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史暮想:
与其说我们国家大一统的历史格局是儒家思想的功劳,倒不如说是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下催生了我们封建时期的儒家文化,且最后通过这种思想,来巩固维护大一统。
第一,中国的大一统格局是有多方面客观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其中我们固有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农耕文化起着巨大的决定性作用。
地理环境——打开地图,我们国家东面和南面漫长的海岸线,北面的西伯利亚高寒平原,西面的喜马拉雅山脉,与欧洲相对宽阔的地形相比,我们是处在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里。这样的一个环境里,我们汉家文明的主要威胁来自于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但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也只能算是骚扰。
所以,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自然而然地隔绝了基督教世界,绝大部分的伊斯兰世界,只相对保留了一些本土的原始部落崇拜,并且总是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外来文化进行本土化改造,比如佛家。
农耕传统——因为我们悠久的农耕传统,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我们经济的主体。但小农经济也代表着分散,代表着琐碎与自闭。这个时候就需要出现一个强大的中央或者地方政权,以集权的形式,把这股力量汇聚在一起,进行一些比较大型的国家活动,比如水利的兴修,比如组织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战争等。
第二,儒家文化是我们先辈付出惨重代价后,找到的一条可持续之路,是一种能够巩固和维护国家大一统的思想理念。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就是一次当时社会对于未来世界构想大讨论。那个时候,孔子的儒家并不是最显眼的一个。之后,经过秦的法家,汉初的道家,一直到汉武帝“外儒内法”的思想统一,我们的祖先尝试了所有能够走的道路,才走通,为此我们付出了几千万人的生命代价(战乱)。
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到宋明的程朱理学,儒家思想已经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造来适应大一统的政治需要。儒家讲究什么?君君臣臣子子那一套。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的道德准则,要求每个人去遵守。所以,我们抛开儒家文化的具体细节,宏观来看,封建时代的儒家学说其实就是在讲“秩序”二字。每个人都要安分守己地待在自己的社会阶层,承认这个社会的秩序。而这种秩序,又是维护大一统王朝的必备思想条件。
所有,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与儒家文化的关系,是前者催生了后者的发展与壮大,而后者又反过来巩固前者。
一家之言,欢迎讨论。
当然不是。
秦信奉法家,最终统一,与儒有什么关系?
西汉也信奉黄老无为而治,与儒家有关系?
事实上,西汉最强盛的时候就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前,而不是之后。
但是....西汉推动儒家后,儒对社会产生了一些正面的,维护统一的因素。此后,儒深入中国文化并根植于中国人心中,大一统才成为中国人信奉的最重要信念。
或者说,儒也要分时间线的。
初期的儒,孔子的儒,是维护等级,鼓吹礼制的思想,对百姓有利的是有教无类。
这是文字与书籍脱离贵族,走入民间的开始,所以,今日我们能读书识字,都应该感谢至圣先师。
此后,庄子、孟子等人不断对儒家学说进行修订,好坏则是自己评。
董仲舒向汉武帝进献美人,一,是用大一统,大复仇来维护西汉政权,二,是用三纲五常来推动礼的建设,三,是企图用天人感应方式来约束君主的肆意行为。可惜汉武帝吞下美人,却将毒药退回,何曾怕过天人感应?
真正奠定儒学统治地位的是汉宣帝。石渠阁会议上亲自出马维护和帮偏,可谷梁学派依旧却被董仲舒子孙的公羊派吊打。
王莽失败后,推动上书的公羊学派当然发生没落,无底限推崇亲亲相隐,跪舔统治阶层的谷梁、左传等学派上位,儒家开始堕落,与世家合流,成为帮凶。
到了宋代,程朱理学是第二次堕落,儒学积极向上的内涵基本消失,令人失望。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