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的崛起跟西辽放弃漠北草原有一点点的关系,但没有直接关系。
辽国对漠北草原的管理,以安抚为主。但是有辽一代,漠北诸部与辽王朝的关系可称叛服无常。其中乌古、敌烈、阴山室韦与辽国的关系较为紧密,梅里急、阻卜等部则主要以叛乱为主。
为此辽国在漠北草原的深处设立了西北路招讨司,下辖招州、镇州、维州、防州,提防草原民族造反。(镇州就是可敦城)
也就是说,辽国统治漠北草原时期,契丹人和草原民族的关系比较复杂。有一些部落是辽国忠实的马仔,有一些则经常想着怎么独立,脱离辽国的控制。
金灭辽时,由于辽国分崩离析,对草原的控制力大不如前,因此在当时,草原各部纷纷起了异心,打算抛弃辽国。
但是由于女真人是通古斯语族,跟草原民族有先天的隔阂性。并且金国恃强凌弱,对漠北草原各部采取军事威压政策,给漠北草原各部留下了一个很差的印象。因而当辽国奄奄一息之时,草原部落又纷纷转头,又继续支持辽国。
比如1124年,辽朝彻底完蛋前夕,阴山室韦部就派兵“勤王”,协助辽天祚帝跟金朝做了最后一搏。
只不过,由于天祚帝太稀烂,辽国和支持它草原各部的最后一搏,最后以失败告终。
天祚帝败亡前夕,耶律大石这个光杆司令率领残部流亡至漠北草原的可敦城。
前面说了,漠北草原民族中,有一些部落是辽国忠实的马仔,因而当耶律大石率残部抵达可敦城后,这些拥辽部落迅速集结,纷纷团结在了耶律大石的周围。
当时,有十八个部落给耶律大石捧场,这十八部分别是:大黄室韦、敌剌、王纪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达剌乖、达密里、密儿纪、合主、乌古里、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纠而毕。
在这些部落首领们看来,辽朝皇帝就是他们的大汗,耶律大石既然是大汗的人,那也就是他们领导人。
至于金国?东北来的通古斯蛮人而已,没兴趣效忠那种外来户。
注释:敌剌部是鞑靼后裔,也就是后来塔塔尔人的祖先;王纪剌部就是弘吉剌部,蒙朝皇后多出自这个部落;茶赤剌部就是札答兰部,后来的札木合就出自这个部落,属于蒙古部的分支;密儿纪部即蔑儿乞部,也就是跟成吉思汗抢老婆的那个部落;阻卜部即克烈部,王汗出自这个部落。
不过,有捧场的人,那就有不捧场的。比如成吉思汗的爷爷合不勒汗,他就没去。
当时,辽国灭亡,金国忙着打北宋,无暇派兵占领草原,此时草原处于无主状态。合不勒汗便趁机脱离辽、金统治,自立为汗。
在合不勒汗的强势领导下,蒙古部落迅速开疆扩土,威势日盛,成为漠北草原东部的一个小强部落。不管是耶律大石还是金国,都要拉拢他。(合不勒汗当时只是统一了蒙古部落,没有统一草原)
面对拉拢,合不勒汗接受了金国的册封。金太宗完颜晟大喜,遂宣召他入朝,打算给足他面子,并以他为招抚榜样。结果就在待合他的宴席上,合不勒汗估计是喝多了,他竟然跑去捋金太宗的胡须,让其很没面子。
金太宗当时没有发作,但过后又后悔,让使者追合不勒汗回来,打算杀了他。合不勒汗知道金太宗的用意,蛟龙入海,岂能再困于浅滩之上呢?于是这名使者就躺枪被杀。
自此,金与蒙古结怨。
当时合不勒汗一面整兵抗金,一面接受耶律大石的安抚,成为耶律大石的盟友。
1130年,耶律大石在可敦城站稳脚跟后,他意识到金朝已经不可战胜,就动了朝其他方向发展,等强大后在反攻的想法。
但耶律大石依然有后顾之忧,那就是金朝可能随时会派兵剿灭他。于是他就派少量兵力向金朝进行试探性骚扰,果然金朝大怒。但金朝与南宋正在交战,无法抽调兵力。(当时金国正在“搜山捡海”抓赵构)
于是,金太宗便派人去蒙古高原各部,下令让他们出兵。结果没有部落听金朝的话,都按兵不动。
这次试探性的进攻后,耶律大石摸清了金国的底细:就是在短期内,只要蒙古高原各部依然不归顺金朝,那么金朝就根本抽不出兵力来消灭自己。
于是耶律大石便开始西征,把可敦城的主力调往西域方向。在可敦城则只留一少部分兵力镇守。(耶律大石这次西征没有成功)
听说耶律大石率部西征后,金朝认为此时正是解决耶律大石的大好时机,便趁着耶律大石在西域,可敦城空虚之际,发动了燕云地区的汉人和一小部分的女真人,组建了一支一万人的远征军,打算长途跋涉的去进攻可敦城。
然而,金朝这次的远征,彻底失败了。从燕云到可敦城,路途三千多里。而且为了避免惹怒蒙古高原各部落,金军还只能走沙漠沿线。其结果就是负责辎重的民夫悉数死在了沙漠,牛车也十不存一。
听说金国远征失败的消息后,耶律大石考虑到可敦城附近地理环境不好,不宜立国。于是他趁着这次胜利,将可敦城周围拥护他的各部落首领召集起来,号召他们随自己一起迁徙到西域,并放弃可敦城。
有了草原部落的支持,耶律大石随即进行第二次西征。这一次西征,战果非常显著,半个西域基本被他拿下。
