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定都南京 ,朱元璋为什么不定都西安

出生于布衣而一跃登上皇帝宝座的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之后,最让他烦心的问题就是怎样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治中心,国都建在何处?而几乎困扰了老朱大半辈子。

朱元璋何尝不想定都西安,重振大唐雄风,梦想着能成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样的风流人物,复兴汉、唐之治。

在朱元璋心目中最佳国都之选是西安、洛阳,其次是北平,还有就是他的出生地安徽凤阳。然而,最终定都南京,朱元璋为什么会选择南京?

朱元璋为什么定都南京
,朱元璋为什么不定都西安图1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政治中心,朱元璋定都南京最重要的原因是受经济环境限制。在当时,江浙是全国最富饶的地区,天下粮仓集中在长江三角洲,而且工业、手工业发达,丝织业、盐业等行业兴盛,南京是这些物资的集散地,所谓“财赋出东南,而金陵为其会”。

第二、朱元璋在金陵称吴王时,就已经建造了宫室,基础设施完备,他也不愿意舍弃,如果再另建都城,又得花费一大笔钱。

第三、朱元璋身边的这些文臣武将们都是江淮子弟,南方人不愿意背井离乡,来到苦寒的北方。

大多数人建议定都南京,学者陶安建议先取金陵,占据有利形势威临四方。将领冯国用也是建议定都金陵,他对朱元璋说:“金陵龙盘虎踞,真帝王之都,愿先渡江取金陵,置都于此,然后命将出师,扫除群寇,倡仁义以收人心,天下不难定也。”

谋臣武将都一致建议定都金陵,于是朱元璋顺乎民心,都城定在金陵。可是朱元璋心里仍不踏实,全国统一,疆域扩大,而自己据东南一隅,如何掌控全国。

元朝虽然灭亡,元帝被赶往沙漠,但他依然是蒙古大汗,保有一定的军事实力,时刻有南下的企图。沿海有几千里的海岸线,经常有倭寇侵犯。

尤其是东北的国防安全最重要,国都必须扼守国防前线,才能统辖指挥,这也是后来朱棣迁都北平的重要原因。

东南是全国的经济中心,而出于国防安全,北方成为全国的军事中心,国都如果建在东南,经济有保障,但北边空虚,无法扼制蒙古人的南侵;国都如果建在北方,国防安全有保证,但粮食供给依靠东南,运输费用太大。

朱元璋最终采取折中的办法,都城定在东南,把儿子们分封到北边镇守国防。这样的话,在经济上、军事上都能统筹兼顾,使得朱家江山长治久安。

朱元璋为什么定都南京
,朱元璋为什么不定都西安图2

朱元璋以杀伐果断著称,杀起人来毫不犹豫,但在迁都问题上却优柔寡断,瞻前顾后,始终下不了决心。

洪武元年攻下汴梁后,朱元璋亲自去视察,觉得这里位置不错,地处中原,四通八达,但缺陷就是无险可守,四面受敌,朱元璋看这形势还不如金陵,金陵还有长江天堑作为防御。

次年陕西平定,帝都重建又提上日程,朝臣中有提议迁都关中,其中御史胡子祺上书请迁都关中,他的理由是:关中平原地势险要,位于潼关、大塞关、武关、萧关四关之内,东有崤山,西有陇山,北有北山,南有终南山,群山环抱是天然的屏障。

汉朝选定都城时,张良支持定都关中,他解释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既然关中险固难攻,那么朱元璋为什么没有迁都西安?我们从天时、地理、人和三个方面简单分析一下。

首先、天道已不在西北,关中天运已尽,王道之气已散。

“秦中自古帝王州”,西安从西周到唐朝,孕育出十三个王朝,横跨1100余年,她圆满地完成了历史使命,功成身退。

纵横千年,她创造过无数辉煌,也经历了无数灾难,尤其是唐朝末年,长安城多次被焚掠摧毁,公元904年,长安城遭遇了最后一次灭顶之灾,朱温挟持唐昭宗迁往洛阳,将长安城彻底摧毁。“昔时繁华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

