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叶城,积雪消融。在靠近昆仑山前的黄土塬,一支3000余人的物探队,正集结于此。他们每天顺着沟壑,爬上高达3000米的黄土坡,布设各项探测设备,寻找油气藏。
这支队伍就是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塔里木物探处分公司(以下简称塔里木物探处)247队。物探人的到来,让黄土塬不再“寂寞”,成百上千台设备、数万套仪器也跟着上了山。眼下,测量、钻井、采集等施工程序加快推进,昆仑山前钻机轰鸣、炮声响彻。
上线前检测,确保设备性能完好。通讯员赵小峰摄
黄土塬上钻井施工。通讯员赵小峰摄
转战塔西南部署接替区
“黄土塬地质结构复杂,黄土覆层巨厚,土质松软,这给物探工作带来很大挑战。”塔里木物探处247队党支部书记罗鑫说,为啃下黄土塬这块“硬骨头”,公司派出了规模最大的队伍、投入了最强的设备,采用了当今全球最先进的物探采集方法。
黄土塬的突破为何如此重要?罗鑫解释:塔西南是塔里木油田重要战略接替区,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当前塔里木油田迫切需要找到新的油气田,取得新的大发现,为西气东输工程提供稳定气源。
黄土塬位于塔西南区域。在塔里木油田的勘探版图中,塔中、塔北、库车山前等,都取得重大突破,开发建设场面火热,相比之下,塔西南显得有些沉寂。
据悉,1977年,塔西南柯参1井曾获重大突破,由此建成柯克亚凝析气田,此后,这一区域再没有获得重大发现。但地质专家始终坚信,柯克亚不可能是“独生子”。塔西南,是找油人的梦想之地,也是希望之地。
2019年,在黄土塬完钻的甫沙8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取得突破,进一步证实了地质专家预测。
对于塔里木油田来说,将塔西南作为重要战略接替区,不仅对促进南疆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推动实现“十四五”油气产量突破4000万吨、2035年达到5000万吨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强化技术攻克世界难题
在物探领域,黄土塬勘探堪称世界级难题,要探测清楚地下成藏规律,好比破解“哥德巴赫猜想”。
通常情况下,物探需要通过二维或三维地震模拟技术来采集地下油气藏信息。由于黄土塬土层厚、质地松,当模拟地震波信号传到黄土层时,能量大幅衰减,信噪快速减弱,因此很难从六七千米深的地层反射出精确信息。
“寻找油气藏好比给病人看病,一般疾病可能通过X光或者CT扫描就能诊断,复杂的病灶得通过核磁共振来发现。”罗鑫解释,物探也是同样原理,对于地质结构致密、埋藏浅的油藏,运用二维模拟技术即可探测,稍微复杂的运用三维技术,而针对黄土塬地质结构,则使用的是最强化线束三维技术。
以前,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探测时,一个设计炮点打一口钻井,深二三十米即可;现在,则要打3口井,平均深度32米,形成井组,以便激发更大传输能量。同时,为有效采集地层深处反射回来的声波信息,地面接收采集仪器与设备的投入,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地形相比,也翻倍增加。
据统计,在892平方公里的排列施工面积内,塔里木物探处打钻井85300口,使用蓄电池5000块,铺设信号采集大线75000道,投入检波器150万个。
为保持黄土塬水土植被不被破坏,塔里木物探处没有修路,各类仪器设备都是人工扛上山的。“一个钻机重约600公斤,拆卸后抬上去;一个蓄电池30公斤,一根大线14到15公斤,也靠人工抬或背上去。”罗鑫说。
物探人员背着设备和物资上山。通讯员赵小峰摄
两名物探人员抬着钻井设备上山。通讯员赵小峰摄
钻井工正聚精会神地施工。通讯员赵小峰摄
物探人对黄土塬充满期待
投入如此强大的设备和先进技术,物探人又是如何采集信息的呢?
在山上,他们首先要将检波器串接上采集大线,一道线串10个检波器,每个检波器间隔5米,每根大线50米长,75000道大线总长达到3750千米。
当然,这些大线和检波器并不是一次投入使用,要将其分成175条束线,滚动施工。
当模拟地震波穿过地下油气藏反射出信息传输到检波器后,由大线收集信息汇聚到束线传输器上,再输入采集仪器车,最终形成单炮记录信息。
“截至3月27日,已采集到15段束线信号。现在这些信号已送往库尔勒市基地,进行加急处理。”罗鑫说,目的是检测当前部署设备和使用技术是否存在不足、是否有偏差,以便后期调整。
塔里木物探处预计,5月底将完成野外信息采集,然后全部资料将交给相关专家解释处理,形成一张完整的地震剖面图,全面摸清地下油气藏分布情况。
“塔西南是原中国石油物探局进疆的第一站,承载着物探人寻找大场面、建设大油气田的梦想。”罗鑫说。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