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近现代名人(嘉兴历史上的名将)

文 | 金咸宗

作者介绍:金咸宗,金蓉镜的最小侄孙,籍贯嘉兴,在南京出生成长读书。1969年随父母下放到宿迁农村,1971年初中毕业转为知青。1980年回到南京在学校工作,1983年参加江苏省自学考试中文专业专科和本科考试为首届毕业生。后在区和市招生办工作。1993年后从事信托和证券研究工作。2015年退休。

嘉兴近现代名人(嘉兴历史上的名将)图1

  金蓉镜,我的伯祖父,嘉兴近代历史文化名人。金蓉镜的爷爷金鸿勣(ji),曾任湖南永顺府知府,嘉庆八年生(1803),道光十一年(1831)没,只活了29岁。留下一个儿子金振声,由妻徐氏抚养大。徐氏,秀水人,嘉庆十二年(1807)生,同治六年(1867)没,享年62岁。

  伯祖父金蓉镜生于咸丰六年(1856),其出生后幼年时期有11年,由祖母(嘉兴话叫親妈)照料,给他的一生成长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记。金蓉镜5岁失母,后来主要由其祖母徐氏夫人抚养成人。

  金振声,金蓉镜的父亲,道光九年(1829)生,光绪二十七年(1901)没,享年73岁。曾经历山西候补府;候补知县署宁武府;长治县丞代理;兴县、夏县知县;桓曲县知县;湖南永顺府知府。

金蓉镜的亲生母亲张氏是嘉兴人,30岁时遇咸丰十年庚申之乱(1860)殉难,那一年他才五岁。父亲娶了小35岁的妾李氏,成为继母,因此金蓉镜比父亲娶的后母还大8岁。李氏,同治三年(1864)生,光绪二十六年(1900)没,享年37岁。继母为其父亲又生育了二子一女;二弟金梅鼎,三弟金桂冼,妹妹金文莲十六岁没,二弟梅鼎24岁没。桂冼(我的爷爷)比其兄金蓉镜小28岁。

  金蓉镜藏有一幅心爱的长幅画卷《夜纺课孙图》,画为潘琪所画,内容为“祖母纺纱,孙子挑灯夜读”的情景。金蓉镜专为此画写有《夜纺课孙图记》,文曰:光绪壬寅春蓉镜纂述先子行状,因追念王母徐太恭人鞠子之勤,以逮其孙俾立室家以讫于今爱绘斯图,用寄慕思。五岁失恃,育于王母,始教之书,旋遭寇难,避于海上,未尝废读,目不足则继以夜。描绘出:“王母手织灯一具,荧然展卷,督课微讽婉谕,曾无倦容,甚有不省,曲折教导之,必使喜跃乐诵乃以故,老人纺织声与稚子读书轧亚咿唔声满户阈,问遇亲串往还时,伏腊必使背诵所读书,或演说古今节义事以为笑乐。”这种家教使金蓉镜幼时即略识大义,知王母教诲之勤也。

  光绪十五年(1889),金蓉镜获殿试第二甲第一百零一名赐进士出身,历任工部铅子库都水司主事,历任湖南郴州、靖州直隶州知府,永顺府知府,历充工部窑厂监督,军机处章京,荐举人才诰授朝议大夫。金蓉镜中进士时,其三弟金桂冼5岁。

  金蓉镜早年从政,晚年归禾(嘉兴),幽居南湖畔之香严庵,不入城市,不问政事,关注民生,潜心于金石佛学,书法绘画,诗文著述,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书法、画艺等作品。其主要的留存于世的著作有:《潜庐全集》光绪34年刊本;《破邪论》清光绪34年本;《痰气集》清光绪34年本;《潜书》清刻本;《潜庐近稿》民国6年铅印本;《滮湖遗老集、续集》民国刊本;《香严庵杂稿》8本。这些主要是其政治、思想论作、诗词文集等。

  另有其整理编修的地方志与地方文化文集。地方志有《重修秀水县志》民国9年稿本、《靖州地方志》光绪间自刊本。地方文化文集《郴游录》清光绪32年刻本、《檇李高逸传》民国4年印本。其中《靖州地方志》是其在湖南靖州做知州时所整理的当地志书,(现在为湖南怀化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旧时为湘、黔、桂三省边界商业重镇,历代均为州、府、路所在地)。

此书记事止于光绪元年(1875),正文分十四目,约11万字,有靖州新测域图。此志最有价值的是人类、道路、物产、商务四目为全资新纂,其它各目均因循旧志。其人类目记苗寨户口、风俗语言、表列世族姓氏、世系支派,较为明晰,有裨考证。近年有对湖南人口来源考证依据此书。其商务目、物产目记载详细,陈述详明,几占全轶之半,不失为一部地方物产辞书。

  《嘉兴求减浮粮书》民国3年铅印本,《嘉兴请减赋税文牍》民国4年铅印本,《均赋余议》辑,民国6年铅印本,《嘉湖减赋记》编,民国9年铅印本,《秀水银米额数》抄本,《嘉兴田赋额款簿》抄本。这些主要是其晚年辞官归禾后看到地方人民赋税沉重,连续呼吁政府为民减赋而整理或撰写的文牍,有经济史的重要价值。

