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当了皇帝后,翻脸比翻书还快。通过“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两起大案,朱元璋将开国功臣诛杀殆尽,京城更是血流成河。在明朝开国功臣中,幸免者寥寥无几,但也有例外,比如朱元璋发小汤和。
李善长、刘基、胡惟庸、蓝玉、叶升、冯胜、宋濂、 傅友德等都被诛杀,唯独汤和成为了例外,这里面究竟有何奥秘?五个字,“有自知之明”。以朱元璋诛杀功臣的标准,汤和属于“荆棘上的刺”,肯定是要被杀的。
偏偏汤和谨言慎行,能够急流勇退,不贪恋权势,堪称一个奇迹。汤和是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和朱元璋是老乡,早年参与郭子兴,授予千户。按照资历,汤和比朱元璋还要老。
朱元璋脱颖而出后,其他将领对他不服气。在这关键时刻,汤和站了出来,率先承认朱元璋的领导地位。《明太祖实录》中记载了这一幕,“(汤和)长太祖三岁,独奉约束甚谨,太祖甚悦之。”
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艰难无比,以汤和的资历,在当时的情况下,可以自立门户。朱元璋称帝后,汤和被封为中山侯,以他的资历,完全可以封为公的爵位。如果换做是其他人,可能就要发牢骚了。
汤和就是汤和,他继续兢兢业业,经常向朱元璋检讨自己的过失。洪武十一年春,汤和终于晋封为信国公,俸禄三千石。此后,汤和参议军过大事,多次去中都、北平等地操练军队,修筑城墙。
做好后勤工作的同时,汤和还率部出征,在征讨乃儿不花、平定思州蛮族叛乱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功劳越大,危险也就越大,汤和无比清楚这一点。
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60岁,以当时的人均寿命来看,这已经是高龄。朱元璋对开国功臣们产生了异样的想法,“帝春秋浸高,天下无事,意不欲诸将久典兵,未有以发也。”就是说,朱元璋对掌握军权的功臣们开始不放心了。
汤和投其所好,选择急流勇退,第一个提出辞官归隐。汤和对朱元璋说:“臣犬马齿长,不堪复任驱策,愿得归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朱元璋特别高兴,立即拨给汤和一大笔银子,让汤和在凤阳老家盖了一座大房子。
洪武二十七年,汤和病重,不能久坐。朱标之死让朱元璋很是悲伤,他想到了要和汤和谈谈心,当汤和来到京城后,“手拊摩之,与叙里闬故旧及兵兴艰难事甚悉。”
此时的汤和早已病入膏肓,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只是不断地向朱元璋磕头。次年,汤和病逝,终年70岁。朱元璋追封东瓯王,谥襄武,汤和真正实现了善终。
参考资料:《明史·汤和列传》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