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喜欢李清照,不喜欢李清照的词

千古才女李清照,你只知道她愁,却不知道她到底愁什么?

你为什么喜欢李清照,不喜欢李清照的词图1

她是千古第一才女,

也是千古第一“愁”女。

很多人说,她的“才”全用在了“愁”上,

而她的愁,尽是些儿女情愁。

我不知道,人们为何这样看待李清照?

其实,李清照的传奇人生,和她那极富时代特色的“愁”,

根本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

01

公元1099年某日,北宋开封太学,太学生们正疯了似的传阅着一首词,此词名唤《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你为什么喜欢李清照,不喜欢李清照的词图2

太学生中,有一人,姓赵,字明诚,18岁,在看了那首小令后,他陷入无限遐想之中。在他看来,能写出如此诗文的女孩,该是何等的灵气!何等的优雅!人生若能得此佳人为妻,夫复何求?

赵明诚好想见李清照一面!

二年后的元宵佳节,赵明诚与李清照的堂兄李迥一起,到开封大相国寺赏花灯,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赵明诚见一年轻女子,淡装素裹,容貌清秀,气质卓尔不群。

身旁的李迥过去跟她打招呼,称她为堂妹。

赵明诚一个激灵,原来这就是李清照!

他再也挪不开脚步。

李清照呢,却只是淡淡的望了他一眼,就到别处去了。

过往的相思一旦被勾起,便如决堤之水,一发而不可收。

赵明诚回家后,立即央求父亲向李家提亲,父亲赵挺之很高兴,精心选派了媒人去李家;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一见门当户对,也爽快答应了。

一切竟如此顺利!

新婚之夜,赵明诚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而李清照,对眼前这位夫婿也挺满意的。自古婚姻父母定,女子找到如意郎君的机遇就像中奖,李清照当时的感觉就是,自己可能中奖了。

赵明诚虽是官二代,却并非纨裤子弟,他是古文字、书画的骨灰级发烧友,由于古文字一般是刻在青铜器上或石碑上的,故又称金石文化。赵明诚当时在金石文化研究上,已颇有名气,他这种高雅的情趣和文人气质,很对李清照的味口。

结婚当晚,两人聊了很多,聊着聊着,居然一起离开婚房,跑到书房,拿出赵明诚收藏的字画,研究到半夜。

这一年是1101年,李清照18岁,赵明诚21岁。

李清照并不知道,她婚姻大喜之日,正是万般愁绪开始之时。

你为什么喜欢李清照,不喜欢李清照的词图3

02

李清照的第一缕愁绪,来自于她的公公赵挺之。

说起赵挺之,不得不说北宋臭名昭著的党派之争。

北宋自王安石变法后,改革派与保守派形成两大阵营,势若水火,形同仇敌。李清照父亲李格非,赵明诚父亲赵挺之,都在朝廷为官,但李格非是保守派,赵挺之是改革派。

李清照结婚前后,保守派正得势。

当时,李格非与保守派宰相韩忠彦关系非同一般,赵挺之就是为了能抱上韩忠彦这颗大树,才主动去与李家结亲的,可是结亲后,李格非并没有帮赵挺之什么忙。

风水轮流转,1103年,以蔡京为首的改革派得势,赵挺之巴结蔡京,攀上高位。改革派一上台,便将保守派划为“元祐奸党”,要全数踢出京师。

李清照写信给公公,希望能对父亲网开一面,赵挺之非但不理,还增加一条,要把保守派的亲属也一并踢出京城。新婚才一年的李清照,不得不与赵明诚分开、去乡下了。

父母离京,夫妻分离,“党争”到了如此六亲不认的地步,令李清照愁绪满怀,她写了《醉花阴》一词寄给赵明诚:

你为什么喜欢李清照,不喜欢李清照的词图4

在这首词里,李清照向赵明诚倾诉的,绝不只是妻子对丈夫的思念那么简单,

她为什么要“愁永昼”?

因为她害怕“党争”会引起家庭的分崩离析,甚至是国家的败亡。

李清照嘱托丈夫劝一劝公公,不要继续参与党争了,

怕赵明诚不重视,她又给赵明诚寄了二首旧诗,题为:《语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诗中,李清照警示赵挺之,与蔡京这种小人勾结,最终会被出卖的:

“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

她还借唐朝的毁灭,警示宋朝党争会亡国:

“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俱在。”

才女的忧国之心,让多少男子汗颜!但后人评价这两首诗,最佩服的是李清照的政治敏锐性,她提出的二个警示,最后居然都应验了:

3年后,即1107年,赵挺之与蔡京争权失利,丢掉了官职,赵挺之竟活活气死。死后第三天,赵明诚全家又遭蔡京陷害入狱,后来虽然被放出,但赵家所有男儿的官位,都被剥夺了;赵明诚因此失去工作,不得不携李清照回老家山东青州种地。

23年后,北宋因党争耗尽实力,导致靖康之变,亡国了。

你为什么喜欢李清照,不喜欢李清照的词图5

03

在山东青州,李清照与赵明诚曾有过十年的幸福生活。

李清照把青州旧宅的客厅好好装饰一番,命名为“归来堂”,

白天,赵明诚外出寻找有价值的碑文和书籍。

晚上,夫妻俩坐于“归来堂”中品茶和交流读书感受。

归来堂的古书越来越多,将整个屋子装点得古意盎然;

有时侯,窗外的风吹进来,翻动书页,李清照就调皮的问丈夫,

那些被风翻动的书页里,都写了些什么事情?

