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是汝窑各品种的总称,包括汝官窑同属于汝窑系,大量生产于汝州;它是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之魁首。
基本特点:它以名贵的玛瑙入釉,用支钉烧成了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的典型特色,其胎质细,胎泥中含极少铜元素,近香灰色。
“青如天”,即釉色如雨过天青;“面如玉”即器表有玉石般的质感,釉光莹润如玉;“蟹爪纹” 即是指器表的开片尤如蟹爪,呈不规则状交错,且裂纹很细;“晨星稀”即是指釉中的气泡稀疏,有如晨星一般寥寥无几。
“芝麻挣钉釉满足”即是满釉裹足、足底部用细如芝麻点小的支钉支撑着烧;汝窑瓷这些胎釉特征文献有记载,又为出土物所证实,是鉴定汝瓷的要领。
宋代汝窑瓷器多香灰胎和半生烧,导致除段店窑外,无论是清凉寺窑口或张公巷窑口,烧成品均在胎体密度上偏小、重量上偏轻,半生烧形成的胎体瓷化程度不高,用手指弹敲。
宋代汝窑器物声音多发闷、不清脆、无余音,即自古至今所称的铜声或木声,类似手指轻弹铜器或木器所发出的声音。
宋汝多用支钉烧,支钉数量多少不一,有芝麻钉(清凉寺窑口多见)和圆钉(张公巷窑口多见)之分,支钉去掉后会留下断茬。
从宋汝完整器支钉处和残器断面处,往往能够清晰地看到宋汝香灰胎体,支钉断茬多呈白色或灰白色,80到200倍放大镜下断茬边缘釉面多呈硅化玻璃态。
有黑色圆坑点,残器断面多呈土灰色,胎体疏松和半生烧特征明显,能看到釉面和胎体的明显分层,无论支钉或残器断茬处,以手抚之,均略熟滑不扎手。
宋代汝窑造型多简练隽秀,弧线圆润玲珑,特别是不少器物足端多呈向外卷撇的外八字,器壁弧线圆直分寸处理恰到好处。
宋汝釉质流动性强,在器物口沿、折沿、转角、足棱等处,釉多稀薄色淡,薄而透胎,光线稍强时能看到这些部位微泛褐红或肉红、粉红色,俗称为红晕。
因古代施釉技术不成熟和玛瑙入釉本身的流动性,宋汝窑瓷器物釉面多有厚薄不均现象,有些地方厚度和颜色明显异于他处,呈明显的竹青色或翠青色,此种现象称为积釉。
宋汝釉面多缩釉点,即过去人们讲的棕眼,有的地方缩釉严重会出现局部缺釉,露出一定面积胎体,露胎部分因窑中氧化多呈铁褐色或褐泥色。
这代表着那个时代的工艺发展阶段一种无法克服的缺陷,恰恰为那个时代留下了印记和佐证,到代宋汝几乎无不带缩釉点的。
宋汝多开片,片纹有蝉翼、冰裂、蟹爪、鱼鳞等多种形态,也有极少数不开片的,单纯从开片的形态角度,现代仿汝技术早已达到。
不能简单地作为汝窑断代的依据,能作为断代依据的是开片的层次、先后和生熟;宋代汝瓷距今年代久远,受外在保存条件变化影响,会出现先后多次开片现象。
同时片纹会随岁月风化、老化呈老旧感,有时还会沁入外物呈现或黑或黄等不同颜色,粗观片纹线有时有轻微毛茸茸的感觉。对过于单调、无层次、干净的片纹,宜多加留心。
据台北故宫博物院公开的清宫旧藏宋汝微观图,和窑址标本的仔细观察研究,在80至200倍放大镜下,宋汝气泡多呈粥泡状差不多同层面稀疏分布,粥泡周围多有棉絮状流纹,如天上流云。
而后仿和现代所仿汝窑器气泡多小而密、多层次参差混杂分布,棉絮状流纹不明显;宋汝受保存环境影响,会不同程度地受不同外物侵蚀,最典型的是水沁、碱沁、虫蚀。
宋汝受水沁后片纹中多呈黑色,碱沁多为白色或鹅黄色,虫蚀是一种形象的称谓,其实是指宋汝部分缩釉点坑边缘受沁釉层稍微脱落微呈白色或灰白色,像虫子咬蚀后留下的坑洞一样。