1134年,耶律大石认为反攻复国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便派大将萧斡里剌率七万大军东征金朝。
结果,西辽这次的东征也跟金国的远征一模一样,牛马多死,大军补给困难,耶律大石不得已下令撤军。
远征失利后,耶律大石对复国彻底死心,专注于在新疆和中亚发展势力。
与之同时,金国上下听说耶律大石的东征失利后,举朝紧张,金朝权臣完颜宗翰力劝金太宗反攻。金太宗准奏,完颜宗翰便东拼西凑,拼凑了大量汉人和投降契丹人为主的军队西征西辽。
然而结果跟之前一样,也是补给困难,士气低落。数千契丹士兵趁机叛逃西辽,西征以失败告终。
金军西征失利后,也跟耶律大石一样,对灭掉西辽不抱有希望,转而向南宋开战。决心灭掉南宋。(完颜宗翰死后,金国统帅完颜宗弼力主灭宋)
由于耶律大石和金国都退出了草原,一个向中亚发展,一个向江南发展,因而此时的漠北草原便完全变成了一个无主之地。没随耶律大石西征的部落纷纷自立。比如当时的合不勒汗就非常活跃,数次骚扰金国边境。
1146年,金国在蒙古人的反复骚扰下,忍无可忍,遂决心反击。
当时,金国统帅完颜宗弼统帅40万大军,仅神臂弓弩手就带了8万,讨伐蒙古。可是由于合不勒汗根本不跟金军决战,以运动战的方式打的金军团团转。金军被动至极,只能宣布退兵。随后,金蒙议和,割让西平河以北二十七团寨与蒙古。并且金国每年还无偿赐予大量的牛羊马予蒙古。(相当于北宋给辽国的岁币)
至此,金国对漠北转入守势。
而在此战之前,耶律大石病死,西辽在他死后也彻底放弃可敦城,克烈部南迁,占领了可敦城。
至此,西辽的势力也彻底退出草原。
之后不久,合不勒汗病死,汗位传给其弟俺巴孩汗。金国设计害死俺巴孩汗,致使刚刚统一的蒙古又陷入四分五裂。直到五十多年后,随着成吉思汗的崛起,才又重新恢复统一。
总的来说,西辽放弃可敦城,与蒙古崛起有一定的关系,但没有直接联系。
如果耶律大石不走,凭他的影响力,其它的草原诸部断然不可能做大做强。因此,耶律大石把发展重心移到西域时,合不勒汗确实占了便宜,并一度在草原东部称王。
但是,耶律大石的实力本身并不强,他能在可敦城号令草原诸部,只是因为他沾了辽国的余光而已。他在全力西征之前,他其实很清楚自己的尴尬处境:草原毕竟草原民族的地盘,不是他的地盘。他的安抚只能起一时的效果,如果时间长久,难免草原诸部会有异心。所以他必须要不顾一切的西征,要打下属于他自己的地盘。
而对于蒙古来说,耶律大石的压制只是一时的压制。只要等他死了,新任大汗的号召力不如耶律大石,蒙古的崛起是必然的。
后来蒙古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强势崛起,即便那时候西辽在草原依旧有影响力,其结果也肯定是被蒙古碾压消灭。
先明确一点,耶律大石从可敦城收兵,跟后来的蒙古部落崛起基本没有关系,只是从可敦城撤退后,蒙古的克烈部迁往了这一地区定居繁衍,但也活的够呛,后来在乞颜部铁木真的带领下,蒙古才开始崛起,但这已是半个世纪以后的事情了。
12世纪蒙古诸部。
12世纪,活跃在舞台上的霸主是女真人建立的金国,契丹建立的辽国已经被金国打得支离破碎,故土尽失,只剩下在遥远的西北,当年对鼎盛辽国称臣纳贡的少数民族小部落,还奉辽为宗主国,1124年辽与金定鼎一战惨败,耶律大石带着残余向西撤退至可敦城,一路收编了沿途的小部落,在可敦城建立了政权。
可敦城,位于今天蒙古的布尔干省,有青托罗盖古城遗址。
可敦城,在今天蒙古国境内,耶律大石屁股还没坐稳,金军就追上来了,叮叮咣咣一通乱打,几仗下来耶律大石再败,又收拾残兵继续向西逃窜,跑到八剌沙衮才摆脱了金军的追赶,终于定都于此正式建国,史称“西辽”。
图为13世纪初,蒙古兴起示意图。
而耶律大石从可敦城收兵后,金军也撤回,在很长一段时间这里就成了一块无主之地。此时还处于蛮荒阶段的蒙古也发生内乱,部落之间争地盘大打出手,为摆脱危险生涯的蒙古克烈部迁往可敦城定居,受金国统治。
铁木真,蒙古乞颜部人,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尊号“成吉思汗”。
铁木真以前的蒙古各部前途晦暗,先后臣服于辽和金,特别是金人灭辽后,金人对其它各族采取了极端的压迫,最受摧残的是塔塔人和蒙古人。不但要定期执行“灭丁”政策,人口超了就要杀;还集中各部抓壮丁编队入伍,侵宋防夏;在蒙古人聚居区实行“清野”,三百里内无人烟,不许窥视外界,使其隔绝。所以蒙古部落被金人统治时期,受尽掳掠、残杀、奴化和分化,直到13世纪初,铁木真整合了蒙古各部,实力才壮大起来,步步崛起。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