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一门语言很重要,如何在6个月内学会一门语言

□ 林 鸣

电影《智取威虎山》火了,立即掀起一轮“黑话”的高潮,学说、戏说的段子在网上疯传。在消费者看来:流行于市场上的某些行话,比起威虎山的黑话有味儿、更能“打动”人心——不过,这种话商家之间听了会心一笑,消费者听了则倍感寒心。

一般地说,商圈新手到批发市场进货,总是担心被奸商算计。适当学一些行话,可以帮助自己增加底气,有利于与批发商的交流。一位刚涉足服装销售的小老板对常用行话进行一番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她说,像原单、跟单、尾单、外贸货、外贸尾货等已属常见。还有,“混批”意即什么类型的货都拿,凑满一个数量或总价,也叫“串款”。“窜货”是指代理之间利用区域差价进行倒货交易。“爆版”是说这个款型在市场上走得量很大。“炒货”的意思为货是从别处拿来卖给顾客的,售价当然比较贵。听完这些行话,我估计大多数外人都晕了。

借问行话哪里旺?顾客遥指中关村。作为最著名的华北区电子卖场,中关村算是个“江湖”圈。如“牵驴”一词,意思悄悄将顾客带上楼。上楼的好处很明显:一是楼上环境比卖场安静,顾客不会很烦躁。关起门来做生意,容易成交。二是楼上公司少,顾客无法对比价格,销售容易掌握主动权,只要态度诚恳,顾客很容易上套。至于商家内部交流的“黑话”,就更丰富多彩。像行话的“块、毛、分”。一毛指的是1000元,一块指的是10000元,而一分指的是100元。业内人士忠告:消费者若听到对方用这样的行话交流,就要加倍小心。众所周知,行话的一个重要发源地是古玩市场。那儿的“水”实在太深。古玩行话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俗语,二是术语。俗语涉及面较广,从看货到做生意都用得上;而术语则仅限少数人掌握。一句话出口,便可知对方在业内的地位。由于收藏热,现在全国人民对“包浆”这个词都心知肚明。它是指传世古玩拥有的一层自然温润的光泽。可是,一个密不透风、鬼鬼祟祟的市场上能有这种传说中的“包浆”吗?

要知道,行话绝不仅仅是中国特色。常出国购物的人均有体会:除了正规商场,在小摊购物时,最好掌握几句当地的市场俚语以便砍价。近期韩国民众发现一个秘密:该国必胜客英文网站上的比萨价格比韩文网站更便宜。为此韩国网友指责必胜客“偏爱外国人”。如果进入当地的必胜客英文网站点餐,其中三种烤盘比萨的价格比韩文网站的同种比萨便宜5000韩元。英文网站上写着“付中号比萨的钱,吃大号比萨”的宣传语。这回您明白了吧?作为消费者,学会一门外语是多么重要!

专家好心提议说:交易时请商家多讲“市场普通话”,而不要像个地下工作者似的,把消费者当傻瓜晾在一旁。而消费者听不懂“行话”时不必紧张,而是要做到内心坚定,牢牢掌握价格底线,绝不轻易为其所动。不仅做到货比三家,还要话比三家,最好和讲“普通话”的那位老板做生意。所谓“市场普通话”,就是用双方都能听懂的语言交流。这种语言带着阳光和信赖的味道,让顾客感到安全和踏实。一笔满意的买卖,只能成交于通透豁亮的市场上;而“座山雕”式的盘诘只能吓跑人家。无论如何,您也不能把生意当成演戏。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4年01月16日 10: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