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争“位”,却不懂“位”,因此,为“位”所俘,为“位”所累。
世间,大部分人如此,只因他们对“位”的认知,还处于最低层级。历史烟尘滚滚,似乎也总是讲述着同样一个故事,总是绝大多数人被绝少数人轻易地俘获,然后,以慷慨悲歌包装成一种符合规范的荣耀。
只是,历史的进步,也总是伴随着绝少数人的认知跃迁,当他们需要去辨别同类的时候,便会以超越绝大多数人认知的方式,冷静地俯视。
孔子在《周易·系辞传》中言,“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世间没有绝对的贵,也没有绝对的贱,只是位置不同而已。
懂《易经》的人,也就明白孔子所说,好不好,其实就是一个“位”字,只有当位,才是好。
因此,三种“位”,三等人。
01
第一等人:此“位”非彼“位”。
在这个位置的人,深知一切的得,一切的好,都是因为自己恰好在那个位置上,然后,自己的一切准备,包括出身、学养、阅历等等,都刚刚好与那个“位”恰到好处,犹如天造地设一般。
有人会说,这样的人命真好,有这么好的位置。这个说法,就是不懂“位”,已经限于第三等人的认知了。
第一等人之所以是第一等人,因为他们深知,不是自己有多好,或者运气有多好,而是那个时间,那个空间,那个“位”,刚刚好。
就像卜卦,有人卜到“无咎”,以为就是吉卦。而实际上,无咎,并不是好。因为无咎的背后,是要“善于补过”。只有一个人时刻警醒自己,反省自己,才可能稍有机会“无咎”。
那么,位,就是这样。同样一个东西,放的位置不同,结果就不同。或者,不同的时间,放在同一个位置,结果也会有不同。这就像《易经》的卦,大卦,还是小卦,也是不定的,要看它的位在哪里。
因此,第一等人,始终都知道,位,只是一切变数里,自己与某一个变数的遭遇而已。因此,这个位,本身不存在好坏,那么,自身的好坏,大部分也不是自己能把控的,或者说,是无力改变的。
这样的人,如若处世,也当能拿得起,放得下了。
02
第二等人:借位上位。
如果说第一等人已趋近形而上,那么,第二等人,就是实实在在地形而下之道。
他们拘泥于位,又有起码的清醒。这部分人,就是被俘获之众中,既清楚位的本质,又不甘于被位束缚,但最终仍在以位抗位。
古来大凡成王成霸者,几乎都是走的这条路线。
在他们看来,位是一种手段,一种策略,目的是让自己能够走上有更大空间的位置上,从而实现更多的愿想,建立更多的功勋。
因此,古来知识分子,就在这条路上挣扎、惶恐、日以继夜。他们太明白了,明白一切的自我实现,必须借助这一个个的“位”,而且位越高,位越少,拼杀就越激烈。但是,也不得不上。
他们也深知,位的背后,是利益与刀剑,因此,每一个位,都有一场你看不见的“结盟”与“规则”。说到底,位,一定是排他的。这个“他”,就是“非结盟者”。
当年,王安石,“虽千万人吾往矣!”是因为,他到达的那个“位”,是他与神宗的一场结盟。而归于失败,是因为他所代表的那个“位”,与那“千万人”形成了对峙。
因此,王安石借位上位,并未成功。最终这个位,也就成为了胜利者的战利品。
第二等人,始终懂得“位为利器”。无为,下位,有为,伤人。
03
第三等人:德不配位。
我们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这个德,更多的是认知层面的东西。他们对位的理解,就是荣华富贵,就是居高临下,就是耀武扬威,就是为所欲为。
他们既不知位是与变数的相互作用,也不知位为利器。
在他们眼里,位是满足世俗欲望的工具,是实现私欲的捷径。可以说,关于位的臭名昭著,他们绝对是贡献了99%的力量。
人们往往会因为憎恶在位置上的这些人,连同憎恶了这些“位置”本身。比如,现在的某些公务人员,实在是恶迹斑斑。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进入这些位的设置和匹配有了质疑,甚至对身在其位的某些群体,有了质疑和不信任。
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
战国秦昭襄王时期,丞相范睢举荐其救命恩人,当时魏国扫厕所的郑安国为将军,然后不战而降。时人嘲笑秦国任用“茅厕将军”,背后是不明白德不配位,更是不知位为利器。从这件事也可看范睢之私心欲大。
04
位,是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人,都必须面临的人生课题。
只是,世间,位置总是不够多,总有人会怀才不遇,总有人能以位成己,也总有人以位伤人,更有人总能忝居要位,却尸位素餐,或谋私祸人。
第一等人,看这些,只是闹剧,最终都会尘埃落定。因为,位不当时,必定陷落。因此,冷眼旁观,静待时机。
第二等人,尚能做到“其介如石”,在位,则行得正,坐得稳,做正念。
第三等人,滋滋于手段,得位,狂喜攫取,失位,如丧家犬。
因此,高明的人,只要看一眼你在“位”时的样子,就心中有数了。如此而已。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