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行书其艺术水平没有没有高低之分,至于排序是按照时间先后排列的。这里没有谁评出来的,是经过时间积淀,历史筛选出来的。
三大行书为: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苏轼《黄州寒食诗》。
就其艺术水平没有没有高低之分,至于排序是按照时间先后排列的。这里没有谁评出来的,是经过时间积淀,历史筛选出来的。
首先,《兰亭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其次,《祭侄文稿》(全称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第三,《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大概了解一下其艺术特色。
一、《兰亭序》艺术特色:
二、《祭侄季明文稿》艺术特色:
在结体上,《祭侄文稿》打破了晋唐以来结体茂密、字形稍长的娟秀飘逸之风,形成了一种开张的体势,结体宽博,平正奇险。
三、《黄州寒食诗》艺术特色:
《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诗写得苍凉惆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
三大行书都是信手之作,连落款都没有,书写者最主要的书写目的,不是为了写出漂亮的字,他们要么是为了记录当时的文思而书写(王羲之、颜真卿),要么是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忧愁而书写(苏轼)。
书以成字,字以成文,文以载道,文以寄情。
所以,三大行书的内在共性是—意不在书而书自天成。
书法史上有“三大行书”之说,也有“十大行书”之说。
在我们知道的“三大行书”中,《兰亭序》是“欣”之代表,热情洋溢;《祭侄文稿》是“悲”之代表,撕心裂肺;《寒食帖》是“凄”之代表,凄风冷雨。
“三大行书”之说不知源于何时,也有人认为《祭侄文稿》应列“天下第一行书”,因其所包含的情感更加强烈,但我认为的排名更加合理。
艺术作品本就难分高下,《兰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可以理解为按时间顺序排列。
后来有人又凑上七件作品,凑成“十大行书”,但我总觉得有狗尾续貂的感觉,下面顺着介绍一下:
天下第四行书:王珣《伯远帖》
王珣是王羲之的侄儿,《伯远帖》本来是写给亲友的一封信,现在成了流传下来的东晋唯一一件书法真迹。
天下第五行书:杨凝式《韭花帖》
这位杨风子,是宋代“尚意书风”的启蒙人物。这个人喝多了酒,狂睡一觉后,肚子饿得咕咕叫,正好有人送来韭花菜。老杨为表谢意,写了份“感谢信”,不想成了天下第五。
天下第六行书:柳公权《蒙诏帖》
我们都是柳公子楷书华美富贵,却不知他的行书同样了得。此帖酣畅淋漓,大气磅礴。
天下第七行书:欧阳询《张翰帖》
欧阳先生的行书,与其楷书一样硬瘦挺拔,刚劲险峻。此帖又名《季鹰帖》。
天下第八行书:米芾《蜀素帖》
米芾是书法史上少有的“怪物”,学会前人的技法后,常常反过来“骂”老师。此帖所用的“蜀素”本是一件好材料,其主人邵家特请米芾写上作品以传后人,于是有了此名作。
天下第九行书:黄庭坚《松风阁》
黄庭坚以草书著称,长枪大戟,沉着痛快。难得他写件行书,一不小心,成就了这天下“臭老九”。
天下第十行书:李建中《土母帖》
老李头,名气似乎不大,但却是杨凝式之后、“宋四家”之前难得的人物。此帖法度严谨,深得欧阳询之神韵,更含“二王”之笔法。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