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易”,大都知道,是简单、容易的意思,然而,从深层次上说,就不是那么轻描淡写,一“易”了之了,而是有更加深厚的含义和底蕴。它的演变可以追溯到八千年前。下面,就让我们来盘点梳理一下“易”的不易之处,你就会发现,怎一个“易”字了得!
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发明了“易”,他的后人有易氏部落继承了“易”。在距今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一大支脉——“有易氏部落”在易水流域繁衍生息,他们祭祀天地、祖先,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有易氏部落就是当时先进文化的代表,他们用“易”来认知天文、地理、人事,将天文、地理与农作结合起来,就是农时。他们按阴阳、五行法则辨别了五谷、五蔬、五禽、五畜,以五法加以烹饪,再调和以五味,并按四时节令饮食。建立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生活样式。
“易”成为百经之首,有着深厚的渊源。汉朝以后,儒家吸收了诸子百家,建立了以易学为基础的诗、书、礼、乐、春秋、易的六艺之学。《易经》成为诸经之首,“易”奠定了中国通学体系。宋朝,邵雍、陈抟根据先天和后天两套八卦体系,创立了《皇极经式》,确定了易学的标准模型,将精神、心理、生理,自然、工具、工程,家庭、社会、国家,九大学问全部纳入易学,从而形成了“一经贯九学,九学互比象”的通学体系。诸子百家发展了“易”。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各学派将《周易》运用到专业领域,出现了兵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商家、名家等等。老子用文字表述形式,揭示了“易”的原理。孔子晚年为《易经》做《系卦辞》和《文言》,注释《周易》。
易学与科学的结合,可见“易”的博大精深。明朝,钦天监总监徐光启和意大利神父利玛窦,将“易”与西方科学结合在一起,勘定了崇祯历。就是现在的农历。莱布尼兹将“易”的二进制运用于计算机,现代量子物理揭示的宇宙模型与易学的宇宙模型如出一辙。历朝历代以“易”齐家治国治天下。黄帝用“易”认知家国天下。五千年前,炎黄二帝在易水流域“合符会盟”。黄帝按五行生克关系建立血缘的亲疏关系,用八卦分别家庭成员;按五行建立五大权力。按五行、八卦、天干、地支建立国家官制。依血缘文化建立了部族共和的国家形式。
大禹用“易”治水。四千年前的夏朝,大禹用“易”来认知水利,治理水患。他用“勾股弦法”测定圭表的日影,从而确定了大地的高程和距离,认知了山河大地的分布与走向,将洪水疏导到大海。这就是大禹的《连山易》。商汤用“易”革命。三千年前的殷商,汤用“易”重新认知国家政治的演变与兴衰治乱,发动了汤武革命,推翻夏桀。这就是汤武的《归藏易》。文王用“易”建立周朝。两千五百年前的周朝,周文王重新演易,就是后天八卦。也就是《周易》。文王重新对天文、地理、人事进行了细化的认知。文王去世后,武王与周公按六十四卦的认知体系,策划了推翻商纣的革命,建立了周朝。
“易”是中华文化的认知方式,自古以来,中国人用“易”来认知世界、感知世界、用知世界。“易”是中国人认知世界的“总公式”。人类要生存与发展,就要不断的认知、变革自我与自然界。这就需要认识的方法和工具。“易”就是中华民族认识自我和自然的方法和工具。“易”就是化繁为简,就是把宇宙人生的森罗万象变得简单易知,“易”是可以认知一切现象的“万能公式”,“易”这个公式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配五行,五行配数理(天干地支),数理成术数,术数推未知。”一切现象都是按照这个逻辑生成,大到宇宙,小到基本粒子;外到自然界,内到自我的精神世界。
“易”字原义应作何解,从古到今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就两个方面,一是抽象义,一是形象义。抽象义以为,“易”有三义,即“简易、变易、不易”(《易纬·乾凿度》);也有谓:“生生之谓‘易’”(《系辞传》)等等。形象义如,谓“易”原为蜥蜴之类爬行动物;或谓“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以上二说均见许慎《说文解字》。魏伯阳写《周易参同契》,也以日月解“易”。主张“日月为易”,认为“易”在字源上与天象存在密切关系。
历代研究“易”,大多从象数理气几个方面下手,“易”也就有了简易、变易、不易、对易等说。《易经》简释:易的释义基本有三种,金乌,大日,生命;变易、变化;简易,化简为易。经的释义,也为三个:通“径”字,路径;经典;方法。综合起来,易经就是指导如何提高生命能量,教导人们为人处世及适应生活。它涉及修行学、哲学、占卜学。因此,它成为道教、儒教、阴阳术数的经典,三教在各自领域内对其有不同理解和应用。