盛极必衰,一个中古史上最长命的王朝灭亡,还搭上了一座千年帝都为其陪葬。

其次、长安城地气已经耗竭,关中地区自然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地失厚德,怎能载物?而此时,江南地区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发展。

最后、朱元璋之所以能取得天下,离不开安徽老乡团,他的淮西兄弟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极力反对迁都。还有一帮以文人贤士为主的浙东团,他们也是故土难离。人心不可违,还是和为贵的好。

朱元璋为什么定都南京
,朱元璋为什么不定都西安图3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皇太子朱标的英年早逝。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仍有迁都西安的意愿,他命皇太子视察西安和洛阳,皇太子细致地考察了两地,还绘制了陕西地图,不幸的是太子回来就病倒了,重病期间还在向朱元璋汇报迁都事宜,不久便撒手人寰。

皇太子的死对朱元璋打击很大,朱元璋把太子的死归因于金陵新宫的风水不好,顾炎武有记载道:“南京新宫建于朱元璋称吴王时,填埋燕尾湖而建造的,所以地势中间低,南面高,北面低,朱元璋后来很悔恨。”

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在祭光禄寺灶神的文章中写道:“朕经营天下数十年,事事按古有绪,惟宫城前昂后洼,形势不称,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新定,不想劳民伤财,且兴废有数,只得听天了。惟愿鉴朕此心,福及子孙。”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朱元璋在有生之年未能遂愿,让他抱憾终身。

古人云:“在德不在险。”立国之地有山河险要,看似固若金汤,但如果君王“德义不修”,“修政不仁”,“修政不德”,最终都会落得亡国的下场。国家的长治久安在于为政者施德于民,而不是仰仗于山川之险要。

皇太子死后,老朱再也没有当年的勇气和锐气,迁都就此不了了之。

由此可见,从洪武元年到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对迁都问题一直耿耿于怀,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平,完成了朱元璋的迁都遗愿。

我来回答,因为西安已经不在适于作为首都了。因为中国历史上,存在着经济重心由西、北向东、南移动;外部威胁由西北向北、东北移动,而相应的,国防重心,也存在着西北向北、东北移动的趋势。与此对应的,中国统一朝代的首都,也存在着从西安向洛阳,北京移动的趋势。

首先,由于气候和人口的变迁,中国的经济中心向东向南移动,隋唐时期就非常明显了

朱元璋为什么定都南京
,朱元璋为什么不定都西安图4

西晋末年,我国北方处于“五胡十六国”的混乱时期,经济文化遭到严重摧残。尤其是著名的“永嘉之乱”后,爆发了历史上空前的人民大迁徙,中原“士庶”为避乱接踵而来,使北方人口大量流入南方。这不仅给南方输入了熟练的劳工,而且还带来了先进的工农业技术。这无疑又给南方增添了新鲜血液,为经济崛起奠定了基础。

特别是江浙地区的荒地 大量被开垦,手工业、冶铸业也得到发展。这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基本达到南北平衡的 水平,某些地方甚至超过了北方,成为我国新的富庶地区。当时唐朝的富足,其仰给大部分都来源于南方。“今赋出天下,江南居十九。”这就是对我国南方当时经济繁荣的描写。

其次,由于外部威胁由西北向北、东北移动,国防重心也相应移动,“以东南财赋,养西北之兵”以成定局

隋朝后期,由于大运河的凿通,把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连为一体,漕运成为了重要的运输形式,使南方的物产运到北方,南北物资的交流更加便捷。

东南的粮食,想要运的西安,必须溯黄河西上,非常困难。而到西北的威胁减弱,中原王朝将首都设在西安的动力就不足了。随着外部威胁逐渐向北向东转移。首都也逐渐由洛阳、开封移到了北京。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20日 08:57
下一篇 2022年11月20日 09: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