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战争会有以少胜多的战役呢

以少胜多的战役,在现代立体作战条件下似乎很难,尤其是信息化和现代侦察手段的运用,让对战双方似乎“无处藏身”,几乎透明地存在着,各种阴谋诡计不太好用。实际上,这种情况虽然有,但新型的隐身方式和作战技能也在不断的产生,比如说特种攻击,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以少胜多。

为什么古代战争会有以少胜多的战役呢图1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数不胜数。仅以《三国演义》为例,其中历史上比较知名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就是典型的战例。我们试着以官渡之战分析一下古代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一、战略的优劣,是决定对阵双方生死的关键,以少胜多的一方往往战略上技高一筹。官渡之战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袁绍在绝对优势的前提下,却败给了力量弱小的曹操。当时袁绍有10万人,曹操仅有2.5万人,兵力对比为4:1。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前线对峙越久,曹操的劣势表现的越明显。袁绍粮草充足,虽然人马多,但依托后方强大的支持,继续支撑一年以上不成问题。曹操虽然人少,但地盘也少,后勤困难重重,粮草只能供给月余。

为什么古代战争会有以少胜多的战役呢图2

袁绍出兵时,谋士田丰、沮授等人提出了奔袭许昌,袭扰曹军等计划,却被刚愎自用的袁绍一一否定,他决意要靠真刀真枪与曹操硬拼。以当时的双方形势对比,如果采用田丰的方案,曹操不死也会丢半条命。

袁绍以绝对优势倾巢而来,曹操对于取胜没有信心,却不得不被动接招。此时谋士郭嘉提出了“十胜十败论”,对敌我的优劣进行了全面分析。荀彧也在后方鼓励曹操敢于与袁绍决战,他认为,袁绍与曹操对峙日久,双方都快撑不下去了,只要曹操咬牙坚持,打胜这一战,从此黄河以北将无大战可打,曹操统一北方的基业就此形成。如果曹操退却,最终将全面败退,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郭嘉和荀彧为曹操制定了正确战略,就是敢于与强敌决战,克服己方不利条件,伺机选找战机击败敌人,一举奠定统一大业。

为什么古代战争会有以少胜多的战役呢图3

二、正确的战术应用,可以适当弥补力量的不足,化综合劣势为局部优势。当曹操和袁绍相持日久时,袁绍集团出现了分化,投奔曹操的许攸向曹操分析了袁绍要害所在。许攸认为,袁绍兵力比曹操多,粮草比曹操充足,要想取胜,唯有速战速决。

袁绍兵精粮足,主要的粮草囤在乌巢,且这么重要的地方,只派了一个无能好酒的淳于琼看守,这就是袁绍的软肋,如果曹操能奇袭乌巢,烧毁袁绍粮草,那么大军将不战自乱。

为什么古代战争会有以少胜多的战役呢图4

许攸的建议,对苦于无计对付袁绍的曹操,简直就是雪中送炭。曹操没有任何犹豫,他立即亲率5000名精兵,秘密直奔乌巢,一把大火烧掉了全部粮草。随后,曹军倾巢而出,袁绍大败而归,仅带着800名亲兵逃往北方,从此一病不起。

从整体上看,曹操与袁绍兵力差距巨大,但在乌巢这一局部,曹操亲率精兵,无论士气和战力,甚至数量上都超过了袁绍军队,曹操偷袭成功,打断了袁绍的“七寸”,克服了兵力和粮草不足的劣势,最终成就大业。

为什么古代战争会有以少胜多的战役呢图5

三、以少胜多,不仅表现在军力差距上,也是双方各个方面综合对比。郭嘉在“十胜十败论”中强调指出,袁绍虽然人多,但并不团结,曹操虽然人少,但铁板一块。这是曹操打败袁绍的重要保障。

袁绍仰仗“四世三公”的家族力量,迅速成为东汉末年一股最主要的政治力量,并且在短时间内拥有冀州、青州、并州、幽州,看似势不可挡。苏沃洛夫元帅在评论拿破仑的时候说过:“这个孩子的步伐总是迈得太快。”用此话来形容袁绍十分适合,由于没有完成内部整合就贸然进攻,如果不能一战灭敌,内部问题就迅速凸显。

袁绍虽然拥有四州之地,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帐下的田丰、沮授、郭图、审配等人各自站队,分别依靠袁绍的几个孩子。在官渡之战几次重大的决策上,袁绍集团内部意见不统一,无法形成合力。

为什么古代战争会有以少胜多的战役呢图6

曹操虽然人马不多,但内部相对精诚团结,在大的方向上意见一致。而且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把汉室这面旗帜抢到了手,虽然无法让天下豪杰主动站队支援,但至少在曹操与袁绍对峙时,保持了后方稳定,不至于有人乘机偷袭。

因为古人好吹牛,也爱听吹牛的事!你说你是“蛟龙”所生,都有人信。(参见刘邦母亲的故事)

二十万人打败十万人,不值得说。

但是,十万人打败二十万人,就可以拿出来吹嘘一番了。

所以,就算是我拿十万人打败了你十万人,我也不能这么如实写。我要说成是十万人打败二十万人,甚至四十万人!这么说出去,多牛气啊!

而且,古代信息流通条件差,没人能查清你的真实人数。就连近代爆发的二战,双方对于伤亡统计人数也还有很大出入呢,更别说古代了。为什么古代战争会有以少胜多的战役呢图7

所以,在古代,古人爱怎么吹,就怎么吹。

例如,我十万人打败你二十万人。实际上,可能是,十万人打败你十万人。不过,我要把你的后方的后勤部队人数也给加上,那就成了二十万人,甚至三十万人。对了,还有地方为此战调动的沿途驻守的警备部队,那就是四五十万人了。。。

甚至,古代前线的将军,还会利用信息不对称,搞“诡败为胜”的事。更甚者,还有“杀良冒功”!

清朝毛隆保在《见闻杂记》中曾记载清军杀百姓领军功的事:“乡亲,我苦甚,无钱用,愿借尔头,可领五十两赏格。”

(文|勇战王聊历史)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3年06月14日 14:19
下一篇 2023年06月14日 14: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