《易经》是我国古代研究宇宙万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自然哲学典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开山之作,位列五经之首。它以太极为宇宙观,以象数理为思维工具和方法,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形式,阐述了对世界的认识。从本质讲《易经》来源生活,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它的思想观点是属意识范畴,它的形式就是一部书,它经历以三圣为代表的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跨度三古,它的民族文化价值是深远的,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也有历史研究价值,也是一部卜筮之书,是预测学中一部古老而深邃的宝典,和国外星象学家的占卜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易经》是世界预测学的鼻祖。
易经是远古众多圣人(或神人)根据大自然(或天道、生命)的发展变化规律经过很长的年代创作并不断修改而成的。其中,经上古圣人(或连山易祖、九天玄女)某一时期集大成,作成《连山古易》。圣人盘古之后世,因时又作《归象易》又经过很长年代,圣人大自然(天道、社会的发展)变化,重修易经,作成《归藏易》传于伏羲。归藏易偏重于个人修行及人类发展的问题。到周文王时,自然及社会环境又变,圣人修易传于文王,而名周易(周义为周朝,圆周,周转回归),传至现世。到孔子时,其所增修易偏重于义理(哲学)。
其实,《易经》的“易”就是简单容易,“经”就是径。易经就是简单容易之道。不简单,是《易经》,它是繁琐哲学。不容易,不是《易经》,它是“难经”。对于中国人而言,最复杂的问题,有最简单的处理方法。做所有的事,都应该简单容易。
《易经》作为一部传世奇书,儒家称之为“群经之首”,道家信奉它为“三玄之一”,甚至是兵家还有墨家法家甚至是杂家都以易经为其源头。《四库全书之经部易类小序》中写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历史上众多聪明才俊,甚至是天才人物都为易经所折腰,它是经典中的经典,学问中的学问,哲学中的哲学。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著作之一,传说伏羲所画的八卦是中国文字的雏形,由此衍生出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我们的祖先面对变幻莫测的世界,对日出日落,电闪雷鸣等现象感到迷惑不解,后来圣人伏羲氏仰观日月星象,下察山川地理,通过观察鸟兽身上的花纹,在河图,洛书的启示下,画出了八卦图,成为《易经》的核心内容。古人用八卦来与神明沟通,并以此解释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
《易经》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以无所不包的最终原理来统摄万物。通过对《易经》的研究,我们不但可以穷究天人之际,通晓古今之变,而且可以得到基本的处世法则,这对指导我们的人生有重大的意义。
从象数上说,早在二千年前,《黄帝内经》就说,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素问·五运行大论》)万之上,数目太大,难以处理,所以“不以数”,而要“推以象”。在一千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就说,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然而天地苞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象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故象显可徴,虽愚不惑,形潜莫睹,在智犹迷。(《大唐圣教序》)大数难以处理,所以要用象。因为“象显可徴,虽愚不惑”。
用到现在,当今的计算机,不再用二进制打孔,不再用汇编语言,而要有C++,VC,VB等高级语言,完全是古人“不以数,推以象”。今天工程要做数学模型,就更是“不以数,推以象”了。《易经》的象数原则,在这里已经被用到了极至。
当数字进入大数领域后,就会出现常人所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一个由1、2、3、4、5等自然数组成的数列,元素个数和1、3、5等奇数组成的数列的个数是相等的,都是无穷。奇数总数并不因为它没有2、4、6、8,而少一半。再比如,一个64个格子的棋盘,按照第一个格一粒米、第二个格二粒米,第三个格四粒米,最后一个格263粒米,是一个很难填满的无底洞。
因为数在中国至关重要。特别是大数。大数就是必然,大数就是命运。不然我们的语言中不会有“大数已定”一词。《易经》就是数学,或者说,《易经》就是一种数学。中国的农历,32月闰一个月,而32就是64(卦)的一半。农历闰年有13个月,而一个农历月平均29.5天,13个月是383.5天,
《周易》的周,是“周流六虚”的周,而易则是“日月为易”。《周易·系辞》说,这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老子说得更明白一点,他说“复命曰常,知常曰明”;“知和曰常,知常曰明”。所谓“常”就是常识、常情、常理。而复命无非是回归天然,回归自然;知和就是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他人和谐、心与身和谐、神与气和谐。人与天合,以不变应万变,是至简之道,是至易之道。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