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骚”是褒义,源自屈原所作之《离骚》,泛指诗人,又作骚人,文人骚客中的骚客后世指有文化的人,同文人一个意思,也可指不得志的文人。
既然不得志,难免有牢骚,所以诗人就在诗中写牢骚,发世各种不满,这便形成了不得志的文人很形象的一个词骚客。
连喝酒不够、诗词不绝的李白都不能免俗,张口就来了句“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对战争反感透顶,这世间清平何时来?
顺便说说“风骚”二字!
《诗经》的风,古时统领现实主义;《离骚》的骚,古时统领浪漫主义,后人合之称为风骚,不是你想像中一个女人扭扭捏捏卖弄姿色的样子,而是泛指所有文章,所以要知道这个来处,否则会闹很大的笑话。
文人骚客,泛指文人,古时称有文德者为骚客,后引指舞文弄墨而不得志的辞赋之人为骚客,管它什么得不得志,都是读书人,自然骚客骚得有理,朗诗颂词有点牢骚不为过吧?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这么一句: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显然,岳阳楼是文人来看风景,瞻仰遗迹的好地方,骚客因为岳阳楼有了寄托情感之地,岳阳楼因为文人有了文化沉淀,相得益彰。
骚客在现代就有点变了味,朋友开玩笑时把对方“内向”夸成“闷骚”,把对方形为不端的举止称为“风骚”,不管是“闷骚”还是“风骚”,都成了贬义。
古代“文人骚客”中的“骚客”泛指诗人,也可以指有才华的人,所以不存在贬义,而是一种褒义。
这是一个“聊骚”的问题。在漫长的历史上,语境不同,骚字的时为褒扬,时为暧昧,时为诋毁贬低,如果你说“独领风骚”,那么是褒义;如果没有特指的“风骚”,是中性;如果特指女人“风骚”,大多含贬义了。
骚字本意是挠痒痒
骚字本来没有故事,按《说文解字》的解释,就是给马挠痒痒。马在饲养过程中容易生寄生虫子,甚至叮咬成疮,于是饲养马的人就用手或刷子为其除寄生虫,挠痒痒。张家山出土的汉简中记载:“身病痒,脓出,为骚。”当身上生病后流脓了,痒得狠,于是饲养员为其挠身解痒。因此最初骚字就是个动词,和“搔”字是一个意思,没有什么褒贬之说。
因运作妖娆被赋予色彩
在搔痒时,一般运作轻柔,如果用在人身上很容易撩动情绪,就像现在网络语言“撩骚”,比如女人梳理头发,运作轻缓优雅,然而满脑子封建思想的卫道者认为“扰动则生忧”,在公开场合做搔首弄姿这种运作,看着很妖娆,由此产生意淫,“骚骚尔,大疾。”于是毒舌就将行为不检点的轻浮女人称之为风骚,民间更是把骚驴、骚猪、骚猫、骚旦等演绎成对出轨男女最犀利的称呼,带有明显的鄙视和侮辱,此骚已非彼骚,有夸张的贬义。
“骚客”就是《离骚》的传承
古代将文人称之为骚客,古诗中留下很多佳句:“已邀骚客陶元亮,不用歌姬盛小丛。 ”“落英收拾供骚客,秋菊从来不足餐。” “暮暮来时骚客赋,朝朝新处后庭人。”……之所以称之为骚客,就是对屈原《离骚》的崇拜,在《离骚》中,“骚”是忧愁的意思,倾诉了屈原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
《离骚》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经典,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深深的感染了后代文人,也成为古代文人传承的经典,因此文人自诩为“骚客”,就是对有成就文人的一种尊重、褒扬。
‘骚’字不是贬义词,应该属中性的。骚客是通过发牢骚来表达内心忧伤的文人。
据《辞海》解释,骚的本义有‘动乱’和‘忧愁’的意思。如,骚扰、骚动;骚离、骚屑。
从忧愁这个本义中引申出来的字眼很多。最著名的叫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写了伟大诗篇《离骚》,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于是称他为骚人。
《离骚》是浪漫主义杰作,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且形式自由。以屈原为代表,自以后凡具上述艺术特点的作品称为骚体。
李白《古风》中说,‘哀怨起骚人’,将屈原列为写忧伤诗的第一人。
骚人墨客,即骚客,指风雅文人。骚人,诗人。墨客,文人。骚人多是忧愁者,文人多是不得志者。
‘文人骚客感慨多,风化雪月相思众’。
正是由于有了忧愁和不得志的情绪,才有了今天我们可以读到的这么多精美诗词和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