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胡曾路过平城,写下过一首绝句:
汉帝西征陷虏尘,一朝围解议和亲。
当时已有吹毛剑,何事无人杀奉春。
讲的是当年刘邦远征匈奴,在平城被围,后来是采纳奉春君刘敬的建议,与匈奴和亲,送其钱帛,才得以解围。胡曾认为,刘敬是千古罪人,应该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怎么能干这么没骨气的事呢?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就应该跟匈奴干。
历史上骂刘敬或和亲的文人太多太多,由此联想,你可能以为文人都会喜欢汉武,对刘彻不惜耗尽人力物力,与匈奴死磕,扬大汉雄风,应该是赞赏的。
而奇怪的是,文人提到汉武,又总是把他当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的反面人物。比如杜牧就曾说“玩兵师汉武,回手倒干将”,即像汉武一样“玩兵”,把打仗当儿戏。
可见,看到不爽的事开口就骂是最简单的,但回头看骂的这些事,往往本身就是矛盾的。
你可以骂和亲软弱,也可以骂穷兵黩武,但你不能两个都骂。因为面对游牧民族的威胁,你必须选一样来做。
现实中,这种矛盾的抱怨也有很多。
比如,一边担心工作被机器给抢走了,以后会失业;同时又担心老龄化,以后没年轻人工作了。未来解决老龄化问题,可能就得靠科技发展,让机器做更多工作才行。
比如,一边嘲笑基金经理垃圾;同时,公募每个季度出报告时,又都很关心基金经理新买了哪些股票。
比如,一边抱怨普职分流,都想让孩子上大学;同时,又抱怨大学生毕业太多,学历贬值,出来找不到工作。
比如,房价上涨时,买房要靠抢,抱怨房子有泡沫,这样得完蛋;等房价不涨了,甚至出现微跌,又开始担心经济不行,呼吁刺激房子需求。
比如,国内工人收入少,做的都是低端制造,抱怨工资低;现在低端制造往越南转移,又担心以后没工作。
比如,美国互联网公司中,有很多印度人,移民到美国的印度人很多。按国内一些人的看法,那印度一定是很不好,要衰落了。但同时,还是这样一批人,他们很看好印度的未来,觉得有可能取代中国。
比如,现在有人竟然羡慕以前大学生的包分配,据说以前不想去分配的单位,还得给学校交钱。实际上,包分配的问题是,自己不能选择,全看学校安排,可能还得讨好某些老师。
互联网上,类似的观点有很多。只要敢于质疑,多反问几句,不人云亦云,就很容易看出其中的矛盾之处。
为什么一个人会有互相矛盾的观点呢?
因为缺少认知世界的一套体系,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能看出问题,感知到哪里让自己情绪不爽。
更重要的是,任何选择都有代价,你不能只要好处,不要承担其代价。
比如,你可以选择小城市的安逸,也可以选择大城市的机会;但不能享受着小城市的安逸,还抱怨没有大城市的机会;也不能拥有大城市的机会,又抱怨压力大,缺少安逸的生活。
古代罗马的哲人说:“智者从傻瓜身上学到更多,因为智者总是避免傻瓜犯下的错误,而傻瓜却不会模仿智者的成功。” 我们批评互相矛盾的抱怨,不是为了高人一等,而是为了避免自己犯下这样的错误。
愤世嫉俗并不是褒义词。它除了把事情搞得更糟,带给别人负能量外,似乎干不了什么。
我们需要积极的环境,哪怕是一个小范围的,自己营造出来的。比如,在图书管理员眼里,世界上都是爱看书的人;在赌场老板眼里,世界上都是赌徒。关键是你想活在哪个世界里,这只是一种选择而已。
今天晚上还有点事,临时决定中午发文,明天见~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