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出菇期的病虫害防治,秀珍菇与禽黄菇哪个营养价值高

(二)华东地区秀珍菇黄菇病的发生及防治

秀珍菇其实是一个商业味比较浓厚的风尾菇名称。它的名称来源于台湾,它不同于普通的风尾菇,是因为其较小、滋味鲜美、营养丰富、市场售价高,在华东乃至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近年来生产发展迅速,产量逐年增加,已成为宾馆、饭店、家庭饮食的必备菜肴。但随着生产的扩大,秀珍菇栽培过程中黄菇病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程度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上海市农科院郭倩等根据他们多年指导菇农的实践经验,对其发病原因和规律进行了研究,现将其秀珍菇黄菇病的发生及防治办法简介如下。

1.病害症状 黄菇病又叫黄褐斑病、锈斑病或斑点病,是由假单胞杆菌引起的。一般情况下,该病发生是菌袋表面有黏液状病原菌出现,菌丝有泛黄症状,有时该病菌也会直接侵害菇体,使受害菇生出病斑病菇清理后对后面的菇棚没有影响。该病从菌盖表面发生,特别是菇盖的下四处及下垂部位开始,起初只侵害表面细胞,不深人菌肉危害,从幼菇期到成熟期都有可能发病,被染菌后菇盖或菇柄局部呈黄色,严重的菇体全部呈焦黄色,导致浅色变成黄色菇菇体生长缓慢逐渐服化直至菇体整株干巴收缩,黄褶常扭曲,属典型的干腐病:另一种受害菇体出现局部淡黄色班点,多从菌盖边缘向内蔓延扩散,发病部位有黏湿感,并发生腐烂,病情严重后,病菇全部呈淡黄色水渍状腐烂,并有黏稠状分泌物,散发出恶臭味,为典型的湿腐病。

2.侵害途径与发生条件 病原菌可以通过水 、病菇、昆虫、人工操作、土壤培养料等途径传播危害,喷水、病菇以及操作工特别是采菇工可能是病原菌的主要传播途径。正常生长的培养料表面和子实体上常有这种病原菌存在,但一-般在高湿的条件下才会引发致病。秀珍菇出菇时,当外界气温高于18C,由于菇棚内墙式密集排放,依赖自然通风为主,常常通风不良;同时,出菇管理阶段用水频繁,菇体表面常常积有游离水,菇体长时间呈湿漉状态,在出菇密集时,常常引发黄菇病的暴发,该病病情恶化快,菇体一旦染病,通常数小时内便出现明显病斑和发黄症状,1~2天就能殃及其他健康菇,严重时减产30%~50%及以上。据调查:该病常常在头潮菇发病的比例比较高;温度偏高有利于该病的发生:菇棚通气、通风差,温度高,用水频繁时,该病较为常见:栽培时用浅色秀珍菇品种或出菇密集型的品种,一般较易染病,这也说明了品种之间的抗病有差异;此外,栽培管理用水的水质洁净度差也会造成该病频繁发生。

3.防治措施

(1)提高秀珍菇菌包自身的抵抗力 培养秀珍菇菌丝生长健康的菌包,能不断增强其抗病的能力,而且能减轻秀珍菇子实体黄菇病的发生。应该提高菌种的纯度。使用高纯度的栽培种可以从开始防止菌包带有量体眠状态的杂菌抱子,这些杂菌在秀珍菇菌丝生长健康旺盛时不会产生危害,但随着菌包出菇后菌丝抵抗力下降以及不利环境条件影响下,这些潜伏的杂菌将对菌包产生较大的危害;在华东地区,秀珍菇栽培一般采用熟料,培养科消毒灭菌关一定要严格把握,防止灭菌不彻底。

(2)不要育目提早出菇期,提高菌包的成熟度 在菌包未达到充分成热时就强行进行冷刺激出店处理,菌包内的营养供应不上子实体的生长,造成子实体对外界环境条件非常敏感,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菇棚内,特别是游离水存在表面又不能及时吹干的情况下,容易引发黄菇病;同时,在菌包成熟度不够的情况下,要么出菇不整齐,严重影响产量;要么出菇整齐,在一夜之间,即使没有病虫害的侵害,也会因为外界环境细小的波动,造成毁灭性的小菇萎蔫,颗粒无收。因此,建议菌包发满后,在20C~25C条件下,后熟20~25天再进人出菇管理,头潮菇能生长正常出菇的,以后几潮菇也相对容易管理。

(3)使用低浓度的氯制品或漂白粉液有利于控制病情 频繁喷水和相对限制通风已成为秀珍菇栽培管理的常用手段,改变为每次喷水时加人250~500毫克/千克的漂白粉液或相当的氯制品液,同时结合喷水后的15~30分钟大通风,有利于控制黄菇病的暴发。

(4)选用抗病性品种 黄菇病的发生频率,深色菇发病率低于浅色菇,根据自身情况,筛选适合自己菇场的抗病品种。

(5)及时治理受害菌包和病菇 一旦发现病菇,应派专人清理,防止病害的传播。细菌性引发的秀珍菇黄菇病要从多方面采取预防措施,要进行综合性防治。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3年04月23日 13:20
下一篇 2023年04月23日 13:5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