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
我们为了搞清楚宋江的楚州安抚使是一个多大的官,有必要对梁山的实力进行一次从头到尾的分析,除了投降的身份之外,梁山究竟有多大的硬实力,这才是与朝廷谈判时要多高的筹码的关键。在第一次陈太尉上梁山招安之时,宋江表现得有些迫不及待,远迎二十里并对众兄弟说:“我们受了招安,得为国家臣子,不枉吃了许多时磨难,今日方成正果”。而吴用却不以为然,说“论吴某的意,这番必然招安不成,纵使招安,也看得俺们如草芥。等这厮引将大军来,到教他着些毒手,杀得他人亡马倒,梦里也怕,那时方受招安,才有些气度。”即使如此,两破童贯三败高俅,在如此辉煌之后,宋江带领水泊梁山众兄弟招安,到了都城东京,竞然也没有得到封赏,不得不说吴用的确有先见之明。后差点被几大奸臣秘谋打散分化梁山军马到各处州县,如果不是太尉陈宗善进谏,梁山众人以无官无职的身份得以北伐辽国,梁山军马就会在无形之中被分化瓦解了。书中借辽国右丞相褚坚的话说宋江就是一北征先锋官,不曾实授予官职,馀都是白身人。由此可见,招安之后的宋江等人,没有一个是军官!可见朝廷对赏官还是比较小气的。
宋公明
北征辽国时,由于刚受招安,众兄弟斗志昂扬,士卒用命,将领效死,几场战斗打下来,108将除了受伤,没有折损,但是梁山军马损失还是比较大的,并不是那么的一帆风顺,应是受了不少挫折。其中包括:卢俊义在玉田县被耶律德重的军队围困,书中说到:“三军众将,隔的七断八续,你我不能相救”,损伤三千人;卢俊义在青石峪被贺统军围困时,人员也损失不少,几千人马肯定是有的。但卢俊义这边损失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宋公明宋江,在与兀颜光率辽军的主力对垒之下,被辽军布下太乙浑天象阵之后,梁山军队接连战败。
及时雨宋江
第一阵大败,书中言明“宋江大败,急忙退兵,回到本寨,辽兵也不来追赶。点视军中头领,孔亮伤刀,李云中箭,朱富著炮,石勇著枪,中伤军卒,不计其数。”这样的惨败,折损数千军马怎么说也是正常的情况。第二阵大败“宋江军马,抵挡不住,转身便走;后面架隔不定,大败奔走。退回原寨。急点军时,折其大半。杜迁,宋万,又带重伤。……李逵杀得性起,只顾砍入他阵里去,被他挠搭住,活捉去了。”原文已经言明,折其大半兵马,可见这一仗失败,应该损失二万人以上,因为宋江与卢俊义分兵之时是各领军三万。但打这一仗时,宋江与卢俊义已经合兵一处,考虑到卢俊义前两败仗折损近万,加上对阵兀颜光已又败一阵,三阵梁山折损一万五千到两万兵马很正常。那么对兀颜光第二阵时,宋江与卢俊义已合兵一处,此时梁山人马应该在五万余人了。原本进军时是六万五千人,分兵时宋江和卢俊义各率领三万,因为之前损失了一万多两万人马,到此战之时,梁山作为先锋的人马应该已经不足五万了。而这对阵兀颜光的第二仗大败,又被折损大半,怎么也又损失一万人马。可见只剩两三万人了。有的朋友分析说,这几场败仗,只是宋江与卢俊义各自率领的中军折损,而不是全军折损。即使如此,几场中军大败,梁山总损失两万军马是有的。我也倾向于几场大败只是中军损失。且看与兀颜光的第三阵败仗“宋江军马,措手不及,急令回军,大败而走,旗枪不整,金鼓偏斜。速退回来,到得本寨,於路损折军马数多。”从原文描述来看,中军这样的败仗,基本上是要丧失战斗力了。
吴用宋江卢俊义
宋江的这三阵大败,虽然原文中没有具体说损伤了多少兵马,但是按照小说中描述的这个程度,说是主力被歼灭已不为过。对照之前梁山征高唐,平东昌,讨东平,取华州,何曾如此大败?就算是两破童贯、三败高俅,也没有这样失败过,折损了如此多的人马。就说之前在高唐对高廉时也就一次败仗就损伤了千余人,而此次战役规模显外是攻打高唐州之战的十倍以上,那么保守估计,认为这三场败仗再加之前卢俊义两败,梁山军损失二人到三万人,应该是相对正确的估计了。也就是说,在得到九天玄女娘娘传授破阵法之前梁山军在整个征辽过程中,损失的兵力至少在三万多人。