱棣想出了一个办法,不让这些士卒回原籍,而是就近在北平(北京)附近分地给钱,让这些士兵退兵安居乐业。一来防止士兵官员回原籍为霸一方笼络党羽;二来打乱分散兵卒分到各地;三来,当时外族瓦剌、鞑靼兵力强盛,如果真需要用兵之时,这些人离着京城近,随时可以调用。就这样,一场各地的大融合再次开始。
这一年,高氏兄弟俩人来到中亭河流域,因为离着老堤也近,购物也方便,又看到老堤晚渡的美景,当即确定在此定居。兄弟俩接来了家眷,分南北两处建房居住。2人便以捕鱼、打猎为生,时间久了,人们就称这里为打捕庄。随后高氏的后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安居乐业。直到嘉靖年间,打捕庄逐渐改了称呼,改为卜家庄。
到了清代,当年的2间小宅院早已变为偌大的村落,分成了南北2个自然村。从此居住在南边的村子,被称为前卜庄;住在北边的则被称为后卜庄。所以说,进了前卜庄和后卜庄村,只要你一听说是姓高的,基本就是这一脉。当然,以上这个村街的由来,部分也只是来自于老人们的口口相传,仅能算是民间故事,大可不必较真。因为关于高氏兄弟俩来霸州的传说故事,还有很多个版本。
之所以我们要于这段时间发布关于很多村街名字、由来的故事,说白了就是一种记录。在历史发展的当今,村街撤并的发展大方向将是必然,我们想给更多的朋友留下咱老辈人口中的记忆。仅此而已。那么下一回,咱去挖掘哪个村的故事呢?敬请期待。
(本文由123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