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乾陵之所以有很大影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一陵葬两帝”(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
公元683年12月,唐高宗李治在东都洛阳病故。按照皇帝遗言,武则天力排众议,安排人员给丈夫高宗李治在长安城西北方向的梁山上选择了陵墓,并派韦待价亲自营陵。684年八月,唐高宗入葬乾陵。那时候,在东都洛阳的烛火之下,六十岁的武则天追思丈夫李治,写出了著名的《述圣记》,随后命人刻石,立在丈夫的陵墓之前,这就是有名的述圣记碑。事实上,唐高宗李治入葬乾陵之后,乾陵的基本建设一直没有停止。
(图为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合葬的乾陵)
705年1月,宰相张柬之发动政变之后,儿子李显复位。这时候的武则天虽有“则天大圣皇后”之名,实际上过上了阶下囚的日子。其实也正是这个时候,武则天才回归到了一个母亲、一个皇后的轨道上来。她考量自己的一生,考量自己的身后,告诉唐中宗李显“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武则天要回到李家祖庙去,要和丈夫唐高宗李治葬在一起,要取掉自己的皇帝名号,要儿子称自己为皇太后。)
(武则天给丈夫唐高宗李治所立的述圣记碑)
也就是说,武则天自己决定不另起坟茔。她的这个决定可谓明智之举。
如果另外选址建陵,若以帝名葬,按照当时朝廷一边倒的局面,显然不大可能。若以后名葬,墓葬必然没有一定规格。这一点,武则天心里很是清楚。如果另外选址,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浪费财力。与其惹起朝廷纷争,给儿子李显惹来更多麻烦,倒不如归葬乾陵,省事省时省力还可享用后世供奉。
另外营陵,还必须面对一个不得不思量的问题,那就是墓葬有可能遭到毁坏。挺武者大有人在,毁武者也大有人在。武则天深深明了这一点。如果重新建陵,陵墓有可能很快遭到盗掘。她自然知道汉末时候,西汉各位皇帝陵墓的命运。她也知道曹操当年求财发冢的历史。她也惩罚反对者徐敬业时,安排人挖掘了其祖父徐懋功的墓葬。
所以说,武则天不给自己重新建陵,也是她的魅力所在。
(乾陵青龙门石狮)
(欢迎朋友们评论讨论)
武则天不是一般妇人,她最大的特点就是超越,这种超越也表现在她亲自设计构思的乾陵之上。
就问题答问题:
肯定的说,武则天的陵墓不算小。
人们旅游到乾隆,可能不长的时间就走完了全陵区。可是,你没有注意到,其实乾陵是一座自然的山。这是武则天对死后陵寝设计的第一超越。
其他帝王一般都是采用‘’封土堆‘’形式,即使是秦始皇也是运土堆墓,人造园林。而武则天不然,以山直接做墓,保持原始自然植被。这座山就是梁山,海拔一千多米,陵寝葬于北峰,前后修建数十年。说它大,满目山麓,三座巨峰,棺椁占据主峰,气势超过始皇陵。南两峰对称两侧,酷似女乳,鸟瞰其陵,睡美人姿。説其小,陵寝内城仅有240万平方米,始皇陵站地56平方公里。这正是武则天的晚年理性、低调的特点。陵寝看是不大,而她的低调是隐藏在恢宏大气之中……
武则天一生敢于超越,敢于打破“三纲”约束,“颠鸾倒凤”敢于摩天,敢于称帝。这是吕后,慈禧做梦都想但未敢做的事,中华上下五千年仅此一女。然而,晚年武则天收敛了她的张扬锋芒,并没有传位武姓,而是将大位归还李氏,恢复大唐国号,免去自己太上桂冠,只留皇太后之名。这一明智之举也体现在他她死后的陵寝设计之上。
地下宫殿虽大,但藏于大山之中,就显得微小了。这也是乾陵不同于其它帝陵的一个特点。
乾隆还有一最大特点,一陵两碑。分别是,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说乾陵名气大的原因就在这里,因为这这里葬有两位皇帝,一墓葬两帝的葬法全世界只有这一个。更称奇的是一碑洋洋洒洒几千字,而另一碑则一个字也没有。
仅一个无字碑,足以彰显乾陵的“小中藏大”。也衬托出武则天不同于一般人的超越特点,她的城府,睿智通过陵寝布局设计,通过“桃李不言,下自生溪”的巧妙构思传达给了后来天下人……
乾陵,说大也够大。据记载,乾陵分内外两座城,仿照西安内外城所见,外城仅陪葬墓就有几十座。目前人们看到的只是内城的一部分。
说小也算小,因为它没有始皇陵浩浩荡荡的兵马俑大军,也没有声势浩大的战车队。但是,乾陵以梁山为冢,与自然混为一体,一墓葬两帝,加之最具特点的无字碑。这在世界帝王陵寝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全球第一无二的帝王之陵……
【yieryinv原创】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