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如何看待死亡

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死亡的文章

名为《向死而生》——

常常是忘了这条路到底走了多久,往回一看,虽不至于满目萧然,也已是落叶遍地,残花入土。手中仍是握着父亲留给我的那支黑色签字笔,不断在纸笔间感受着时光的流逝,也明白那头等待我的将是如何一个洁白的世界——刹那间便无所畏惧了。我愿向死而生,在这一路的灿烂中,拾起值得随我而行之物,内化它,热爱它。

向死而生来源于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著作《存在与时间》,他最终是对人如何面对无法避免的死亡给出了一个终极答案: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人只要还没有亡故,就是向死的方向活着。这概念其实及其简单,人生的终点必定是死亡。

而我们要决定的是,在面对外界不断传来的死亡概念和意外事件,以及它不断向自己袭来的恐惧时,我们是焦虑万分,还是从容以待。

大概也是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能够为你的生活做出抉择,只是这些情感,或多或少地形成独属于你的生活态度。在杨绛先生的作品《我们仨》当中,我确是能够提炼一种泰然自若的死亡态度。她将钱钟书病重的日子比喻为一条悠长的驿道——“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走,让我一程一程地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一生共存,别时有长长的感叹和回忆,字里行间透露着生和死的美好。

“生和死,苦难和苍老,必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犹记得柴静在《看见》中描写的中国非典时期,她说:“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面对疾病,人往往是更坦然了。活着的个体,用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去经历故事。而我们追寻的“生的意义”,往往无数次在我们的生活里,支撑起这一路的信念。从古至今,关于活着,人类始终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

正值高考前两个月,班主任说了一句话——“不要十八岁死了,六十岁才埋。”意思是,在当下到六十岁这段时光里,我们应该是在有趣且坚定地活着,而不至于肉体大于灵魂。在日常生活里,随意捻来的“努力”“拼搏”“梦想”“未来”等等说辞,一定程度上也给了我们充实的假象——但随之而来的空虚和不自在,是不是也证明着,我们并未给自己真正做些什么,甚至从未给自己计划未来,考虑梦想,去真正明白要如何活着,如何消磨时光。

生与死从来不应该是相对的,它们是人生的两个阶段,而“生”于“死”来说,永远渺小到尘埃里,却也在另一方面,伟大到海洋中。明知道世事无常,不知道未来和死亡哪一个会先到来的时候,我们却十分坦然地接受仅有的日子,并试图把它过得更好。有人希望自己从此以往会被记得,被感激。

有人希望一去便被忘却,灰撒大海。闭上眼去感受宇宙的浩瀚和黑暗时,我相信我懂得了渺小——仿佛再没有人听得到那声呼喊,感受你的存在。而生的伟大,往往不言而喻。你做过的一切,都为塑造成你当下的模样。你认为只有这短短的几十年,精彩的自我才是一种值得。去往另一个世界后,你一切被提及的旧往都与你的当下无关了。并不是在呼吁珍惜,是在赞美这样的真实——我热烈希望自己从不惧怕死亡。

经历失怙之痛,我大概也是亲历这些微妙的人了。父亲在我面前表现得泰然自若,努力让我相信他只是小病一场。而活生生的我,当然懂得去察觉,去感知一切的消失——包括他的气息,他的味道。

我努力让他们看到我的等待,我等待奇迹的发生,等待幸运降临到我的头上。遗憾的是,一切都朝我不可控制的方向去了。没有电视剧中所演的痛哭流涕,没有那些悲伤晕厥和难以振作——我的出奇平静,大概是这生活,赋予到我身上,面对死亡最好的方式。

父亲走时,年仅五十四岁。他没有等到我成年,没有等到我投入高考的战役——可那又如何?他确是来过,并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不善言辞的父亲在离去前也并没有对我说些什么,只是微微笑着,拉着我的手。

后来我明白,其实一切轮不到我去想,时间自会抛出答案。

“未知死,焉知生。”死亡茶社(Death Café)常常给我一些灵感。这个特殊的组织起源于英国,聚会中所有的话题都围绕死亡。二零一七年七月十五日,一篇名为“你留下的,我继续”的悼念文,让我读来心怀感激。生命的延续,其实恰如一年四季的变更,落下的黄叶,在新的一年里,在泥土中为新叶提供它所需的养分——年年如此,世纪如此。北方的木,南方的树;天上的故人,现实的伴侣——一切皆是命中注定,也存在着断不去的延续。

曾有人安慰我说:“你的姓氏,你的样子,走路的方式,眉宇间的神态,都有他的影子,你就是他的延续。”我常常也是对死亡心怀感激,它让我真切地意识到这一路存留着多少值得,多少刻骨铭心的意义。

后来我发现自己在怀念父亲时,永远让形式大于内容。正如有时候我们必须或有意地去完成一些形式一样——我们在吃一块冷面包时将桌布整齐地铺好,在每一节课前认真地向老师行一个礼,在每个睡前对重要的人说一句晚安。

我会独自到海边去,只因为他曾希望将自己的骨灰撒于大海,无牵无挂——他爱它的空和蓝,爱它能包容所有不堪。这些联系,是因为死别才存在的,而因为经历死别,我才一字一句地写下这些文字。

常常也是惧怕的,只是当生与死的概念真真切切地摆在眼前,才觉不过是简单二字而已。存在于离去,也不过是内心的一种察觉和感知。正如我无数次问自己——“他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呢?”想不起来,便是罢了。直面恐惧,才有成长,才有意义。

向死而生,是向自己最珍贵之人的方向去,所以不再恐惧——这便是成长。向死而生,漫漫长路,目的和过程的交织引往,从不投下对你的讽刺和无视,只当在路途中缓缓给予着力量,助你生长。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生与死的这段距离,当紧握,当珍重,也当适时丢弃。向死而生,是在当下,关于我,关于每一个直面过死亡的人,做出的最好抉择。


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如何看待死亡图1
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如何看待死亡图2
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如何看待死亡图3

死亡并不可怕,失去内心深处的信仰那等于白活,活着等同于没有了灵魂。死亡?意味着失去了所有!

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如何看待死亡图4

人一生很短暂,时间快速的流逝,我们也慢慢变老,往事不堪回首,回忆起5年前、10年前、20年前的我们。也在不经意间的发生巨大的变化。

20年前对于我们95后来说我们有的人上着幼儿园,有的还在家里帮忙看着牛。不同的地域产生了不一样的教育。相同的时间造就成了多个不一样我们。

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如何看待死亡图5

10年前我们都上着同样中学,但是也会因为地理位置,所处环境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回忆,而我的回忆当时正处于青春懵懂少年,对爱情等方面也是一种无知,因为爱到这方面的教育几乎为零。所以当时只有一未的读书,还是读书,对异性的接触是多么的遥远。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都成长为大人,对事物的认识也有了新的改变,懂得处理事情需要放什么态度去解决,了解了社会风情,懂得生命的真实可贵。

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如何看待死亡图6

生命都来之不易,在有生的华年希望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做喜欢的事,光阴似箭。转眼我们也会老。和自己爱的人相处才不会做到遗憾终生。而死亡,则意味着全部已经一无所有了。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3年04月29日 09:16
下一篇 2023年04月29日 09: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