宋汝器物多半宝石态矿物质入釉,大多釉色非常莹润微有透度,看上去如翡翠般有宝光和水头,盘子和碗类器物在没严重受沁的情况下稍微远观平视,器内有水汪汪之感。
用手握之、抚之一阵儿不动,无论冬夏,釉面和手会有明显的出汗感觉;宋汝器物因烧制技术影响,平视器物口沿,多见不甚周正,俗称“有点瓢”,这种现象特别是在盘类、碗类、碟类、洗类器物上表现明显。
从各朝代汝瓷成型工艺看,汝瓷的烧造时段大致可分为北宋早期、中期、晚期(金代)及元代;早期汝瓷釉色莹润,但少装饰,造型简单为青瓷特征;中期汝瓷则造型多,重装饰,釉上出现密纹开片。
晚期为鼎盛期,掺玛瑙入釉,产品工艺日益精湛,但烧造时限也仅有二十几年,晚期靖康之变后,进入南宋(金代)技艺南流,元代汝瓷几乎成为半釉露胎的厚胎青瓷。
汝瓷由北宋创烧后,发展为宫廷御器,到了元代已近尾声,前后历程300余年,在中华青瓷史上创下了辉煌的一页。
汝窑瓷器的胎质并不坚致细腻,而是略显粗松,颜色颇似人们焚香时落下的香灰的颜色,俗称“香灰胎”;也许有加入北方烧稻杆燃烧后留下的灰分,烧窑时也有加入一些动物的骨头。
其釉层较薄,约为0.5毫米左右,釉色天青,成品中的绝大多数釉面呈蝉翼纹细碎小开片,如“冰裂纹”,素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
发色以天青、卵白、粉青为特色,天青为佳,卵白接近于鸭蛋青,釉面大多失透,粉青以青绿为主调的釉色,青中泛绿,大多透亮。
汝瓷以名贵玛瑙、青金石、玉粉为釉;迎光斜视微现似夕阳西下淡淡的微红晕,享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
随光变幻,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形成了“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 温润古朴的典型特色。
微观观察也有似钧窑般行云流水、云雾缭绕的自然流淌之感,难怪一些汝窑有似汝又似钧呈汝钧不分的说法;
支钉一般紧靠足跟,以三、五、六枚为多,其断面呈现白色不是胎色,而是护胎釉留下的痕迹;也有说是‘硅化’形成的,微观下老化痕迹十分明显自然,这是仿者所无法做到的一点,迄今仿品,很难有乱真之作……
宋代汝窑系列烧制汝瓷前后有360多年,各个窑口烧制的汝瓷有不同亦有相同各有千秋,其代表窑口有张公巷汝窑、鲁山东沟汝窑、段店汝窑、文庙汝窑、临汝汝窑、清凉寺汝窑等窑口,釉色多为粉青、天青、灰青等釉色,其烧制方法有支钉支烧、垫饼支烧、垫圈支烧,支钉支烧痕迹大同小异如;张公巷汝窑瓷器的支钉很小圈内俗称“小米钉”,鲁山东沟汝窑瓷器的支钉比较大俗称“蜀米钉”,清凉寺汝窑瓷器的支钉扁尖俗称“芝麻钉”,文庙汝窑瓷器支钉近似清凉寺汝窑瓷器支钉只是稍微大一点。
清凉寺汝窑瓷器支钉特征。
张公巷汝窑瓷器支钉特征。
东沟汝窑瓷器支钉特征。
还有段店汝窑瓷器的垫圈支烧。
汝瓷的开片纹亦有不同。
汝瓷的鱼鳞纹开片。
汝瓷的冰裂纹开片。
汝瓷的网纹开片,汝瓷的开片纹并非只有这些,我在这里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这些都是我这近四十年收藏经历对宋代汝瓷的粗浅认识,不一定正确望老师指导。(原创截图联系我)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