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从175亿到5508亿 解析碧桂园十年跃升之路

  编者按:

  究一年之际,通未来之变。

  2019年,企业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笃定前行,既有不变,亦有万变。

  转型、变革、涅槃、回归,企业告别粗放高增长的时代,开始探求精细化耕耘的方式。

  行至年末,中新经纬特推出“改变中国经济”系列报道,以名企为旗,带入创新与变革筵宴。探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全貌,以期未来。

  四季俯仰、日月盈亏,企业每一个变动都是行业发展不可磨灭的印记。回首各企业在时代变迁中“变”,前瞻未来各行业发展图景。岁月共流转,喜忧同休戚。

  《改变中国经济》同名图书即将出版,敬请期待!

  中新经纬客户端12月30日电(薛宇飞)在18岁之前,广东顺德人杨国强还没有穿过鞋,但这位普通农家出身的庄稼汉,抓住了中国大规模的城镇化和人们对居住的巨大需求,从包工头干起,一步步将碧桂园做到了中国房地产行业第一。

  回顾碧桂园的创业史,可以说,其数次踩准了行业发展大势,采取适合的经营策略,在一次次巨变之中壮大自己,如打造优质教育资源、布局三四线、管理模式改革等等。如今,面临房地产市场的调整,碧桂园正向高科技企业迈进,要在机器人、现代农业、凤凰优选、机器人餐厅等业务发力。

  规模之变

  “我18岁以前没穿过新衣服没穿过鞋,衣裤都是香港的亲戚穿旧了才寄过来的。我在家煮饭煮了十多年,像种菜、放牛等很多农活也干过。”2007年碧桂园在港交所上市后,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这样回忆早年间的经历,彼时,距离碧桂园创建已经过去了15年。

  杨国强涉足建筑行业的时间,要追溯到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杨国强进入了广东顺德北滘公社房管所任施工员,6年后,他升任区建筑队队长。

「改变中国经济」碧桂园,地产“黑马”在蜕变

  1984年,北滘经济发展总公司邀请当时在个体承包中崭露头角的杨国强帮忙组建一支政府的建筑施工队。按照杨国强说法:“收入少多了,工作也忙多了……当时政府什么都没有给我,就给了我一枚公章,这就是企业开始的全部资产”。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1990年他们合并组建为顺德县北滘建筑有限公司,至此,碧桂园的原始管理团队形成。

  碧桂园名称的由来,还要从收购一个滞销项目说起。1992年,正值海南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引发的房地产调控,一块位于顺德北滘碧江和三桂两村之间、案名为“碧桂园”的高端别墅住宅项目,首期销售并不乐观。在无人敢接手的情况下,杨国强等5位建筑公司管理层认为项目大有可为,毅然接盘。

  解决项目滞销的方法,就是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杨国强当时发现,成功人士最关注的是子女教育问题,希望他们的子女能获得良好的教育,遂于1994年创办了广东碧桂园学校,并在全国范围内高薪聘请特级师资,志将碧桂园学校打造成现代经济大潮中的“黄埔军校”。后来,筹集到的2.1亿元教育储备金,让项目紧张的资金得到缓解。学校的宣传,带动了碧桂园项目的推广宣传,聚集了人气,也提升了知名度,这一石三鸟之举让项目逐步转危为安。

  善用营销,是碧桂园屡屡诞生销售“神盘”的原因。1999年,碧桂园首次实现品牌拓展,位于广州番禺的广州碧桂园项目开创了多样的营销方式,像春节卖楼,免费看楼巴接送,样板房鞋套等,都创业界先河,该项目也被视为房地产行业营销的经典之作。

  2002年“五一”期间开盘的凤凰城项目是碧桂园最成功的项目之一,项目至今已超万亩,常住人口15万,俨然是一座小城市。但这个项目在拿地之初并不被看好,项目所在地块存在种种历史遗留问题,增城政府部门多番招商引资,都没有企业愿意投资,最后找到了碧桂园。当时碧桂园的内部决策中,除了杨国强,不少人有疑虑,但最终杨国强还是决议将项目拿下。碧桂园的到来,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解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问题,项目多次获广州纳税第一。如今项目所在的增城新塘片区已聚集了多家知名开发商,成为广州东部的居住圈,形成了“增城模式”案例。

  这期间,碧桂园开始在广东省内不断拓展,主要市场则围绕佛山、五邑等珠三角地区。2006年,中国驰名商标首次有房地产品牌获得,一家是万科,另一家就是碧桂园。也在这一年,碧桂园走出广东,开发了首个省外项目。

  在碧桂园成立的第15个年头,2007年4月20日,其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当天市值达1189亿港元。凭借充裕的资金,碧桂园在全国范围开疆拓土,业务拓展至黑龙江、辽宁、内蒙古、重庆、安徽、湖北、江苏等区域,2008年共实现23个全新项目开盘。碧桂园的版图得到极大地拓展,开始将“五星级的家”带向全国各地。

  2008年-2009年,“全球金融海啸”影响世界经济,国内楼市也迎来了拐点。碧桂园趁行业放慢脚步的机会,将过去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认真的梳理。期间,碧桂园提出了“品质之年”的定位,推出包括“创优100”计划、全国项目园林改造、研发新户型等改革动作,提升产品综合品质,为接下来企业二次创业蓄势积力。

  策略之变

  创建之初,碧桂园走的是大盘开发路线。数据显示,2006年其拥有项目的平均体量为100万平方米,项目内部通常有酒店、学校、商城等设施,大多都分布在重点城市的郊区和三四线。这个模式的优点是可获得性价比高的土地。

