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耳屎很脏,所以一定要掏干净。其实,这个想法不对,耳屎其实是有作用的,它能够保证耳道内的弱酸性,经常挖耳朵,反而给真菌生长提供了一个适合的环境。所以,建议不要经常自己挖耳朵。
一般而言,耳屎不必人工清除,它会在说话、吃饭、打呵欠时,随着下颌运动,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自动被排出。但有些人耳垢生成速度比较快,专门到医院掏耳太麻烦,也不太现实。因此自己掏耳应注意如下两点:
1. 尽量做到不用指甲、牙签等尖锐物掏耳。最好用棉签(建议用幼儿专用的双头棉签,这种棉签体积小),轻轻在外耳道转动(不是掏),然后耳朵朝下,耵聍则可自行出来;注意力度一定要轻柔,外耳道皮肤下就是骨骼,缺少肌肉和脂肪,深侧是鼓膜。在使用棉签时,力量稍大就会对外耳道的皮肤甚至是鼓膜造成损伤。
2. 不要形成挖耳习惯而频繁挖耳,一般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尘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适当短一点,可根据自己情况掌握。
如果直接用手掏耳朵,容易使真菌有了滋生的环境。真菌覆盖住外耳表面,出现了发闷的感觉,严重时还会影响听力。
对于已经形成的耵聍栓塞,自己就很难掏出来了,应到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取出后坚持用滴耳剂滴耳2~3天预防感染。
3.不要给孩子掏耳朵
我的答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的人是需要掏耳朵的,而有的人真的不需要的。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掏耳朵要用专业的、清洁的工具。不然要么一不小心会损伤到耳朵,要么就是越掏越痒。
我们先来科普一下耳屎的形成和作用
耳屎口语叫做耳垢,是由脱落的皮肤细胞和皮脂组成的,还会混杂一些灰尘。耳垢呈微酸性,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有效预防耳道感染。一定量的耳屎,能够保证耳道的温暖和湿润,可以对强烈的刺激声音起到缓冲作用,使得鼓膜不容易受伤。
如果没有耳垢,耳道就会变得干燥容易感染。
但是,当耳垢积聚或者变硬时,可能会导致温,耳道容易被堵塞常年不清理耳道,坚硬的耳垢会导致以下情况:耳朵疼,耳道感染,耳鸣,眩晕,听力下降。
什么人需要清理,什么人不需要清理呢?
1、正常人的耳垢不需要自己清理
平时借助咀嚼和张口说话,耳垢都可以自己排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洗脸和洗澡,将外耳道的耳垢洗干净。
2、油耳的人需要定时清理
耳垢分泌旺盛的油耳,在粉尘较多的环境中很容易引起耳屎堵塞的情况。例如面粉厂工人,煤矿工,经常在粉尘环境中工作耳垢油腻易沾染灰尘就需要定时清理耳道
用什么工具清理比较好?
不正确的掏耳朵方式很容易引起耳道感染
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牙签、卷纸角、发夹、棉签、甚至是小指头糊弄一下。实际上尖锐的工具容易造成耳道损伤,引发出血和感染;而棉签和圆头的工具会将耳垢推向更深入的位置,不利于清理。
所以还是要买专门清理耳朵的工具最为妥当。
我有只耳朵就是被我自己给掏聋的。
十多年前的某天徬晚,记得是初夏季节,我下班正骑着电瓶车往家赶,穿过一片杂草丛生的小树林时,猛然觉得耳朵飞进了一只小飞虫,一开始我并没有在意,骑了一段路后,感觉耳门有点痒痒,就一边继续行驶一边用小指甲挖着外耳道。
哪知道越挖越痒,直觉告诉我,小飞虫正拼命地往耳朵里面钻,并发出“嗡嗡”的响声。这时候耳朵里面的感觉就像是有个轰炸机在不停地扔炸弹一样,那种“嗡嗡”的难受滋味令我痛痒至极。
我急忙将车子停下,在口袋里摸出钥匙链上一个耳耙,想都没想就“捅”了进去。
平常掏耳朵时,一般都是小心翼翼地循序渐进,那是一种享受。而当时因为实在是太过于难受,也容不得我多想,我只想尽快地用耳耙接触到狗日的飞虫,解除我的痛苦,将它掏出来或者直接摁死在里面…
其结果是,我一不小心将耳耙太深入了,应该是触碰到了里面的耳蜗,就听“轰”地一声,小飞虫的“嗡嗡”声是没有了,但接着就感觉里面有一股暖流,顺着耳道和那个该死的飞虫一起流了出来。
--“自作孽不可活”,小飞虫是死了,但耳朵也被我自己给捅破,流出来了许多血。
我现在说话的声音很大,也是因为听力不好的原因,生怕我声音说小了,别人会听不见。
人需要掏耳朵吗?还是建议不要随便掏,掏耳朵有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