  其诗词文集嘉兴市图书馆收藏有大部分;上海图书馆收藏一部分;其它图书馆亦有零星收藏。另有字画29幅收藏于嘉兴博物馆。嘉兴民间书画收藏爱好者亦收藏了其不少字画。在流通市场上,香严老人金蓉镜的作品也很热门。甚至于其妻陈氏1912年去世后,为其制作的墓碑辞赋近年发现也被博物馆收藏。

  金蓉镜对嘉兴文化事业最大的贡献是创建嘉兴图书馆的前身嘉郡图书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戊戌前后),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有学之士纷纷上书广开书阁,广陈图书,办学会,以倡读书之风气,嘉郡图书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光绪30年(1904)由嘉兴士绅金蓉镜、陶葆霖等人捐书集款建立。

民国4年(1915)更名为公立图书馆。嘉郡图书馆是当时全国最早成立的几个图书馆之一。湖南图书馆成立于1906年;安徽图书馆成立于1907年;浙江省图书馆成立于1909年,均晚于嘉兴图书馆。刚成立时没有馆舍,先后借用秀水中学堂、省立嘉兴二中做馆舍,金蓉镜等地方士绅又积极筹集经费谋划建造图书馆自己馆舍。

  香严老人金蓉镜另一重大贡献是在他逝世后把他个人所藏的数万藏书捐给了图书馆,使得嘉兴图书馆馆藏的大量珍贵古籍,成为地方图书馆中的佼佼者。金蓉镜是嘉兴地方上有名的藏书家,藏书量甚富。

1929年金蓉镜在上海病重回禾,生前立下遗嘱,把在南湖盐仓桥堍高士祠内的藏书捐献给嘉兴图书馆。这批书共有1364部,6228册,此外还有他的信札手稿等。这批古籍藏书占当时图书馆古籍藏书的三分之一,如今仍占嘉兴图书馆古籍藏书的十分之一。如今图书馆古籍部还存有他所献图书的存书目录一册。

  嘉兴高士祠位于南堰盐仓街小盐仓桥旁南湖畔,民国4年为祀宋元明清四朝禾(嘉兴)上高士名贤王衷、陶菊隐、张元济等三十人,金蓉镜等地方士绅倡议建立高士祠。除了请拨县款3200银元之外,所差400银两由金氏补足,并捐出自家的木器家具什物书籍图画古玩等,折合价2400银元。

金蓉镜逝世后,为纪念金氏,又陆续将劳乃宣、沈曾植、金蓉镜、吴受福、朱福清、陆费樨等六人增入。所增6位,都是对嘉兴地方文化有重要贡献并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有影响的近代嘉兴名人。

中国近代学术大师沈曾植对金蓉镜评价甚高,其也师从近代大学者、学术大师沈曾植,虚心好学,诚挚求教。晚年参与1920年由沈曾植主持编修的浙江通志,沈为总纂,金任副总纂;他又在与沈曾植的通信中,屡次提到嘉兴当时的水灾民情,言词真切,关注民众疾苦,呼声强烈。经众乡绅努力,民国9年北洋政府获准对嘉兴、嘉善、平湖等6县实行减赋。民国8年(1919)太湖水患,金蓉镜等又在嘉兴发起请愿修浚太湖,兴修水利。同年嘉兴县农会成立,金蓉镜被推选为会长。

  《潜庐诗集》题辞所言:“以学为政,以心为言,以身心性命为救世,以救世为身心性命”;沈曾植评:公出与社会周旋,归与古人稽,孜孜不倦如此,真健人也。

  金蓉镜的父亲金振声在山西桓曲县做知县时,就很注重培养小大哥金蓉镜28岁的三弟金桂冼,把他带到山西学习法文,在其成年后,由于其先进的法文基础,成为清政府建造的浙赣铁路(当时叫杭江铁路,杭州---玉山段)杭州拱辰桥火车站的站长。1937年9月钱塘江大桥通车,杭州可达湖南株洲,称为浙赣铁路,在此时期一直到解放前后,包括抗战期间,金桂冼历任浙赣线十多座重要火车站的站长。上世纪五十年代,金桂冼从嘉兴火车站站长任上退休。

  据我父亲金问道回忆,1929年他12岁时,甸丞伯(金蓉镜)在上海患病回嘉兴,在他去世后从他遗存的一些书籍中,第一次看到《金氏如心堂谱》,随后抗战爆发,嘉兴南堰盐仓桥老宅无人看管,等到抗战胜利后,回家看到除了几间破损不堪的房屋外,家中一切器物都被洗劫一空,那部家谱也荡然无存,直到1998年才知道上海图书馆里还保存有《金氏如心堂谱》,之中失落竟长达69年之久。

