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法爱好,并且加入省书法家协会,最早得益于乡下的写春联。
我不回乡下过春节也有好多年了,我在城里过春节。城里有一段时间春节不兴写春联,但我每年都要在自己家门口写上一副。这几年,城里过春节又时兴起春联,不论单位和家庭,门上都要贴着红彤彤的春联。因为有了春联,节日的气氛开始在时空里弥漫。
回想起在乡下写春联,心里立即涌起一片温馨的情感,那乡情就由远而近。啊,我那蹲在田野里一堆房屋的故乡,房屋上炊烟袅袅,村里鸡鸣狗跑,肥猪四处徜徉,牛在栏里像个哲人似地反刍。腊月间,那迎接春节的气氛通过每一物、每一景透露出来。
我们村是个大村,有两三百户人家。小卖部早就进了大量的红纸,然后家家户户都去小卖部买两张或三张红纸。村人腋下夹着红纸,手里端只葫芦瓢,瓢里是几只鸡蛋,或是几块糍粑一瓢豆食。大家都找村小学的李先生写春联。李先生过去教过私塾,一副儒雅之相,毛笔字写得很好,就我的眼光看,他深得柳公权书法的精髓,那字飘逸、清秀,很是灵气。
那几天,李先生家是热闹的,从早到晚都是人来人往,送红纸,取春联。李先生用一只瓦钵装墨汁,饱蘸浓墨,不断挥毫。那时,李先生精神特别好,为人特别亲切,有求必应,别人要他怎么写他就怎么写,从早写到晚,手不打颤臂不发酸。村人送的糍粑、豆食、鸡蛋分三个筐子装着,你自己往里放。你拿东西来他客气几句收下,高兴地给你写;你空着手来,他也高兴地给你写。他那种为村人写春联时负责认真的精神,令我至今不忘。
我从村里考到县城上中学后,村里人对我父母就另眼相看了,好似我家出了个秀才。我放寒假回到村里,李先生开始为人写春联,他一早就派人让我带上一支毛笔,到他家给他帮忙。我先是给李先生当助手,按照李先生的吩咐,把那红纸裁成对联模样,然后帮李先生牵纸。李先生写好一副,我就将其提到空地上摊开晾干。随后,我就帮他写了,我的字无骨架又无体,实在难看。李先生就鼓励我大胆地写,给我讲一些写毛笔字的下笔方法及字的骨架布局,关键是要充满自信,不要畏手畏脚,即使写不好,乡亲们也不会计较的。在李先生的指导下,我每年春节都有几天练习写大字的机会。我写的那些春联的内容,有的是李先生提供的,有的是毛主席诗词中的句子。乡下的春联,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只要图个热闹就行了,对字与内容要求都不高。
有时帮村里人写春联,少数客气的人家,特地请李先生和我到家里吃顿饭,男人还要陪我们喝几口酒。如果是修了新房子或要办喜事的人家,则要把李先生请到家里去写春联,把那新房所有的门窗都贴上火火爆爆的春联。这种人家,除了招待吃喝之外,还要塞上个红纸包,那红纸包里包着两块三块钱。每逢这种时候,李先生总要带上我。几年下来,我的毛笔字在李先生的指导下,在免费提供的春联红纸上练得像那么一回事了。每每春节之后,我偶尔看到哪家门上贴的春联是我写的字,心里还好一阵激动,觉得自己的毛笔字还看得过去。
后来,李先生去世了,村子里上中学的孩子多起来,写春联的人也就多了。过去村里的春联都是李先生的字,那些字一个风格。后来除了李先生的字外,有我的幼稚的字了。再后来,村里的春联就百花齐放了,那字体也就丰富多彩、各式各样了。但再也没有李先生那么有功力的字了。
参加工作后,开始几年我每年都回乡下过春节,那写对联的事也是免不了的。许多人家都把红纸送到我家里,我也像李先生一样,高高兴兴地为乡亲们服务,也收下乡亲们给我的几只鸡蛋几块糍粑或一瓢豆食。我写的春联内容都是即兴自撰的。村里人就说:到底是个诗人,出口成章。
隔了多年后,我又回乡下过春节。村子里的楼房多了,家家户户也都贴上了春联,但那春联都是印刷体,或是银行送的,或是商店买的,手写的对联不见了。我感到深深的遗憾,为什么不手写春联呢?这是乡村的文化啊!
我真想回到乡下,为乡亲们写写春联,享受那份温馨与乡情,领受那份报酬:鸡蛋、糍粑和豆食,感受那一份浓浓的乡情。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