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守仁,是热门人物,这里就不多说事迹了,中国历史上名人很多,能够被儒家称之为“圣人”的也就“孔孟朱王”四人而已,朱熹算不算圣人,尚有争议,但是王守仁绝对无可争议的“圣人”……
能够立言,立德,立功,达到“三不朽”境界的,除了王守仁,就算是孔,孟也不如也(孔孟在活着都没有立大功业,不被重用)……
在儒家思想来说,孔,孟是讲人伦道德规则的,看上去粗浅易懂,但远不如佛教道教深刻,所以汉朝以后,儒家在知识分子面前逐渐式微,没啥吸引力……
到了宋朝明朝,出现了理学(也叫道学),则把儒家粗浅的人际道德关系,给哲学化,形而上化了,从此儒家有了自己的深刻而庞大的上层建筑,面对佛,道两家也不怯场了,而宋明理学中,又分成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流派……王守仁就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当然,王守仁和朱熹的学说都是维护封建伦理纲常的,只不过王守仁是强调本心,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来自人的内心,人内心本来就有“良知”存在,一切向内求就可以了,而道德,只需要为善去恶就可以,强调“去人欲”的方式来实现天理,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
而朱熹则是,天理是第一位的,天理就是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而人欲是有害天理的,要通过外部的天理道德规则,强行去约束自己的内心,要“存天理,灭人欲”,其实心学理学只是理学流派不同而已,广义上讲,陆王心学也是理学的一部分……
当然,现在人崇拜王守仁,主要是羡慕他的能力,他毕竟是大军事家,从小狡诈专兵,胆大妄为,阴谋诡计,三教九流无一不晓得人精……
这其实就是他的个人魅力所在,他强调“心”的重要性,他说过用兵之法,只有这八个字“此心不动,随机而行”……也就是不动心,慌乱面前冷静处事,理性地选择最优解……这不仅是兵法,在人生中更具有指导意义……
而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可以通过刻苦的修心过程磨炼出来的,也就是凡事事上磨炼,经历的事情越多,心态越佳……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所以经历生死大事的人,心理素质,胆量都比较强大……
在王守仁《瘗旅文》中,写到中原人士来到鸟不拉屎的龙场,往往会心情抑郁,患病而死……而自己之所以能在龙场活下来是因为“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就是因为王守仁时刻修心,注意积极思维……
王守仁说:“平常注意修心,不可以一日懈怠,等修心练好之后,万事皆可以从容也……”
另外,心学中,凡事内求,不假外力,可以说,没有统一的是非标准……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这是心学的优点,同时也是心学的缺点……
比如心学四句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修心之法,就藏在此中,如果把善理解为“好的,积极的,优秀的”,恶理解为“坏的,消极的”,用此法监控自己的心念,在起心动念之时,选择积极的,去掉消极念头,而无往不利也……
但世间多少腐儒,把善固执理解为“道德,善良”,不分青红皂白地读死书,耽搁一生,一事无成,还好意思说知行合一……
所谓格物,格就是正,物就是事,格物就是摆正心态和事物,所以又回到修心一说上了……通过内心的“正”不断地去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格物……(见传习录)
其实心学虽然戴着儒家的帽子,内核并非儒家的一套,心学也很容易接受“人人平等”“虚君立宪”等新思想打成一片,并非糟粕……
明朝末年的“工商皆本”“男女平等”“恋爱自由”等新思想(你没看错,男女平等就是明末的思潮之一)与心学流派也有关系……
儒家的人伦道德只是心学的帽子,只要忠于本心和良知,随时都可以换一顶帽子……
但心学的缺点是就是,没有是非标准,以至于,明朝后期心学泛滥,每个人都自以为是的理解,清谈误国……很多人认为明朝灭亡于思想大解放……而且很多人认为心学都是百无一用的书生……
虽然如此,心学仍然有很多杰出人物,比如日本的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实际上明治维新改革前,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对日本人接受新观念有莫大的帮助……
是否百无一用,要看你是否真正理解了“知行合一……”
另外,理学和心学是属于士大夫阶层的小众文化,远不如佛,道在民间受欢迎,随着儒家的没落,心学也开始旁落……
但是心学中很多宝贵的精华,依旧在现代社会熠熠生辉……尤其是心学的内核方法论完全可以适用现代文明,只需要把儒家的外衣去掉,换一下外层建筑即可,因为人内心皆有良知……
本人对“心学”的理解十分浅薄,《传习录》也是零零散散地看得,如果不对之处,请多多指教哈……
在明朝,江南资本家做大,形成和皇权相抗衡的局面。这些资本家眼里,没有国家情怀,他们心里只有钱。况且,朝廷里面很多人还帮他们解放思想。王阳明,李贽(zhì),王艮,这些所谓的思想家,代表的都是江南资本家的利益。所谓解放思想,就是消解皇权对资本的约束力。那个李贽最过分,李贽把从孔子到朱熹的圣贤,全喷了一遍,倒是跟利玛窦(dòu)谈笑风生。其实就是个文化洋奴,砸自己的锅,舔别人的脚。他死的一点都不冤。为什么李贽和徐光启这种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会跟利玛窦这种人搅和在一起呢?因为当时明朝社会,形成了洋人,民营的走私资本家,和文官士大夫互相勾结的复合既得利益集团。资本做大了,形成了和皇权相抗衡的一国二主局面,必然l会有思想家给他们摇旗呐喊,王阳明就是头一波先锋队。解放思想,我心即宇宙,心外无物,知行合一,我想啥就是啥,圣人们滚蛋,别耽误我挣钱。你说资本家们喜不喜欢王阳明?太喜欢了。王阳明起了个头,后面的李贽则变本加厉,狂妄至极。王阳明虽然任性,但是起码眼里还是有点皇帝和孔孟的。还是知道一些羞耻的。但是那个李贽,完全不知道羞耻是什么,这就是资本家精神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