  前述的凤凰城项目,媒体称,项目整体规模达万亩,从设计、规划、建筑施工到装饰、物业管理都是碧桂园负责,实施高度纵向一体化。当时70栋楼同时起建,几百台吊车同时操作,最终以每平方米3000多元的均价推出带花园的洋房,这甚至比同一地段的毛坯房还便宜。据称,当时曾创下一分钟卖出一栋豪华别墅的惊人记录,被业界笑称“像卖白菜一样卖别墅”。

「改变中国经济」碧桂园,地产“黑马”在蜕变

  2010年7月22日,莫斌获委任碧桂园公司总裁及执行董事,主要负责集团日常运营管理及行政管理。莫斌的到来,为碧桂园的改革和持续发展带来新动力,在其带领下,集团在各项内控领域作出诸多变革,努力提升公司运作效率和运营能力,为实现企业二次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大盘开发模式的缺点是开发周期长,需要持续稳定的市场需求,能满足这个要求的郊区和三四线城市,并不多。在业内看来,这是碧桂园上市后在全国其他区域扩张遇阻的原因之一。之后,碧桂园应对市场变化适时调整战略,开发更多面积不大、容积率较高的项目,建适销对路的产品,快速回笼资金。在品质改革后,项目整体品质飞跃提升。

  但碧桂园坚定看好三四线城市的想法没有变,在上市后度过几年徘徊期后,2011年,碧桂园重启扩张,将市场红利锁定在了三四五线城市的改善型住房需求,并提出“劳斯莱斯”战略。

  杨国强认为,“劳斯莱斯”是档次高、品质好的汽车品牌,借用这个名字来形象直观地表达,碧桂园要在当地打造最好的房子,切实保证品质。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说:“每个有一定经济和人口基础的小城市都有一群具备经济实力的商人和企业高管,这些人就是‘劳斯莱斯’产品的目标客群。”

  2011年前后,当龙头房企选择在一二线厮杀时,碧桂园、恒大等“少数派”却选择在三四线城市攻城略地,而这种策略一度被专家和媒体解读为风险过大。

  在三四线城市没有对手的碧桂园,之后几年的业绩突飞猛进。2013年,碧桂园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1060亿元,合同销售面积约1593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约123%及109%,首次跻身千亿军团。2018年、2019年前10个月的权益合同销售金额分别为5018.8亿元、4796.9亿元,体现出碧桂园扎实的运营实力。

  科技之变

  截至2019年12月,碧桂园已落子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235个县镇的2000多个项目,是行业内布局最广泛的房企。

  随着城市化率的逐渐提高,中国的商品房销售额有逐渐见顶的趋势,有业内人士认为,商品房销售额在未来或不断走低,新房市场陷入萎缩。面对市场变化,碧桂园也开始调整布局,并以全新的方式参与到建设中,“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成了碧桂园新的定位。

  中国的城市化率虽然已经显著提高,但弊病也不少,如大城市病久治不愈、城市布局不合理等。在现今的城市化过程中,政府与各类组织也尝试进行新的调整与创新。2016年8月,碧桂园就发布了“产城融合战略”,其构想是要建造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通过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的发展路径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宜业宜居之城。

  碧桂园潼湖科技小镇,是广东省发改委公布的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也是入选的小镇中率先以科技冠名的特色小镇。按照规划,潼湖科技小镇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产业为发展点,助力智能制造的爆发式发展,打造成世界级物联网产业平台。

「改变中国经济」碧桂园,地产“黑马”在蜕变

  截至2019年8月,潼湖科技小镇已有英唐智控、客如云、文思海辉、柯莱特等近30家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平台入驻园区,其中包括8家上市公司、1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个科研高校及 1个检测机构。

  当前产城融合模式的特色小镇还有很多,许多地方政府、企业都在这个方向发力,但真正做出成果的并不多。尽管产业地产具有周期长,投资风险大,招商难度大等短板,但碧桂园已经做好了“5年不盈利,盈利50 年”的准备。

  2018年7月1日,碧桂园宣布正式进军机器人领域。成立一年多的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智林”),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搭建了建筑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多个在研产品线,并进入测试及小批量量产阶段。博智林瞄准的第一目标就是设计与研发建筑机器人,这背后除了与碧桂园房产主业相关,也与缓解用工荒、提升产品品质有关。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农民工增长0.6%,增速明显比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农民工平均年龄为40.2岁,比上年提高0.5岁,其中,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2.4%,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近五年呈逐年提高趋势。

  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兼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副总裁朱剑敏曾介绍,建筑机器人能缓解“用工难”的问题,还可以替代一些高危险的工程任务,改善建筑工人的安全状况。机器人的投用,还能提升行业的效率和效益。

  朱剑敏说:“博智林已经围绕整个建筑行业的全工艺流程,科学合理谋划,从拿地开始就引入智能数据点的提前布设,搭建全过程信息化平台,通过BIM数字信息模型以及先进建造工艺、建筑机器人施工、工厂化预置制造等智能建造工艺,提高建筑行业的安全标准和质量水平。”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博智林已递交专利申请超过1300项,在研建筑机器人项目58个,其中28款进入工地测试阶段,智能制造工厂已经正式投产,佛山顺德机器人谷建设正在加快推进。目前,博智林共成立8大研究院和2大事业部,组建超过三千人的研发人才团队,其中博士、硕士占比超过31%,打造培育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平台。

  “未来,我们将围绕主业,为家庭服务、医疗、现代农业、建筑等行业提供智能制造的解决方案。”碧桂园方面说。(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18日 12:09
下一篇 2022年12月18日 12: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