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文亦物:天气这么热,24节气中的夏至,在古代地位特殊,有何来历?
(感请,本文950字,阅读用时3分钟)
24节气的问题,不好回答,毕竟年头太长,可谓众说纷纭。如果一定要讲的话,咱们就不妨从夏至的来历解释:
夏至,是24节气中第10个节气,是24节气中出现最早的一批节气,一般选择在农历6月22日。夏至这一天,是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咱们北半球的白天最长,夜晚最短,也是阳气达到顶点的标志。
1、夏至出现在什么时候?是谁发现了它?
唐代大诗人韦应物在《夏至避暑北池》中曾写道:昼晷(gui)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可见,在唐代古人就发现了夏至的奥秘。追溯文献会发现,《尚书 尧典》中讲过:尧分出“四仲”,也就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可谓居功至伟,他当时在哪里创设历法呢?传说就是现而今的山西清徐县。《尚书》形成于春秋中期,由此可知,夏至最早出现不晚于春秋时期,通行的发明者当推尧帝。
2、尧是如何确定的夏至?
在古清徐生长着一种药草,名为蓂荚(mingjia)草,尧观察细致,就发现蓂荚草的生长有其规律,旺季日长一叶,冬季则日落一叶,就是根据这个观测,推出了阳气最足和阴气最旺的日子,区分出了“四仲”。
3、古人都怎么过夏至呢?
在古代,夏至是重要的节日,需在京城祭祀地神和百物之神。这习俗我们今天听着感觉特新鲜,但当时很隆重是国家大典,既要举行盛大的朝拜,更伴有精彩的歌舞,社稷、山川、五岳、四渎一起祭祀。夏至,在古代又称为“朝节”,唐代就特别流行吃粽子、烧鹅。白居易曾经写过: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而到了清代,这习俗就变化了,北京流行吃过水的凉面,四处流行粽子,而在江南一带则最流行喝“夏至粥”。这习俗在今天看起来很难以理解:大夏天的,正是最热的时候,怎么还偏偏要喝粥呢?难道不怕上火?
夏至粥,不同于一般白米粥,而是用小麦、蚕豆、红糖拌好,加入薏仁、芡实、莲子心、红枣,彻夜熬煮而成,说是一碗粥,其实无异于十全大补汤,图的就是阳气日渐衰减,趁着新麦刚下来,补补身子,不至于着凉,所谓冬病夏治。
要说习俗最怪异的,莫过于广东。夏至天热,广东人居然流行吃狗肉,在当地说法看来,狗肉性热,能解除疟疾、辟清邪气、抵御虫蛊之毒,也算是地方特色中的独领风骚者。
关注【亦文亦物】,个人自驾实地考察古迹,看更多山西顶级国宝文物
夏至,古代的时候称“夏节”、“夏至节”。
古人说:“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
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为夏至交节点,一般在公历6月21-22日交节。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夏至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至的由来,是这样的,夏至是第十个节气,其最早也是作为计时的一种方法,就是以北斗的斗柄指向确定,斗指午,为夏至。
当然夏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古时候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说的就是一种文化。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此外,民间还有夏至“消夏避伏”、“清补”等习俗。
二十四节气图片
夏至时节可以说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时候,从这个时候开始,白天开慢慢变短了,夜晚慢慢变长了。
其实,作为这个节气,也是气候的分界线。既是太阳的转折点,也是时间的转折点。
作为节日,节气,都有一定的文化传承,那么从古至今,肯定都会传承着,也会沿袭着。
这种文化体现在民俗上,如何体现,就是在夏至的时候会祭祖,通过一定的方式,开展一些祭祀活动,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五谷丰登。可不是吗?这个时间正好是五月初一,而且在我们这里也会在这时候 开展一些祭祀活动,诸如伏羲文化节就是这种文化活动的一种。
还有一些地方,会在这时候,妇女们开展互相交换礼物,交换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
那么还有,大家会在夏至这一天要吃面,吃面的传统也是有原因的,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因此江南一带很多地区的人们把夏至吃面当成了很重要的习俗,南方一般吃米饭,吃面似乎就更显得庄重。因为夏至代表着炎热夏天的到来,人们的饮食也要有改变,以热量低、便于制作的食品为主要食物。面条常常就是家庭首选,所以夏至面也叫“入伏面”。还有就是因为夏至的面条基本上是用新麦磨成的新面粉,新鲜面粉里的营养成分较高,口感较好。
夏至,夏至,夏至的到来,也是到了临界状态。冬至也一样,是冬天的临界。
作为节气的夏至,既是节气,也是节日,更有文化。这样的节气,才能让人记忆犹新,才能让人永远记住,记得牢固,记得清晰。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