赵明诚解答后,两人便一起跑过去验证。

然后,赵明诚也要考考李清照,某个历史事件写在哪本书的哪一页?

李清照记忆力超强,往往能答出;

而换个问题问赵明诚,赵明诚却不一定能答出。

按规定,答对的,便喝茶,答错的,不准喝。

只是,答对者往往因为太高兴、太兴奋了,那茶都泼到自已的身上了……

这真是一段神仙眷侣般的生活!

可是,李清照并不满足这样的赵明诚。

十年后,李清照送赵明诚外出做官;

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建立,赵明诚在江宁做知州,抗击金兵。

李清照很有豪气,她来到江宁观看赵明诚抗金;

李精照希望看到,丈夫不光是个才子,还是个保家卫国的大英雄。

然而,赵明诚给她带来的,却是深深的失望。

1129年2月,江宁军中有个叫王亦的官员发动叛乱,赵明诚下属事前发觉,提前布防,镇压了叛乱。可是赵明诚胆小,听到外面杀声震天,他竟然借助一根绳子,越墙逃跑了。

就这样跑了!不要他的下属,也不要妻子了。

一代学问大家,满腹经纶的赵明诚,灵魂深处竟藏着这样一个“小”。

李清照深感耻辱,几乎一夜愁白头。

赵明诚因“越墙”事件被朝廷停职,不久,又被派往江西湖州任职。

李清照相送丈夫,途经安微和县乌江,项羽自刎之地,李清照与赵明诚暂歇,一同前往凭吊。

时值七月,浩浩江水如镜,遥想当年楚汉相争,十面埋伏之情景,西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如在眼前。

李清照不觉感慨万千,遂口拈五绝一首:

夏日绝句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才女略带沙哑的嗓音缓缓送出,显得无比悲壮、激越。

李清照此诗,本是讽刺当今朝廷懦弱无能,可是,赵明城就在身边,“越墙事件没过多久,这不也是在讽刺赵明诚吗?

李清照当然明白这一点,但她确实想以此刺激一下丈夫,并希望丈夫知耻而后勇,在后期能将功补过,尽量去做一个像项羽那样的人杰。

赵明诚佩服妻子又写下千古名句,但“人杰”,“鬼雄”,“项羽”,这一个个沉甸甸的词语,让他无比羞惭。

“越墙事件”后这许多日子,妻子对自己未置一评,不曾想今日喷薄而出,

似是把自己看得低如尘埃。

赵明诚一介书生,喜欢的是金石字画,向往的是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生活,这抗金第一线其实并不适合他……

可李清照不会这么想,她自视甚高,对丈夫要求也高。

赵明诚从此闷闷不乐。

他还没有赶到湖州任职,便于1129年病死于建康。

突如其来的伤痛让李清照无法忍受,她掩埋了丈夫,写下长长的祭文,因悲伤过度,大病一场。

你为什么喜欢李清照,不喜欢李清照的词图6

04

宋朝是个奇葩王朝。

北宋时,改革派与保守派争得头破血流;南宋时,又有主战派与投降派之争。

所不同的是,南宋皇帝赵构,本就是个投降派。

投降派最大的特点,就是逃跑。

新生的南宋政权,从建立之日起便开始向南逃窜,先从河南商丘逃到江苏杨州,再从江苏杨州逃到浙江杭州。不久,金兵再次南犯,赵构又先后逃往越州、明州、定海、温州……

总之,金兵一来他们就跑,金兵一走,他们就回。

李清照对于一味的南逃极为反感,她写诗讽刺投降派:

“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

你们逃到了气候温暖的南方,居然觉得南方的水很冷,受不了,那北方的水岂不更受不了,指望你们去收复故土,真是种奢望啊!

李清照心里,十分渴望有像东晋王导、刘琨那样的英雄人物,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力换狂澜,可惜没有。

于是,她发出重重的叹息:

“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

那段时间,李清照看到了太多的难民,她走水路,看到满江的难民,走陆路,看到满山遍野的难民;拖儿带女,沿途啼哭,无比凄凉。

李清照也是难民中的一员,她一个孤弱女子,护送着丈夫留下的文物书籍,有如风中落叶般,无依无傍、辗转飘零;最终文物损失贻尽,身体日渐衰弱。

她将漫天愁绪挥洒在《声声慢》中:

你为什么喜欢李清照,不喜欢李清照的词图7

这首词,李清照单写一个“愁”字,真是愁到了极顶。

很多人认为,才女只是在愁自己的遭遇。

是吗?