上世纪70年代,盐仓桥老宅仅存两进靠湖边的居屋,靠南湖水边的是三间平屋,中间是堂屋,间隔一个天井;第二进是一座客堂加小二楼,靠马路的是左右两边的厢房,中间是大门。小时候听祖母说,清代和抗战前这座老宅有好多进,到1945年,剩余两进。

金蓉镜留下的除了这些房产,还有70亩在远郊农村的田地,租金收入主要用于维护高士祠和家庭零星开支,这时期距金蓉镜去世的1929年仅十年。1937年抗战爆发到解放前夕,几乎没有收到过租金,一家人主要靠祖父金桂冼(嘉兴火车站站长)工资收入生活。因此后来家庭成份定为职员。

  据《金氏如心堂谱》家谱记载,金蓉镜民国十八年十二月(1929)74岁去世时,妻陈氏(1858--1912)早于20多年前已去世。留有一子金问诗四岁殇。金蓉镜晚年纳朱氏育有一子金问曦,也四岁而殇。金蓉镜为此非常难过,赋丧子诗,继而为安抚朱氏,立朱氏之姐之子张士元为继,不别立嗣。但金氏族人公议,仍立金桂冼之长子金问礼为嗣。第二年,张士元殇。

  金振声的二子,金蓉镜的二弟金梅鼎,过嗣给33岁殉难的,金蓉镜父亲金振声的长堂兄弟金猷远。梅鼎育有二女;长女元芳,(1900---1992),嫁给嘉兴新塍人邱元勋,夫妻俩在1992年先后去世,高寿93和95岁。元芳有三女一子在嘉兴,分别为邱雪英、邱汝英、邱叔英、邱月英。邱月英与金家老太太(我祖母)往来最亲,我幼年时常听奶奶说起。梅鼎二女雅芳(慧贤),嫁给嘉兴塘汇人梅卯亨,曾任解放后的嘉兴邮电局局长,与金家来往密切,我们都称为“梅姑丈”。雅芳1945年在浙江泉县病逝,年44岁。

梅家育有二子三女,分别为梅宁远、梅静远、梅敏远、梅森远、梅星远。除梅敏远生前在嘉兴居住,其余分别在西安、北京、天津、苏州、徐州、马鞍山工作和居住。“梅姑丈”一家是嘉兴金家最为密切往来的亲眷。“梅姑丈”1973年去世,享年71岁。自此,金氏这一支后代之间往来联系逐渐稀疏。

  金桂冼,又名金郗叔,金蓉镜同父异母的三弟,比金蓉镜小28岁。是我的爷爷,金蓉镜家族遗产的实际继承人。与我的奶奶育有两子,长子金问礼(金蓉镜嗣子),秀州高中毕业,杭州中国旅行社襄理,杭州人民银行湖墅办事处职员。

据我父亲回忆,“七七事变”后日军攻占上海,逼近嘉兴。当时其父亲金郗叔在杭州拱辰桥火车站任站长,其兄金问礼在江西南昌中国旅行社工作,他(次子金问道,我父亲,当时是南京中央大学学生,曾在嘉兴秀洲中学和杭高中就读)随母亲和二伯母(梅鼎的遗孀)匆匆离家出走,沿浙赣铁路沿线避难。

他本人直到湖南长沙。家中在日占期间无人看管,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其父母及嫂侄辈等从皖南休宁万安镇状元府避难后,回到嘉兴南堰盐仓桥老宅,除了还残存几间破损不堪的房屋之外,其家中一切器物都被洗劫。次子问道与他母亲分手后去了重庆继续读书,并在那里秘密加入了中共地下党,后到昆明西南联大继续求学和工作。

1941年从昆明经地下党同学介绍赴印缅抗日前线加入中国驻印军新二十二师,任英语翻译和军需官。1945年随新六军飞抵湖南芷江接受日寇投降并留守芷江。我自小听大人说起,伯祖父金蓉镜的遗物传下来在我家的有一幅“八大山人”的字画,以及我从小就翻看不歇的线装全本插图《石头记》,这些在十年浩劫中,上缴给学校工宣队并做登记,1978年回到南京再查下落已不知所踪。

  金蓉镜嗣子、金桂冼长子金问礼与妻马增祥(杭州小学校长)育有三子两女。其前三个孩子分别在1938、1940、1942年抗战避难期间出生并成长,在祖籍地安徽休宁和浙江嘉兴接受早期教育。长女咸安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热物理专业,毕业后参军赴疆四次参与我国原子弹研究和核爆试验;长子咸定196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上海交大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为我国潜艇和船舶、卫星动力结构方面的专家。二子咸宜196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在上海任教。

  金桂冼二子金问道(即我父亲)1948年在上海成婚,婚后回到嘉兴老宅。1949年应中大地下党同学之邀,赴南京第一中学任教,担任教学领导工作(副校长教导主任),育有一女三子。2010年10月去世,享年94岁;我母亲现96岁,仍健在。有关信息和记忆记载,除了家谱详尽记载以及嘉兴图书馆专家的文章,很多来自于她的回忆。


【来自难看吴头美篇】

--END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3年01月10日 09:35
下一篇 2023年01月10日 09:5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