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学科最高级别分类,一般是分为12个学科门类。分别是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如果加上军事学是是13个学科门类。这里说的工科和理科,应该是对应工学、理学两个学科门类。理工科专业经常放在一起来说,是因为这两个学科有很多相似之处。
一、理学。理学是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基础理论科学。在我国本科专业目录,理学门类的专业共包括12类36个专业。12个类有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天文学类、地理科学类、大气科学类、海洋科学类、地球物理学类、地质学类、生物科学类、心理学类、统计学类。具体专业如数学类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类的应用物理学、声学等,37个细分专业在这里不一一列举了。理学门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一般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二、工学。工学一般是指工程学科,是研究基础科学具体应用到实践中的科学。在我国本科专业目录中,工学门类共包括31类,共169个专业。31类有力学类、机械类、仪器类、材料类、能源动力类、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土木类、水利类、测绘类、化工与制药类、地质类、矿业类、纺织类、轻工类、交通运输类、海洋工程类、航空航天类、兵器类、核工程类、农业工程类、林业工程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生物医学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建筑类、安全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类、公安技术类。细分专业如电气类中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计算机类中的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机械类中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等,数量太多,不再列举。工学门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一般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三、关于学位。工学门类专业与理学门类专业毕业生的学位,有时会有交叉,要看学校的具体规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工学专业,但毕业生可以授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生物技术是理学专业,但毕业生可授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工学学士或是理学学士,并不影响毕业生的后续发展。
理学门类的专业与工学门类的专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也相互制约。如电磁感应原理是理学内容,但运用这一原理制造出发电机是工学内容,这是理学促进工学的发展;有了电可以开展更多科学研究,可以制造更多的科研设备器材,这又是工学促进理学发展。如果理学发展遇到瓶颈,工学也很难跟进发展;工学发展滞后,相应的科研条件就无法跟进,也会制约理学的发展。
写的有点啰嗦。希望大家能够看明白。
我个人本身是一个工科生,大学的专业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一个听起来很高大上的专业,事实上也是典型的工科专业了。其实在学科门类里面是叫理学和工学,当然我们比较习惯叫理科和工科。
国内学科分类加上军事学主要是13个门类,那么理学是有13个专业类,具体专业有37个;而工学就比较多了,专业类就有37个,具体专业169个,是几大学科门类中专业最多的了。那后面我们具体看下理科和工科这两个大类专业都包含哪些,两者的联系以及学习的方向和领域和将来就业的差别。
其实我们不难从专业的名称看出来这两个学科将来就业领域的一些区别;那么接下来我们简单分析下;
1、理科的工科有什么联系?
理科是基础科学,是学习理论和方法的;一般来说理科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天文学、大气科学、电子信息科学和环境科学等;而工科是培养技术和工艺的,是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的原理,结合生产实践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学科;所以说理科是工科的基础,基础理论是自然科学的核心。没有基础科学的进步,工程上的专利发明、技术创新也很难有大的突破。基础科学的价值要体现出来,需要得到时间的检验。比如,正是由于80年代物理基础理论的发现,才造就了20世纪末繁荣至今的互联网。
2、理科和工科在大学阶段培养的目标和方向有什么不同?
理学的培养目标是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的是学习一些基础理论,学生的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在动手和实践方面比较欠缺。一般那女比列还可以,但是师范类的院校女生就比较多了;工科主要的是技术实践应用,学生具备相当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典型的特点就是男多女少,我们班三十几个人,就三个女生;
3、理科和工科将来就业和考研就业和考研是怎么样的?
由于理科专业主要为基础科学,其培养目标也是基础性科学人才,应用性偏弱。工科专业一般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与社会各行业、产业密切联系,因此,工科专业的就业形势普遍好于理科专业。工学本科专业的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3.1%,理学本科专业毕业后的就业率为90.5%。工学毕业即考研和留学的比例为13.8%,而理学为20.4%。其数据不仅远高于工学,同时高于法学、经济学、农学、管理学和医学等学科门类。这从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理学的就业率相对较低。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