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沼气点亮新生活
——会宁县农村清洁能源开发调查
近年来,会宁县将大量的秸秆、粪便等废弃物经过能源化处理,变成了可以提纯利用的沼气,形成了以秸秆、粪污等综合利用的农村经济循环模式。
沼气点亮农村生活
初夏时节,走进会宁县郭城驿镇红堡子村,白色的塑料薄膜下,玉米长出了一尺多高,村民们正在田地里锄草。
“这里离会宁县城80公里,属于靖会电力提灌工程覆盖区,全村有930户村民,耕地9300多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会宁县能源办主任邹翔宇说,这里是全县清洁能源应用较为典型的村庄,大量的玉米、小麦秸秆有公司回收利用,因此田野、村子都很干净。
会宁县亿源养殖有限公司厂区就建在红堡子村,在厂里上班的村民关进辉说:“去年我家种了5亩玉米,亿源公司直接到地里连玉米棒子一起收割,5亩地收入8000元左右。以前冬季要将堆积在田间的玉米秸秆焚烧,现在厂里到地里收割带棒子的玉米青秆,自家只负责种植玉米,比以前轻松多了。”
大型养殖场办在村里,成为清洁农村的帮手。“我们投资495万元建成大型沼气工程,将养殖场内的粪污转化为沼气、沼液和沼渣,向周边200多户村民提供沼气,供村民做饭、取暖、照明。养殖场内的锅炉烧水、做饭、清洗、照明等,也都使用沼气。”亿源公司副总经理成炳刚说,农村沼气等清洁能源的利用,使乡村有了绿水青山的美丽生态。
记者在会宁县郭城驿镇新堡子村看到,会宁康之源养殖有限公司就建在村边。“会宁县康鑫养殖合作社是一家以肉牛养殖、种羊繁育和沼气能源为主的合作社,隶属会宁康之源养殖有限公司,目前合作社养殖肉牛1200头,肉羊2000多只,沼气能源站日产沼气5800m³。”康之源养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胥宏弢说,自从厂里沼气项目运营以来,不但处理了大量牛羊粪污,而且对周边50公里以内的养殖场粪污、秸秆进行回收,将优质秸秆粉碎生产牛羊饲料,劣质秸秆通过发酵、氨化生产有机肥和沼气,走上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发展之路。
“公司每年向周边养殖户收购畜禽粪便1万方以上,日产沼气输送2800方左右。”康之源养殖有限公司经理赵万荣说,通过低压沼气输配气管网,公司为康园小区760户居民及104户商户供应炊用沼气。
循环经济新模式
吃干、榨尽、还田,是会宁当地对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真实写照。
记者了解到,这里已经形成了“秸秆利用+养殖企业+沼气工程+农户”的农村经济大循环模式,推进乡村进入新一轮产业循环发展。
“由于沼气产业的带动,会宁已经形成了农村养殖、种植和沼气产业协调发展的完整产业链,即使是农村,只要在供气范围,就能使用上提纯后的沼气。”邹翔宇说,全县农业循环模式正在稳步推进,为乡村振兴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记者调查,会宁县还重点推进秸秆生物发电、垃圾废物等原料发电。同时,通过对“消化物”纤维质溶解,再根据“消化物”的特点实施氮、磷、钾的优化配比平衡,制成便于储存、运输和使用的微小颗粒状有机肥料,大量应用于当地经济作物种植,有效遏制了化肥农药污染,提升了耕地肥力,促进了农业绿色循环发展。
“以小循环撬动大循环,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以订单种植、订单繁育、送母还糕、订单供气、粪污订单收购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共赢产业连接关系。”胥宏弢说,沼气建设实现多方共赢,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变废为宝见效益
“几年前从山区搬到工业园区七层高的楼房里,发愁用什么来做饭,如今好了,用上了生物质天然气。”年近50岁的马可彩说,现在生活一天天滋润起来。
谈起沼气带来的效益,65岁的胥宏弢滔滔不绝。“公司将周围村庄的粪污以每吨80元的价格回收,每年要回收5万吨。带棒子的玉米青秆每吨以350元的价格回收,干秸秆每吨也在200元左右。”胥宏弢说,农民将废弃粪污、秸秆都卖成了钱,带动家庭增收很明显。
记者了解到,会宁县以农村沼气建设为纽带,越来越多的村庄实现了连片供用沼气。因为沼气、太阳能路灯、水暖毯和节煤炉等新型能源及设备的利用,往日脏乱差的农村环境一去不返,抬头到处都是蓝天。
按照邹翔宇的说法,沼气已经发挥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生物质天然气的使用,有效节约煤炭等商品能源支出,沼肥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增加了销售收入,户均年节支增收在500元以上,有效带动周边区域新能源、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利用。沼气等农村新能源的开发,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树立了典范,推动农村新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邹翔宇说。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