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不应该涨价,大多数都涨价了,景区淡旺季门票价格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应该说涨价后的高门票确实使得非刚需的游客减少了,而另一些游客则会因为淡季门票价格偏低,选择淡季前往景区旅游。这样做使得一部分景区旺季人流有所减少,淡季人流有所提升,但总体来看效果并没有想象中明显。
旺季旅行的游客,无论景区门票多高,该玩还会玩。只能说有些景区因为实现了淡旺季门票,使得旺季门票收入明显增多。而景区又不是慈善机构,那些人工成本、景区硬件成本、宣传成本最终都需要景区实现盈利,才能取得收支平衡,继而持续经营。这些道理老百姓都懂,所以象征性提高票价,都可以理解。
在旅游大市场发展如此之快的前提下,很多现象我们都能接受,呈现一个开放的心态来面对,因为很多国外景区也都是执行淡旺季票价的,这个并不是很难理解。但一些景区令人诟病的不是旺季门票上涨,而是门票涨价了服务却下降了,又或者门票涨价了,涨的不是合情合理,而是天价上涨,让普通老百姓望而却步,这就不能理解了。
所以门票涨了,人气涨了,服务也跟着涨,软件硬件也跟着涨,这才是一个景区持续输出口碑正能量的一个长久之道。
希望这一点相关景区能越做越好,越做越到位,毕竟旅游是个有口皆碑的事情,大家说好,一个景区的品牌效应才能口口相传。据说,今年的会议也有提议要将一些景区的门票降价,不知是否真正能够实施到位,希望真能够实现。
我个人还是支持一些景区旺季涨价的,其实也就是执行淡旺季双票价制度,但不是每个景区都有淡旺季门票区分的必要。
如果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待景区旺季门票涨价的现象,大概就比较容易理解景区这个行为的目的。
1、约束景区游览、观赏人数,提升游览体验
一些景区淡季和旺季游客人数明显不同,适当提高景区门票,可以约束游客人数,从而提升游览体验。毕竟谁都不希望人挤人,人挨人。以北京故宫为例,不仅推行淡旺季票价,而且每天限制客流在8万人,门票和限流双管齐下,有效提升了游览体验,缓解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对文物建筑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很难想象如果门票不适当涨价,不限制客流,五一、十一时的故宫得拥挤到何等程度。
2、为景区游览设施和工作人员减压
众所周知,一些景区硬件对客流是有要求的。例如大同的悬空寺、安徽黄山、陕西华山。这些地方以秀、险、奇、美著称。光一个险字,就不仅景色奇骏,表明人流一多,这些景点本身的危险系数也会增加。悬空寺狭窄的步道、悬空建筑本身,都无法承载过多客流。而门票提升,无疑提升了景区准入门槛,而与此同时仍旧会有诸多热情游客,这时候就需要继续利用限流手段了。
3、更多的收入可以帮助景区良性运转
我们知道,更多的游客意味着更大损耗,针对景区的公共设施维护,文物修复,景区宣传推广等等,也都需要大量投入。大部分景区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在旺季执行高门票可以提高盈利,帮助景区进入盈利的良性循环。毕竟景区也不是公益机构,总亏钱是无法承受的。
综上,景区适当涨价是应该的,但不应太过离谱,脱离监督,不接地气的为所欲为。
我觉得不该涨价,但应该改变优化因为价格不变而带来的人满为患因素。换句话说,很多景区涨价,就是因为景区过于火爆。美其名曰限流,更好的修葺以便让更多人得到更好的体验。其实都是扯淡,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强制限流。
其实做营销的都应该明白,任何东西都有一个饱和度。如果超过饱和度,增长速度会降低。不是人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这个观念在餐饮体现得尤为突出,我经常看到“贪心”且经验不足的老板,为了更多的客户,盲目的打价格战,最终人是来了,但他却因为没有足够的迎接能力而起到了反作用,大家对他的店负面评价颇多,导致本来想做一波正面宣传,却弄巧成拙。
这个道理用在景区依然是适用的。如果景区每天容量评估下来是1万人,你却盲目沉浸在每天入2万人的幻象中,最终这个景区很多地方都会跟不上,带来的结果就是游客大呼上当,名声越来越差。但想遏制这种现象,也不是通过涨价去限流。因为涨价后,并不能保证100%的达到限流效果,却能100%的达到增加个体收益的效果,说白了就是圈钱。这个方式,其实可以借鉴国内部分景区,这里不点名,不为其广告,但绝对是国内顶尖的景区,每天说明只能接待多少人,网络售票,一旦到达数字,就自动停止售票,这样的强制,才能从根本去限流。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