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融入哈尔滨这座城,心中感慨万千,漫步这座城市,看她在一点点脱去旧衣,曾经的风貌,逐渐掩映在了新建的繁华之下……
买卖街,最初形成时叫多尔果瓦街,1925年改名买卖街,1968年改为星火街,1973年又恢复买卖街。这条街不仅繁华,更是有俄罗斯灌肠厂的原址,还有能够见证日军侵华的日本兵营。
买卖街100号,在21世纪初时,它的主人是一位60岁左右的老太太,老太太个子不高,三角眼,猪肚脸,有点瘦,见什么人就说什么话,见到为生活而奔波的小姑娘时,就会聊起她那段差点因自杀而死掉的奋斗史。
现在的买卖街100号
每次见到她的租户王老板,王老板都要操着半粤语、半东北话嘲讽她:“老太太,你租金一点不便宜,也太抠门啦!”
每当这时,老太太就会呸一口王老板,回怼道:“我可没你抠,你拉屎都得扒拉扒拉,看有个豆都得捡回来,我能扣过你吗!”王老板听了便“哈哈”一笑,背着手回他办公室去了。
这两位的争吵声总是回荡在100号的走廊间,租户们也习以为常,因为他们虽然经常争吵,却并不影响合作,100号有7层楼,每层楼都有10多个房间,租户或者用来做库房,或者用来做办公室,也有做样板间,展厅的。其中王老板一人就租用了七楼所有房间做库房,连带又租了其他楼层的几间房做办公室。
虽然王老板是大租户,老太太也并不怕他退租,因为100号旁边是透笼小商品批发市场,对面是振龙商厦——当年哈尔滨最大的箱包批发市场,远至俄罗斯、黑河、长春一带的零售商户都来这里进货。
振龙商厦旁边又新建了轻工箱包批发市场(腾龙商场),整条买卖街上,充斥了各类百货批发,所以老太太这座100号大楼一点也不愁租户。
刚建成时,这里的商户都习惯称其为“轻工”。
老太太喜欢跟年轻人聊她的过去,也让年轻人了解了一些那个年代的事情。
老太太曾经是一个国有企业的普通员工,也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所说的“铁饭碗”,一次工作机会出差去广州,老太太带回了一些当地的小东西,结果回来后,这些东西被亲友同事们抢购一空,尤其有一块手表,一下就赚了十几块,要知道老太太当时的工资也才每月一百多块钱。
年纪轻轻就开始守寡,又带了两个幼小的女儿及年迈的母亲一块生活的老太太,似乎看到了曙光。
后来,她总是积极争取去广州出差的机会,每次都偷偷带回一些手表,再去市场上偷偷卖。但是没有不透风的墙,老太太的行为被单位定成了投机倒把。
她说每次单位开批斗大会,她都会跟两个“破鞋”,被一块带到台上,接受人民群众的教育,被教育的不敢抬头,恨不得有个地缝都想钻进去。好在那时已经是“革命”的尾声,她并没有受到身体上的折磨。正是因此,那个别人给她介绍的“帅气”男人,跟她分手了。
老太太每每讲到此时,脸上都会飘出一缕异样的情绪,说道:“那大高个儿,真是相中了,可是没办法啊,咱这条件配不上啊!”
老太太说当时真想一死了之,站在单位三层的窗户前,站了一整天,当时眼前飘过的都是两个孩子和母亲的脸……
也正是老太太没有一跃而下,才迎来了改革开放,老太太毅然辞去工作,开始了卖手表的生涯,从此生意便一发不可收拾,从露天市场,到进入批发市场,到买下了100号整座大楼。这其中的艰辛,也很难想象。
后来老太太把两个女儿都送到了国外,发展的都很好,老太太年纪大了,女儿们经常打电话要老太太到身边生活,老太太开始张罗卖掉100号,但是因为价格问题,始终没有卖出去。
直到2008年时,100号的主人还是老太太,后来听说买卖街要拆迁,100号的价格始终谈不拢,又坚持了几年,到底还是拆掉了,老太太也成为了买卖街上的一位过客。
原来的100号大门正是聚笼餐厅这里
与老太太相比,王老板的创业史就没那么坎坷,王老板曾是一家国有企业生产车间的小领导,那时王老板的眼光和思维就与众不同。
在领导眼里,他与那种勤勤恳恳、听话的下属一点不搭边,他敢私自把自己车间的机器改修,结果产量增加几倍,然后自己车间的人就全部呆着。
如果说老太太是偶然与生意接触,那王老板天生就是个生意人,他从来就不想好好干他的车间主任,没有一天不想着逃离,当机会来临时,他不顾家人反对,决然扔掉了“铁饭碗”。
每次员工聚餐,王老板都不无感慨的说:“当年去广州抓把土回来,都能卖钱!”
其实说着轻松,在那个以“铁饭碗”为荣的年代,又有几人有那个魄力呢!王老板在买卖街箱包界,相当有名气。生意最火时,在振龙、轻工、100号开了10多个店铺,代理了10几个箱包品牌。
这里还与多年前一样,没有多大变化。
王老板也因为生意火,管理好,脾气暴而出名,当时箱包市场上,每家招聘员工时,如果说在王老板家超过三个月,那一定会被录用,而且没有试用期。因为王老板的管理非常严格,对员工的工作要求也非常高,能在他手下呆过三个月的人,无论性格或者能力都应该没有问题。
也正是因为太过严厉,很多人在这个行业摸到门路后,都被别人家撬走了。王老板经常自嘲“我这里都成了培训中心啦!”
王老板一年里,有半年都在广州或在去广州的路上,经常和那边的老板们在一块生活、交流,说话也不像东北人了,总是拉着长长的口音。
后来,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买卖街的箱包市场慢慢开始不景气了,王老板也转卖了买卖街的所有产业,转战其他行业了。
如今,王老板的许多员工都成了老板,继续着买卖街的故事。而王老板的外公——哈尔滨民国时期一位响当当的民族企业家,则是这里上一任故事的参与者,他的传奇故事至今依然被人们传颂……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