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时期的唐朝为何会输给小国新罗马

是错误的,唐王朝并未在战场上输给新罗。唐朝放弃朝鲜半岛南部,就如晚清与法国战争一样,打仗打胜了,却在外交和政治方面形成了实际上的损失,这就是“千古一帝”唐高宗李治和“一代女皇”武则天做出的战略选择。

大唐和新罗友好关系的起源以及新罗人的逻辑

唐王朝东征高句丽,最初的理由之一就是应新罗邀请,保护新罗不受高句丽、百济以及倭国侵略。高句丽又臭又硬,百济还一直和高句丽绑在一起,唐王朝于是把百济和高句丽列在灭国名单上。耗时近三十年,在新罗协助下终于消灭了百济和高句丽,整个朝鲜半岛大部分领土归属大唐,新罗保持了其在朝鲜半岛东南部的传统区域,并成为大唐藩属国。

整个战争过程,“大唐与新罗两国并肩作战,结成了深厚的战斗友谊,新罗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引号内容是新闻通稿里的,与我无关。实际上新罗也就是带带路、搞搞后勤,战斗力和唐军比较可以忽略不计。

战争后期以及战后,新罗认为大唐来帮助我们抵御高句丽、百济和倭国,就应当不求回报。而打下来的疆土都归了大唐,新罗认为这是不合理的,这就是新罗人的逻辑。

鼎盛时期的唐朝为何会输给小国新罗马图1

唐朝新罗七年战争

于是,新罗先是侵吞百济旧地,唐王朝在百济旧地设置的熊津都督府名存实亡,这是继李治在西域丢失中亚十六州都督府之后又一个区域成建制的被外族势力占领。李治并没有意识到熊津都督府丢失的问题所在,仍然继续持续在朝鲜半岛的策略。

新罗借机又在高句丽旧地支持高句丽复国势力,唐王朝当时在朝鲜半岛驻军数量有限,仅有薛仁贵率领的2万唐军,主力集中在朝鲜半岛北部,主要在辽东和朝鲜半岛北部对付高句丽复国势力。

高句丽灭国后第二年(669年),一个现在被誉为朝鲜半岛民族英雄的人叫钳牟岑或者叫剑牟岑的,起兵造反,拥立高句丽王后人为主。叛乱被唐军镇压,并俘虏了新罗援军2000人,钳牟岑也被高句丽王杀掉,高句丽王逃到了新罗。新罗接纳了高句丽王,标志着唐王朝与新罗同盟关系的破裂。

鼎盛时期的唐朝为何会输给小国新罗马图2

之后薛仁贵被调往西域对付吐蕃,朝鲜半岛本来唐军处在压倒性的优势,薛仁贵一走,虽然对付少量叛军仍然没有问题,但全面战争就实力不足了。

新罗借机发动了对唐王朝的正式进攻,这就是长达七年的唐朝新罗战争。战争前四年,仅凭安东都护府留守部队就稳定了朝鲜半岛北部,消灭了全部高句丽叛军,“左监门大将军高侃大败新罗之众于横水”,新罗人在朝鲜半岛北部占不到便宜,但彻底占领了南部没有唐军驻守的熊津都督府。

这里要着重说一点,有人说新罗打败了唐军,那么怎么解释在唐军主力没来的时候,新罗军为什么没能进入朝鲜半岛北部?反而是唐军大举进攻新罗本土的时候取得大胜逼迫唐军退军?不要告诉我是来自古代朝鲜人写的《三国史记》,那个东西更像一本传奇小说,史料价值真的不高。

鼎盛时期的唐朝为何会输给小国新罗马图3

唐朝新罗战争的第二阶段是刘仁轨为帅,唐军主力继消灭百济、高句丽后再次进入朝鲜半岛。刘仁轨渡过汉江,攻破新罗北方重镇七重城(现汉城北),“斩获甚众”,新罗经营多年用来抵御高句丽的战略防线被唐军突破。

之后,刘仁轨被调回国内,继任唐军将领暂缓了攻势,“诏李谨行为安东镇抚大使,屯买肖城,三战,虏皆北”(《新唐书》)。同一事件,《三国史记》中记载却是李谨行率领的唐军二十万在买肖城败于新罗手中,新罗缴获战马三万三百八十匹。当年李世民东征辽东的时候不过“士十万,马万匹”,李谨行一个从三品的左监门卫将军竟然能统御二十万大军、战马四五万匹,《三国史记》未免夸张的太厉害了。

还是看中国人写的正史吧,当时新罗人吓坏了,唐军驻扎在买肖城,买肖城位置不详,但肯定是在汉城以南,已经深入新罗境内,虎视眈眈盯着新罗腹地,新罗已经无险可守,只等唐军准备好了就能一举灭了新罗。即使不增兵搞决战,像以前灭高句丽一样分兵袭扰,新罗这种只比鼻屎大一点点儿的小国也承受不起。于是新罗一边把所有能拿刀拉弓的人都送上了前线,拼命攻打了买肖城三次,又“遣使入朝献方物,伏罪。”

于是,李治“赦之,复其王金法敏官爵”,唐军退军,李谨行也被调往西北,双方实际控制线为平壤、大同江一线,唐王朝失去了朝鲜半岛南部地区的实际控制权。

鼎盛时期的唐朝为何会输给小国新罗马图4

李治和武则天为什么做出如此的战略决策?

