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简单,这就是非常典型的“以战养战”。
秦灭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
曾经介绍过“以战养战”。
什么叫以战养战?
就是从人少、粮少、道路不畅、民心不驯、容易水土不服的地方,往人多、粮多、道路畅通、民心顺服、不容易发生疫病的地方打。
秦军很强大,但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怎么办?
《孙子兵法》里说:久守则须屯田,进击则谨粮道,深入则必因粮于敌,古今之定理也。
所以,秦军就要想办法“因粮于敌”,并且要保证能够及时补充战斗减员,没军粮了可以就地取粮,兵员不足了可以就地征兵,还要保证占领的地方道路能跟大后方联系上,保证在远离大后方的时候不易发生民变和疫病灾害。
你往粮少的地方打,粮少的地方人也少,那么你战斗减员上哪补充兵员去?就算你有粮食,你没兵……那不成了给敌军送粮食的运输队了吗?基本上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看战国七雄的地图。
韩,在河洛处,可以说还算富庶,离秦近,路途、粮食、战斗人员的方面都不用担心。韩人少势弱,最容易欺负,最容易抢他们的资源又不必担心民变,先端了它。
赵,秦欺负他们已经很多年了,赵国人不太多,但粮少,民心不驯,不太容易马上拿下。但秦国经常冲击赵国,不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道路也不远,端了它。
魏,跟赵差不多的情况,但是魏国比起赵国,民心稍驯,且更富庶。拿下了赵国,秦已经没什么战斗资源了,用魏来补充补充。
楚,更加富庶,民心软弱,但秦国人到楚国容易水土不服,所以晚一点对付它。它的富庶,正好为秦军补充军需。
燕,简单来说,可以“鬼地方”形容,打燕地,别的问题都不大,主要是民心不驯且消耗很大。但是先打了楚,得到了足够的给养和休整,这时候再去打燕国就不怕消耗战了,利用强大的军需后援磨损燕人心志,成功。
齐,不如燕国那么费劲。鲁地人多粮多、道路畅通、民风淳朴,不管怎么说都是一块肥肉。最后吃掉它,即使是长期作战的士兵,以疲兵对付它们问题也不大,拿下了齐,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军需补充,有了这些家底,秦军照样生龙活虎,有余力对付残余分子的作乱,天下大势也就彻底定下来了。
所以说,秦灭六国的顺序也谈不到什么“深意”,仅仅是最基础的军事常识。
这就叫以战养战。打下来的地方,不仅要能够给军队补充军需,并且要保证队伍不会因长期作战成为战斗力锐减的疲师,此外还要参考各种具体的自然情况,总之,这就是一个固定的思路,应该说是军事学的一个基本常识,倒谈不上什么“深意”。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