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短片应该算是一个实验动画,一般情况下动画中包含两种类型的实验,一是形式的实验,一是内涵的实验,这部作品偏后者。大多数的实验动画它并非一个劲地强调“前卫”,它表现出来的往往是抽象的动画。
《没有影子的人》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眩晕”,这种晕主要是画面的色彩和转镜的频率过高带来的冲击感,这种视觉时间的滞后也造成我们的首因印象就产生了不太愉悦和郁闷的感觉。虽然这不是内容带给我们的,是镜头技巧带给我们,但也算达到他想传达的一种情感效果。
其次,我们所看到抽象实验动画的特征它都具备,抽象的几何图形和旋律性的古典音乐,特别是后面主人公在寻找影子的过程中,整个时间和空间的转变都是背景音乐来交代,在几个跳跃的音符规划一个时间线。整个短片是不存在人声和纯音乐,人的情感是通过肢体动作来展现,所做的事情主要是借助视觉辅助,如《光的节奏》《抛物线》都是这种表现方法。
这种短片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如果你不了解故事或者说它本身就是没有故事的,在超现实的绘画上探索潜意识非叙述性的内在逻辑是很困难的。创作者则是直接交代了主人公就是一个“自卑”的人,为了爬上上流社会,获取更多的可能性,他不惜拿自己的影子跟魔鬼置换金钱、财富。
在西方,红色是代表邪恶、血腥、危险。这是因为《圣经启示录》里提到了一条红色的恶龙会带给人民不幸困难,另一个是西方的龙跟我们中国所经常提起的“龙”其实是不同种生物。短片中唯二和主人公有正面接触的除了妻子就是穿着红色衣服拿着契约书的“魔鬼”。
在短短的十来分钟里,魔鬼总共出现了两次,一次是主人公贡献出灵魂,另一次是他拿出财富去赎回灵魂,恶魔只给了他一双红靴子。影片中有两个可怕的点,一是“与魔鬼达成契约”,二是“置换影子”。前者是因为在希腊神话故事中,一般与魔鬼达成协议就无回来之路,如风神艾俄洛斯因欺骗死神而永生永世只得在悬崖边推石头,这是常人无法支付的代价,也是毁约的结果(西方尤为注重契约精神);后者是因为《浮士德》中也表达过影子即灵魂,影子唯一一样不需要费任何力气就可以证明一个人为人的东西,在主人公把影子置换出去的时候,即使他拥有豪宅豪车,妻子也因此离他而去,上流社会也仿佛看不到他似的,他比之前更难找到自己的社会属性。
所谓的社会属性是一种证明自己是集体同类的方式,如受精卵独立于母体发育的动物,我们将其称之为卵生动物,反之则是胎生动物,这是低等动物普遍的辨识方式,而影子就是人类区于异体最直接明了的表达方式。
所以影子不单单代表灵魂,它还是代表人类最基层的一面。比起灵魂的丢失,它更加引人注目,更加容易因“无”而受到超过之前的排斥和不认可,所以后面场面不断转调那一段其实就是在阐述他为此付出的代价,不断地寻找,然后不断地碰壁,最后他发现人类找不到他真正的社会价值,他到皮影戏里去找了。
影片最后一个画面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皮影呈现在白幕上,这种皮影是木杖的形式,人一般都得藏在下面不得出来。其实结尾传达的是一种“不悲而悲”的感觉,不悲是魔鬼那边的影子肯定是拿不回来了,找到一种生存方式就是所幸的,悲是因为芊芊世界无处不需要影子,回到正常的生活空间里是不可能的。
这里我想到了《千与千寻》的白龙和千,他们丢的是名字,然后在神隐世界里不缺的是无名的劳动者,他们不会因而成为异体,对于千而言,那就是永远停留在汤屋回不去,成为工具人。基于这部作品想传达的是与支离破碎的泡沫时代告别的勇气,所以这种走向必然是不存在的。回到这个短片,影片想表达的正是一个自卑的人投机取巧,运用错的方式去寻求社会认可,因而丢失了自我的故事,这样的剧本则会向《恐怖游轮》。要说最大的区别是,大概是前者的母亲要因执念不断地遭受轮回失去儿子的痛苦,而后者主人公会在唯一的生存方式里变成真正的工具人,从此社会无他,这种非死亡性质的消亡带来的震撼绝对是不亚于肉体丧失机能的死亡。《黑镜》有一节讲的正是一个人,他不是被生命规律宣判死亡,而是被周围人的冷暴力剥夺社会身份,最后真正地消失。这种传达“大悲”的表达方式其实是更倾向于卡夫卡的作品,如《乡村医生》。
短片也想借助这种可猜测到的冲击感去强调没有任何物质上的东西可以碾压精神需求,物质的稀缺或许会打击一个人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但精神的丢失会直接剥夺他可以继续寻找的唯一生机。在生命面前,在灵魂面前,其余事情都是小事情。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