虽然108个头领没有折损,但实力消耗其实已经相当严重了。毕竟梁山出征辽国,约为六万五千人马,这应该是梁山的主力部队了。另有一万多人未随队出征。所以算来,梁山军马加后勤水军等总人马应该在十万人左右。在攻打东平府的时候,宋江也说梁山有雄兵十万,看来是所言不虚。后来宋江南征方腊之时,梁山军倾巢而出,也是六七万人马,这次水军全部出征出,损兵折将惨胜之后,最后回到东京受封之时,活着的众兄弟居然只有二十七人。真是十亭已去七亭!那么兵马恐怕也所余无多,最多二三万而已!一个统兵二三万的降将,你又还想能封多高官职?吴用说得好,如果梁山兵强马壮,恐怕朝廷还能封得高官。而征方腊之后损兵折将,手中的本钱不多了,给你个小官你又能如何?而且封官之后,众兄弟各奔东西,四分五裂,更没本钱和朝廷要权要职了。所以,我觉得这楚州安抚使不是一个多大的官。
吴用
按照统军数量来看,在北宋末年,能统十万兵的统兵大将,基本都是二品左右的大员。北宋重文轻武,将领能做到一品,必得位列三公。如童贯,高俅(这二人也可能是从一品)等人应该都是二品武官。当然,宋江这等降将,是朝廷官员所瞧不起的,虽然统兵十万,但不可能给他二品大员。如前所说北宋重文轻武,武将的职位并不高。北宋的地方设路,末年全国总设有十八路。相当于现在的省级行政区,路下设府或州。府比州大,北宋称府的均是重镇,那么宋江的楚州是在哪里呢,这就是现在的江苏淮安这一带。北宋时,楚州属淮南东路,也就是说,楚州只是淮南东路下的一个州而已,这样就比较明白了,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普通地级市。这一个问题搞清楚之后,那么我们就要看这个安抚使是一个什么官了。
梁山二代首领晁盖
在北宋,府有知府,州有知州。这乃是地方主政的主官。也就是说宋江的这个楚州安抚使应该是一个闲职。从另一方面来看,宋江获封之后,东游西逛迟迟不到任的情况来看,这安抚使还真的是一个闲职无疑。毕竟楚州应该是有自己的知州掌管着地方事务,所以不用宋江急着来上任。由此可见,宋江的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这两职都是虚的。那么最后的兵马都总管又是一个什么职位呢?这应该就是楚州的所有军队的总管了。放在现在来说,那就是一个军分区司令员,即使是书中说宋江在楚州管军管民,也最多算知州吧(这应该是不确切的)宋江绝不可能是知州。有很多朋友说,宋江的楚州安抚使是二三品大员,这应该不准确的。当朝一品应该是蔡太师和三公这类人,从小说中来看,蔡太师明显比高俅级别高,书中的太尉,我们都已见到了四个,开篇的洪信洪太尉,高俅高太尉,宿元景宿太尉,陈宗善陈太尉,可见太尉还真不少。正常情况来看,太尉应该是二品大员,省部级。毕竟高太尉并不是掌管全国军队的,上边还有枢密院。在书中,也言明宋江省院听调。可见这楚州安抚使也在路(省)之下。另外我们从李逵的润州都统制来看,也就是润州的军马总管。润州是哪里呢,就是现在的江苏镇江。亦是一个地级市。宋江是头领,而李逵是天罡正将,所以他们的封官,应该也就是差着一个品级而已,不可能差距拉得太大。另外顾大嫂为东源县君,也就是享受正县级待遇。这顾大嫂与李逵差一个品级,也是正常的。毕竟天罡和地煞总得区分开来。也就是说,从外部(北宋官员职级)来看,宋江基本上平时没有面圣的机会,只是一个地方的军政民事主管。所谓管军管民,说到底最大就是个知州那么大的官员而已,或许知州都可能不是。所以宋江的真正品级应该是五品左右。从内部(梁山头领、天罡、地煞)的封官来看,也是一级之差的情况。最小的便是县君(顾大嫂)七品,如此看来,李逵的天罡类基本也就六品,宋江五品。应该说,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因此,我们觉得这楚州安抚使也就是地方上的一个五品主政官,入不了朝廷中枢。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