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村并居与美丽宜居乡村

本刊特约撰稿人 孟红娟
合村并居与美丽宜居乡村图1合村并居与美丽宜居乡村图2

本刊特约撰稿人 孟红娟

多年前的春节去合村,回来后,一直对村边那条静静流淌的溪水难以忘怀,还有溪水上一群戏水的水鸭,在卵石见底的水面上,划着水波,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不时扑楞翅膀,仰头对天,传来一阵阵欢快的嘎嘎声。后来与文友去合村,带回两双精巧的绣花鞋,一双是头儿尖尖、装饰华丽的金莲鞋;一双是花式喜庆可爱的虎头鞋。我将两双绣花鞋放在书房里,不时拿出来欣赏。再后来去合村高凉亭,对那里纵深幽凉的峡谷和峡谷上的水库及水库下的古树凉亭念念不忘。又后来的后来,只要有机会,我便会携上一抹诗情,去合村转悠。转悠是为采撷大溪滩里的浪花和秋色中的枫叶,去探访那里的历史人文和民间艺术,也为品尝大山里地道的山珍和野味。

合村,一个位于浙江桐庐县西北面,与淳安县和临安市接壤的僻静山乡,竟是这样的让人频频回首,梦里牵念。

一方风水育一方文化,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它的灵魂皈依和精神道场。在桐庐,环溪因周敦颐后裔聚居地而有清莲文化,荻浦因各种古建和申屠开基的孝行而以古风孝义闻名,深澳因发达的地下水系而以“易理”文化支撑。合村,以合为生,它集历史、山水、人际、人文等,凝聚成合村特有的地域特色,成为桐庐西北部的锦绣江南,一个山乡里的幽深秘境。

合村历史悠久,有繁衍至今的“天人之合”。在绵延不绝的历史长河中,合村有很长一段时间被称之为生仙里。仙,就是住在山里的人。公元2000年,在桐庐印渚延村发现了8片旧石器晚期古人类头盖骨化石。透过这8片化石,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万年前,我们的先人已在这一带开始了刀耕火种的生活。虽然没有确凿的史料记载,与印渚相隔咫尺的合村何时开始了炊烟袅袅的烟火生活,但它的人类活动也可由此推到一万年前。

历史的脚步走过秦汉,1790年前的三国吴黄武四年(225),建桐庐县,合村归桐庐治理,属吴郡。至中唐宝应元年(762),安史之乱尚未完全平息,大唐王朝在合村乡置县,命名为昭德县。771年,昭德县并入武盛县(今分水镇)。短短十年县治,使合村这个偏远的小山乡,从此有了一份特殊的荣耀和光环。至两宋间,盖世英雄、农民起义领袖方腊出没于这里的山中。相传方腊,正是在合村岭源岳山的老鸦窝中得了兵书宝剑,才有了起义之举。自宋至元明清,合村分合数次,但处变不惊。宋朝以后合村被称为生仙里乡。明清时,分水县设六乡十管十八都,清咸丰年后,合村被称为生仙里乡八管。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去“八管”有事,而从不说去合村。直到1958年人民公社开始时,合村才真正被称为合村。

无论合村建制如何变化,它始终按自己的节奏,走着自己的路,与历史达成一份无需言说的默契。

合村环境清幽,有生态相偕的“山水之合”。当你离开都市的水泥丛林,不期来到合村,你一定会为你的邂逅惊呼。惊呼眼前原生态的山、原生态的水和原生态的雾。数百万年前,巨大的冰川在此气势磅礴地一路推进,可以想象,无数巨石翻山越岭,山谷被外力冲击撞裂,地球在经历一番艰难的禅变后恢复平静,由此第四纪冰川容颜化蝶而出。百万年来,这些历经涅槃的奇石,在瑶溪的峡谷间,或默默回忆它们当初的辉煌演变,或化作一个个石头的精魂,在秀丽的瑶溪畔翩翩起舞。站在瑶溪峡谷,只见溪谷纵横,清嶂叠翠,奇石古树,水石相依,深幽绝尘。你仿佛来到红楼梦里的青埂峰下,面对这些形态各异的石头,只想演绎一出别样的《石头记》。

