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是地球上最多的物种,几亿年的进化,它们的足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个角落。据统计,在所有的生物种类中,昆虫占比超过50%。不过当冬季来临,许多哺乳动物都能通过皮毛保暖,这些拥有坚硬骨骼的小动物又是怎么熬过寒冷的冬天呢?
像我们人类一样,哺乳动物大多为恒温动物。依靠身体源源不断地产生热量,让哺乳动物能够在不同的环境当中保持自己的体温,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行。我们都清楚,人体的温度大约维持在37℃左右,每当外界环境改变,人体通过颤抖、出汗等进行产热和放热。
当然,其他哺乳动物也会有相同的策略。比如减少运动,聚堆取暖等。与恒温动物不同的是,自然界中还存在着诸如蛇、青蛙等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随着周围的温度而波动。它们体内没有健全的恒温系统,因此只能通过晒太阳等行动来调节体温。
但昆虫属于哪一种呢?一般认为,昆虫属于变温动物的范畴。但许多这种想法又不完全正确。变温动物能根据周围的环境调节自己身体的体温,但像黄蜂、蜜蜂等昆虫却能对身体的某些部位选择性的加热,并能够维持一定水平。这看起来更像是恒温动物。
比如有些蛾子和蝴蝶,它们身体被浓密的绒毛包裹,常吃一些花蜜、淀粉等含糖量高的食物。我们都知道这些食物能够被很好地转化为热能,进而保全自己的体温。也有资料证实冬天的蜂箱里,蜜蜂都聚集在一起,互相取暖的。但在围攻大黄蜂时,却能通过升高自己体温,热死对手。
这样看来,将昆虫简单的判定为恒温动物或者变温动物都显得有些草率。因此,只凭借单一的恒温或变温机制来解释昆虫怎样度过冬天显然是不全面的。事实上,科学家还发现,除了上述两种机制,昆虫的翅膀在产生热量方面也有其特殊的价值。
昆虫在高速飞行时,会急剧扇动翅膀,这显然是一件非常消耗能量的事情。为了产生飞行所需的所有能量,昆虫必须拥有快速代谢率。高消耗虽然有大量的热量产生,但是飞行却能增加了血淋巴循环,将热量带到全身各处,散发出去。
血淋巴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昆虫的血液,当胸部(翅膀处)的热量被传递到腹部时,热量会通过蒸发逐渐流失。这时的腹部更像一个散热器,冷的时候可以“储存”热量,太热的时候就像一个热量分配器。
总而言之,不同于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昆虫的温度机制更加复杂,其中翅膀则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昆虫能够清晰地感知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但却不像人类这样的哺乳动物太过在意它的变化。因为它的体型太小,自身的机制足以够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