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举制度产生于哪个朝代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考试制度,曾被历朝统治者视为抡才大典而倍受重视。它的特点是:开科取士、自由报考,以成绩优劣来决定取舍人才。

科举制度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始于汉代说。此说将察举制中的“贤良方正科”视为科举制度建立的标志。

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诏二三执政,“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通过治国对策这一科目的考试来选拔人才,因此有学者将此视为科举制的起源。但是,“贤良方正科”属于特科,是汉代统治者在急需人才之时而采取的临时性举措。仔细分析便不难看出,这种人才选拔方式,处于第一要位的还是“举荐”,考试是居于次位的。所以,“贤良方正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举考试,但是这些举措都为日后科举制度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我国科举制度产生于哪个朝代图1

二是源于隋代说。这一说将隋炀帝创制进士科视为科举起源的标志。

隋炀帝因为喜好文学辞赋,于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始建进士科,令士人“投牒自进”。隋炀帝首创以文辞考试来选士的进士科,虽然尚处于科举制度的雏形,规制并不完备,考试时间和考试内容也不固定,但是“开科取士”、“自由报考”的形制,却是从隋炀帝首开的。因此,科举制度始于隋大业二年,也是目前大多数学者所赞同的。

我国科举制度产生于哪个朝代图2

第三种是源于唐初说。

有史料显示,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科举考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先单一的科目变成明经、秀才、进士诸科,具备了定期举行、分级考试、分科取士、择优录用的特征。但是,这一年距离隋朝灭亡仅仅过去了三年,唐王朝仍在忙于剿清隋朝残余势力和平定农民起义,并没有更多的精力用于完善选官制度上。因此,那个时期的科举制度更多的是“沿袭”而并非“新创”。这也是为何会有“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始于隋大业、成于唐贞观”之说。

我国科举制度产生于哪个朝代图3


纵观历史,制度更迭兴替的背后,往往源自王朝利益格局的重大变化和调整。隋朝科举制度的出现,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早在隋文帝时期,由于推行“均田制”和轻徭薄役的政策,社会经济得到了繁荣发展,人民富足。在社会阶层中,中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数量激增,产生了新的利益集团。新兴阶层迫切要求打破豪门士族在政治上的垄断,而这恰恰与隋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需求相契合,这为科举制度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上的动因。

至唐代,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设置六科,规定由州县地方预试,每年十月赴京应试,使科举制度在考试形式及录取入仕等方面都有了系统的规定。唐代科举考试重视诗赋,而且盛行通榜和行卷,也就是应考士子需要将自己的诗文佳作投献给有名望的人,求得赏识后向主考官推荐,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唐代诗歌的繁荣,也使得唐代的文学艺术创作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到了宋代,将科举确定为三级考试制度——府试、省试和殿试。殿试合格后被称为“天子门生”;废除了吏部选试,实行“及第拜官”,优待进士;废除推荐法,实行锁愿、糊名、眷录制度,防止考官作弊,强化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和竞争性;制定“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用学校教育与科举制度相结合;设立博学宏词科,以考拔能文之士。

至明朝时期,科举三级考试分别为乡试、会试和殿试,规定了以《四书》《五经》为考试范围,科举制度成了统治者对文人进行思想钳制的工具,从而走向了狭隘与封闭的道路。直至清末,科举制度的弊端与危害日益严重,要求废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1905年清政府正式宣布废除科举制,代之以新兴的学校制度。

我国科举制度产生于哪个朝代图4

(状元曹鸿勋殿试策)

科举制度最初建立时,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它顺应了当时社会文人的诉求,打开了贫寒士人进入仕途的渠道,缓解了阶级对立和社会矛盾,使平民百姓树立了“读书致仕”的愿望,对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和稳定作用。

但是,科举制度最终走向了封闭与衰败,禁锢了思想,阻碍了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延缓了我国近代化的发展进程。

公元581年,北周相国杨坚迫使自己的外孙9岁的周静帝退位,在北周的基础上建立隋朝。

隋朝建立初期,为了加强集权统一,巩固自己的政治基础,必须大量地补充各级官员,门阀制度有许多弊端,于是创立了科举制。

我国科举制度产生于哪个朝代图5

魏晋南北朝时期, 选拔人才使用的是曹操创立的“九品中正制”。曹操为网罗人才一再宣布“唯才是举”, 曹丕在此基础上采用九品官人之法, 就是选择有见识的官员, 任各地方的中正, 负责评审本地读书人的才能德行, 将他们分为九品, 以此作为吏部授官的依据。

实际上九品中正制流弊百出, 严重地压制和摧残了优秀人才。许多寒门及庶族强烈要求参与政治, 统治者也迫切需要科举制来选拔人才,文帝即位后, 正式废除九品中正制, 实行科举。

我国科举制度产生于哪个朝代图6

公元598年, 隋文帝设立志行修谨和清平干济两科, 并下诏命令五品以上京官和地方官总管这两科推荐人才, 这就是科举制的开始。

我国科举制度产生于哪个朝代图7

公元607年, 炀帝下诏以德行敦厚、刚毅正直、执宪不挠、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骁壮 等十科选拔德、才、体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人, 这 些科目都是临时规定的特科, 科目较具体, 标准较明确, 比较公平。比较固定的常设性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三科, 这些科目必须经过考试。秀才科先考试策, 再考杂文, 需要应试者具有很高的学识, 录取标准很高, 隋朝37年的历史中共录取了十多个人; 杂文的题目往往是模拟名人名篇, 难度很大。明经科主要是测试经典, 即测试对某一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 考中的人数较多。进士科是炀帝所创并且放宽了录取标准, 它只试策, 不考杂文, 主要考文才。考中科举后只是获得了明经进士出身, 取得了做官的资格, 这之后还要通过吏部的考试才能任命为官员。当时考中的也就是做县尉、功曹等九品小官, 他们在当时政治上并不占重要地位, 但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02日 13:12
下一篇 2022年12月02日 13: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