在整个合村境内,麻溪由北入境,至双溪汇成瑶溪之水,合流为后溪,经陈村汇入分水江。沿溪而行,山路蜿蜒,溪随路转,清泉润石,水石相击,声音清越。

不管你什么季节来合村,都会有你意料之内和意料之外的遇见。春天,满山遍野的映山红开了,尤其开在突兀而起的奇石上的那枝,让你可望不可及,于是那抹景致就永远地开在你柔软的心房里。夏天,到大溪的激流来闯滩,脱掉外衣和一切拘束,与洁净如玉的溪水亲密拥抱,体会溪流的恣肆与清凉,感受浪花的飞溅和任性。秋天,除了你的灵魂和心肺,什么也别带,就静静地站在峡谷里,感受清凉的雾气从山谷那边慢慢地弥漫过来,深深地呼吸,在深长的一呼和一吸间,排出浊气,吸进新鲜的氧气,吸进天地山川的精华和宇宙的能量。冬天,约几位知交,记得带上相机或笔墨,只是别开车,这里的山路太窄且厚滑的冰雪也不允许你驾车,但你可以随意采撷山乡里的雪景。春的浪漫和秋的浓烈,此时都化成原始和纯粹的一色。在这个白雪琉璃的世界里,你可以创作《冬天里的童话》,也可以描绘一幅“傲雪红梅”。或者到农户家,大伙围着红彤彤的木炭炉,一边用热乎乎的冬笋炖野猪肉过土烧酒吃,一边闲谈聊斋里的传奇。当然,合村的四季远不止这些。

合村人际交融,有八方相溶的“族群之合”。合村,处于桐庐、临安、淳安三县交界的边缘,三县人的语言和生活习俗,在此对答交融。三县人在此你来我往,走亲访友,历史上从无相隔相械之事。在合村,除三县交界的本地人外,还不断有各地各姓人氏加入,有来自温州、衢州、江山、嘉兴、绍兴、建德,甚至安徽、江西等地的人氏,各地风俗和方言在此杂汇。他们中,无论姓氏大小,无论来自何方,彼此间经历了岁月的磨合后,已形成了以邻为亲的友好相处方式。合村人在这里生就了一片和合之心。

合村文化灿烂,有精神昂扬的“人文之合”。在中国民间,一方土地有一方的守护神。合村人信奉的守护神,是一位叫麻姑的女性。在合村流传着关于麻姑娘娘的传说。相传清朝年间,岭源村小茆坞突然大发一种奇特的瘟疫,人只要染上此病便无药可救,九死一生。百姓叫苦连天,眼见村亡人灭。一天,村里来了一位姑娘,不食人间烟火,每天采摘草药,给村里的病人治病。药到病除,人人痊愈,姑娘飘然而去。村民追问芳名?姑娘只说了一句“我姓麻”,便了无踪影。从此,人们就称她为麻姑。村人为了报答她的救命恩情,在村里建造一座庙宇,把麻姑雕刻成像,摆在庙内,名“麻姑庙”。逢年过节,百姓们焚香祭拜不止。

麻姑娘娘为民除病的善行影响着合村人,合村人信奉耕读传家,崇尚读书办学。抗战时期,湖州沦陷,位于湖州的浙西第二师范学校派人前来合村实地勘察迁址,得到合村人的大力支持。当地百姓自动腾出紧缺的房屋,让给“浙西二师学校”办学。这段经历给合村的办学留下深刻的印记。至今在合村,无论家中条件如何,无一不把教育子弟读书作为头等大事。

乡村节气有农忙和农闲之别。心灵手巧的合村人农闲人不闲,他们利用农闲,将男耕女织的生活场景和美好愿望织进美丽的绣花鞋。绣花鞋,针与线的亲密缠绕,美好与现实的结合。相传合村绣花鞋起源于唐朝宝应年间,至清光绪年间达到顶盛。据以前老人回忆,那时的合村女子,人人会做绣花鞋,出嫁后的妇女,无论串门、看戏,没有谁手里不捏着一只鞋底的!如今,合村绣花鞋得到了发扬光大。婴儿的满月鞋,小姑娘的宝宝鞋,成亲穿的喜婚鞋,寿翁穿的福字鞋……风格各异。这些用白棉布做鞋底、用苎麻绳纳线、用西湖绸缎做鞋面、衬以竹笋叶的绣花鞋,承载着合村人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已走进央视《中国记忆》非遗日运河广场直播活动。这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山乡少女”,由此腼腆又大方地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合村,一个以合为生的山乡,总是让人着墨,让人眷恋。

又一个冬日,一个下着小雨的冬日,我来到合村。站在深谷峭壁相拥的瑶溪岸边,虽然对眼前的一切并不陌生,可在城里呆久了,再次面对细雨氤氲中的群峰、碧水和奇石时,平日里紧锁的心扉和矜持,突然被眼前纯山纯水勾勒的水墨画彻底打翻了。这山里的峡谷怎会如此幽深,它怀里究竟躲藏着多少精魅?这山里的雾气怎会如此缥缈,这抹婉约会是哪个仙女的柔纱?这山里的泉水怎可如此清冽,它要渡谁去向何方?这山里的石头怎会如此动人,它想演绎一出怎样的红尘春梦?

我不知所以地呆立着,我只知道我被群峰沟壑和古树翠林包围了,被一个个小瀑布汇成的轰响包围了,被哪里飘来的玉米酒香包围了,被一拨拨轻纱般漫过来的迷雾包围了。我彻彻底底迷失在合村的牛水坞、高凉亭和大溪滩里了,我成为“生仙里”的一员了!(本版图片由合村乡政府提供)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30日 09:39
下一篇 2022年12月30日 10: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