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井田制是什么意思,古代的井田制和司田制

井田,就是象井字形的方块田,井田制是指我国古代的一种土地占有制度。

原始社会晚期,农业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部门,那时候,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公有,公社成员平均地从公社分得一定数量的土地耕种,过了一年或几年又重新分配一次,以适应人口的变动和保证土地的公有性质。这就需要把大面积的土她划成一个个的等分。当时,大致一人能耕种一百亩,就是一个方块,也叫作“一田”。田与田之间,开沟修路,既是水利,便于行走,也是田界。这些方块的界划,远远看去,取其中一部分,正象汉字的“井”字形状,所以就叫作“井田”。

古代井田制是什么意思,古代的井田制和司田制图1古代井田制是什么意思,古代的井田制和司田制图2

后世有各种记载和解说,不很一致。主要的有:一种说法是,九个百亩为一井;一种说法是十个百亩为一井。九百亩为一井的也有不同的制度,一说是四个井合为一邑,四个邑合为一丘……用四进位一直往上推;另一说是九个井合为一成,九个成合为一同……用九进位一直往上推。这种不一致并不能说互相矛盾,可能恰好反映了当时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

为便于计算,井田按面积数量从小到大,分成各个单位等级,组成一个系统。譬如:一百亩为一夫之田,九夫即九个百亩,为一井,面积约一里见方,给九夫耕种;九个井合为一成,面积约十里见方,分给九十夫耕种……以此类推,一直到九干夫,九万夫耕种的面积。各级单位面积分别起名,叫井、通、成、同、终,或叫井、邑、丘、甸、县、都等等,与此相适应,田间沟渠也分别起名,叫畎、遂、沟、洫、浍;川等,田间道路也分别起名叫径、畛、涂、道、路等等;按照这些等级,耕作者的社会组织也相应地有一套名称。而不同的计算法又有不同的名称。这种整齐划一,显然是有人为的成分,但所反映的却是基本事实。不过,所有地区都是这么一套刻板的东西,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战国时候,孟子提出的一种井田制,就是只有象井字形的九个方块,四周八块八家耕种,中心一块是八家共耕的公田。 这要作为一种田制,到处推行,显然更不可能,这主要是他为了推行“仁政”,综合前代存在过的井田制度,又给予加工而成的理想图案。

关于“井田”的形制,《周礼》的描述说“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郑玄作注说:此畿内采地之制。九夫为井,井者,方一里,九夫所治之田也。

古代井田制是什么意思,古代的井田制和司田制图3

《孟子*滕文公上》说得更清楚一点,孟子论及三代做了一个对比:“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 ,其实皆什一也。”夏代每户授田五十亩,每户上缴一定的收成;商代的井田制,把六百三十亩地分为九个区域,每一份七十亩,八户各分一区是私田,中间一区是公田。公田由这八户一起耕种,收成归公,就不再从私田里抽取收成。


古代井田制是什么意思,古代的井田制和司田制图4

周代的井田孟子说是“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把九百亩地分成“井”字样的九个区域,每一份一百亩,八户各分一份是私田,中间一百亩是公田。公田再分八份,每户各耕种一份。实际上每户就分得田地一百一十二点五亩,然后从这一百一十二点五亩地的收成中抽取十分之一上缴。


古代井田制是什么意思,古代的井田制和司田制图5

收成上交之后,这就是国家运转的基本费用。“故王者居九畡之田,收经入以食兆民,周训而能用之,和乐如一。”周王坐拥着九州的土地,用这些收入来供养万民,然后用忠信教化万民,使他们和谐安乐。周王怎么来实现这种和谐呢?“聘后于异姓”、“求财于外方”、“择臣取谏工”。遵守同姓不婚的制度而从异姓聘取王后;使各方以其财物进贡;选取官吏任用直言敢谏的大臣。

楚国大夫观射父和楚昭王论政时也说,“天子之田九畡,以食兆民,王取经入焉,以食万官。”“九畡gāi”就是九州的意思。天子有九州之田养育万民,收取十兆赋税以养育万官。


古代井田制是什么意思,古代的井田制和司田制图6

孔子和弟子冉有也讨论过“井田制”的问题。冉有是季康子的家臣。季康子是鲁国正卿,也曾经和孔子问政,问孔子“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杀了那些无道的人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在上位而施善政民必善。

“季康子谷以田赋”,季康子想根据田亩数量征收赋税,让冉有去问问孔子的态度。鲁国这时候应该早就是按亩征税了,《左传》记载鲁国“初税亩”的时间是宣公十五年,也就是公元前594年。

孔子其实持的是反对的态度,所以就讲起了先王之制。“先王之土,籍田以力,而砥其远迩;赋里以入,而量其有无;任力以夫,而议其老幼。”先王根据土地的肥瘠确定土地的等级,再根据年龄、力气大小来分配耕田的数量以及确定上缴的赋税。至于那些鳏、寡、孤、独,国家有军旅之事就征收他们的赋税,如果没有战事就不征收。


古代井田制是什么意思,古代的井田制和司田制图7

那么究竟一井的收成有多少要上缴呢?孔子说是“其岁,收田一井,出稯zōng禾、秉刍、缶米,不是过也。”“稯”、“秉”、“缶”都是计量单位。孔子这里说的“稯禾”是六百四十斛小米,“秉刍”是一百六十斗饲料,“缶米”是十六斗大米。

孔子说,“先王以为足”,反正先王觉得这样足够了;而且此“周公之籍也”,这是周公定的籍法。季康子你觉得不够你想挑战先王和周公,那就不用问我的意见了。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3年06月01日 13:12
下一篇 2023年06月01日 13: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