且看“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这旧相识的雁,正是从家乡飞来的雁,

而家乡,早已与故国一起沦陷了。

家愁与国恨,还分得清吗?

其实,李清照想改变自己的处境并不难,她有一个亲表姐王氏,是当朝宰相秦桧的妻子。这样有权势的亲戚,谁不想去巴结呢?可李清照就是不去找她。

为何?

只因秦桧是投降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讨厌投降派,所有站在投降派那边的人,她一律拒绝交往。

王氏其实很想帮助李清照,她托人带话给李清照,有困难可以找她,李清照并不理会;秦桧家里做什么事情请客时,常叫人给李清照送去请贴,李清照收到了请贴,却拒不参加宴请。

李清照的原则:就是穷死、愁死,也决不向投降派求助!

你为什么喜欢李清照,不喜欢李清照的词图8

05

南宋的主战派,个个结局凄惨。

第一主战派宗泽,上书皇帝20多次,不被采纳,最后大喊三声“渡河”“渡河”“渡河”而死;

最有成就的主战派岳飞,因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惨死在风波亭。

李清照生活在二者之间,主战之志不亚于二人,只不过,她是以“诗”来主战的。

1133年某天,宋高宗忽然想起,他的父亲还有哥哥,正在金国的俘虏营里受苦,他想派官员去看望一下,顺便议和。

满朝文武都不敢去,韩肖胄和胡松年两位大人却挺身而出。

李清照得知,立即作了二首长诗相送。

诗中,李清照热情赞扬了两位大人的胆量,但她非常反对两人去与金人议和:

“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

金国从来都是虎狼之心,他们侵略宋朝的野心是不会改变的,别指望跟他们讲和,而应作好军事准备啊!

李清照还郑重的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真想将自已的单薄之躯奉献给故国山河啊!就算是死,也要死在故国,用家乡的土来埋葬自已。

她是希望能用自己的真情,唤起二位使者心中的豪情!

李清照有一业余爱好,名为“打马”,“打马”本是宋朝的一种棋类游戏,有点像现在的麻将。李清照不仅喜欢这一游戏,还非常精通,她写了《打马赋》、《打马图经》来介绍这一游戏。

很多人由此而鄙视李清照,说她好赌。

其实仔细阅读《打马赋》,才知其真正原因。

李清照打马时,总是把自已想象成主战派,把对方想象成金兵;每一次胜利,都令她非常激动:

“生平不负,遂成剑阁之师;别墅未输,已破淮淝之贼.”

现实中,南宋一败再败;游戏中,李清照却找到了胜利的快感。

可她知道,游戏中的胜利毕竟是假的,于是在文章末大呼:

“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将相过淮水.”

她依旧希望朝中那些“将相”们,能够争气一点,渡过准水北伐,收复失地。

可是,再多的英雄梦,再大的雄心壮志,皇帝不欣赏,又有何用?

公元1134年9月,金兵再次侵宋,赵构又往南逃。

李清照被迫到浙江金华避乱,次年,感慨于金华所见所闻,她在无比忧愁中写下了《武陵春》一首:

你为什么喜欢李清照,不喜欢李清照的词图9

李清照感叹“物是人非事事休”,是因为她知道:收复河山、回归故土的希望恐怕此生是难以实现了,于是,她心中的愁绪,重得用一艘船都载不动了。

你为什么喜欢李清照,不喜欢李清照的词图10

06

浙江金华,是南宋非常重要的军事重镇,这里的水路,攸关江南三千多里的国土和十四州的生死存亡。

在金华婺江,有一座非常有名气的楼,名为八咏楼,它矗立婺江之畔,楼高数丈,乃当时金华第一高处,是重要的军情瞭望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公元1135年,李清照登上了“八咏楼”。

伫立楼顶,江风扑面而来,无限河山尽收眼底,已经五十多岁的李清照泪水横流,想到这八咏楼不知何时也会落入金人之手,万般酸楚涌上心头。

李清照再次写下千古名句:

你为什么喜欢李清照,不喜欢李清照的词图11

好一个“江山留与后人愁”

真可谓千古一愁,愁出了新高度!

从少年到老年,

从北宋到南宋,

从开封到杭州,

从杭州到金华,

李清照一路走来一路愁,

她累了,没有力气再愁了,想把这愁留给后人

她希望后人能继承这种愁

愁自己,愁国家,

愁出一个真正强大,无人敢欺的中国……

(来自我的工重号 shishuyadu 诗书雅读)

公元1155年,李清照走了,孤苦零丁的走了……

但她的愁,千古流传。

才女的愁在诗里,也在词里,

诗里的愁,多是国愁,词里的愁,多从家愁切入。

而我们接触才女的词多,诗少,

所以认为她多是儿女情愁,

这世间,真的缺一本能完整了解李清照的书。

才女的人生遭遇,与当时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国家的伤与痛,全都重重的击打在她羸弱的身上。

可她对国家的关心,远远多于对自己的关心;

这种难得的爱国情怀,在女子中绝无仅有,

在男子中,也不多见……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3年06月26日 14:23
下一篇 2023年06月26日 14:3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