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本身不是什么波,它只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地壳中的岩石受到的应力聚集调整导致,地震发生时释放的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波叫地震波。
关于地震波的分类,估计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能在连续固体介质中传播,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和横波,它们都是体波,纵波速度要快于横波。当纵波和横波传播到地表时互相干涉而形成面波,面波沿地表传播,它携带巨大能量,是地震造成灾害的主要元凶。
尽管地震波具有破坏性,但它也携带了大量地震震源和传播路径的特征信息,这是地震学家研究和认识地震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了解地震内部结构的唯一途径。
地震波包含体波和面波,体波又包含纵波(P波)、横波(S波),面波又包含瑞利面波(Rayleight)和勒夫面波(Love)。即地震包含纵波(P波)、横波(S波)及瑞利面波(Rayleight波)和勒夫面波(Love波)。
首先,体波就是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而纵波和横波又有很大的区别。如上图纵波(P波)其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条直线上。而横波(S波)其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则相互垂直。
其次,地震面波就是主要在地球浅部和地球表面传播的波。而瑞利面波(Rayleight波)和勒夫面波(Love波)又有较大区别。其中,勒夫面波(Love波)其振动方式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而瑞利面波(Rayleight波)其振动方式是一个圆形方式。
最后,我们来看纵波(P波)、横波(S波)及面波(surface waves)在传播能量和传播速度上的区别。由上图可以看出在纵波(P波)、横波(S波)及面波(surface waves)中,面波(surface waves)能量最高,在地震发生后造成的破坏性最大;而横波(S波)能量仅次于面波(surface waves);而纵波(P波)能量最弱。而从传播速度上看,则是纵波(P波)最快,横波(S波)次之,面波(surface waves)最慢。因而在地震预警中就是依靠纵波(P波)、横波(S波)及面波(surface waves)的传播能量和传播速度特性,将纵波(P波)作为信号波,在纵波(P波)到来的时候就发出警报,从而避免横波(S波)及面波(surface waves)到来后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不属什么波,波是由震动产生的,所以地震时伴有地震波出现。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地震发生时,纵波先于横波传到地表,表现为地表先上下震动,然后再横向运动。
地震造成的破坏图
人们普遍认为地球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从而引起地震发生。
地图结构示意图
但我可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产生地震的原因表面上看是板块挤压错动产生的,但震源其实来自于地幔和地核。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叠加效应,赋予了地球内部巨大能量,当地球内部能量积累到某区域地壳无法承受的时候,就会使地壳产生震动,从而发生地震。比如,所谓的人工地震,即由爆破、核试验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动,震源就是爆破或核试验所产生的能量,而表现为地面震动,即发生了人工地震。
地震波(seismic wave)是由地震震源向四处传播的振动,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周辐射的弹性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P波)、横波(S波)(纵波和横波均属于体波)和面波(L波)三种类型。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动,这种扰动构成一个波源。由于地球介质的连续性,这种波动就向地球内部及表层各处传播开去,形成了连续介质中的弹性波。 地震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研究地震波所带来的信息。地震波是一种机械运动的传布,产生于地球介质的弹性。它的性质和声波很接近,因此又称地声波。但普通的声波在流体中传播,而地震波是在地球介质中传播,所以要复杂得多,在计算上地震波和光波有些相似之处。波动光学在短波的情况下可以过渡到几何光学,从而简化了计算;同样地,在一定条件下地震波的概念可以用地震射线来代替而形成了几何地震学。不过光波只是横波,地震波却纵、横两部分都有,所以在具体的计算中,地震波要复杂得多。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