1、其他解答都已经提到了吐蕃当时在西域的入侵,这是原因之一。

之前吐蕃消灭了依附唐王朝的吐谷浑,把疆域扩展到了青海,河西走廊情况危急。之后与唐朝新罗战争同步开始的薛仁贵远征吐蕃之战失利,唐王朝已经感觉到了吐蕃越来越大的军事压力。之后若干年,唐王朝一直在西域与吐蕃争夺安西四镇,安西四镇数次易手。在唐朝新罗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唐军聚集了十八万大军再次攻打吐蕃,但大败而归。李治和武则天当时就是为了集中力量对付吐蕃,才匆忙从朝鲜半岛撤军的。

2、朝堂上的政治斗争,使得李治和武则天都没有把新罗当做要被解决的主要问题。

当时李治和武则天都没有把新罗放在心上,而且新罗表面上仍然对大唐臣服,新罗王接受唐王朝册封,同时也是大唐鸡林州大都督,理论上朝鲜半岛整体上仍然是唐王朝疆域范围。因此,与自己地位相比,新罗只是一个小问题,无论是对李治还是武则天。

这时李治已经基本上是傀儡皇帝了,正在拼命的想办法压制武则天。之前不久,李治把郝处俊提拔为宰相,在朝堂之上发动了对武则天的攻势,借着支持武则天的许敬宗谥号问题向武则天发难。同时郝处俊负责重新编制国史,目的是借李世民的丰功伟绩来提高李治的地位,这是李治时期唐帝国对武则天的一次集中的大规模反击。

唐朝新罗战争的主帅刘仁轨是支持武则天的,在战争进行到关键时刻,武则天把刘仁轨调回长安,目的之一就是要借刘仁轨的资历和战功压制郝处俊,解决武则天迫在眉睫的实际问题,否则朝堂上一旦形成让武则天停止干政的决议,武则天就非常被动了。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二月,鸡林道行军大总管大破新罗之众于七重城,斩获甚众。新罗遣使入朝献方物,伏罪。赦之,复其王金法敏官爵。三月丁未,日色如赭。丁巳,天后亲蚕于邙山之阳。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帝欲下诏令天后摄国政,中书侍郎郝处俊谏止之。
八月庚子,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乐成侯刘仁轨为左仆射,依旧监修国史。中书门下三品、大理卿张文瓘为侍中。中书侍郎、同三品、甑山公郝处俊为中书令,监修国史如故。吏部侍郎、检校太子左庶子、监修国史李敬玄吏部尚书兼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依前监修国史。《旧唐书》高宗本纪

鼎盛时期的唐朝为何会输给小国新罗马图5

(武则天后期,新罗继续向北侵占了朝鲜半岛北部大部分地区)

于是,在李治和武则天的英明领导下,唐王朝取得了东西两线全部失利的丰功伟绩。武则天篡唐建立武周之后,控制通往东北和朝鲜半岛通道的契丹、奚族反叛,渤海国建立,唐王朝在朝鲜半岛的实际控制区域再次减少,新罗借机又向北发展,基本控制了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更是彻底失去了东北地区。

之后安史之乱和五代十国东北少数民族政权的兴起,都是源于李治和武则天时期给后人留下的大麻烦。

新罗国,朝鲜半岛三国(高句丽、百济)之一,金氏世袭国家政权,公元503年正式定国号为“新罗”。公元七世纪后期,新罗先借盛唐之力灭百济和高句丽,再将唐朝势力驱逐出朝鲜半岛。那么,泱泱大国唐朝是因何被蕞尔小国新罗打败的?

唐朝先设立安东都护府,又应新罗请求,出兵相继灭百济和高句丽,将整个朝鲜半岛纳入大唐势力范围。新罗国王却趁唐军将主力调往西部对付吐蕃时,一面派人在朝鲜半岛煽动支持反唐叛乱,一面出兵侵占原百济领土,引发唐朝的战争。

双方战争互有胜负,新罗国王趁唐朝与吐蕃打得不可开交时,遣使入长安,恳请恢复藩属国身份。唐高宗力不从心,顺水推舟答应请求。此举等于默认新罗国对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的控制权,而唐朝将安东都护府(今平壤)撤回辽东,则意味着唐朝势力从此退出了朝鲜半岛。

所以,唐朝虽赢了面子都输了半岛,等于输给了新罗这个蕞尔小国。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3年05月02日 12:09
下一篇 2023年05月02日 12:3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