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意(乐乎集团创始人、CEO罗意):谢谢观点的邀请,谢谢各位的时间,我是乐乎罗意。因为有很多专家学者在讲行业的未来可能性,也有很多的金融专家在讲REITs的一些愿景,作为一个微观的运营商,我想我能分享的可能就是我们自己近期的一些思考。
今天要讲的是产品,其实有两个不合适宜,一个是北京的运营商到上海来讲产品,我觉得有一点自大,因为上海是住宿业的修罗场。还有我们的产品,在行业上一个阶段也不那么具有竞争力,所以今天的分享产品可能是我们研究团队的心得,可能也呈现出我自己的焦虑。
首先就是讲行业的竞争,当然大势非常好,从数据上看行业爆发了。因为刚刚经历过2020年、2021年上半年还是恢复状态,我们都认为行业会越来越好,经济越来越好,所以在2021年年中的时候个董事会画了一个饼,叫租赁大时代就要来了,潜台词是说你们稍微忍一忍,我们快牛了。
的确不假,爆发,但是爆发也带来了很多的竞争。其实在2017年前后我们去了十一二个城市,当时我还搬到了广州,生活了2年。因为我觉得广州资产供给十分充分,但竞争很激烈,没有在那边挣到钱,赔了很多钱。
这样的竞争环境也在向其他城市蔓延,比如说杭州、上海,当然今天的北京看上去还不那么卷,但是卷的趋势非常明显。
乐乎是一家总部在北京的公司,我们百分之六七十在北京,开业是3万家,但是我自己感觉北京很快也会卷起来。实际上我们的净增长并不好,3月中旬之后整个市场表现的非常温吞,就是每日净增长非常不好看,可能近一周的数据好一些。
从去年Q4开始,北京大量国央企的存量房流量市场。我们知道我们的表现不好,但是其实园区的表现更不好,现在真的是整个园区从原来办公型园区转成租赁的园区,原来租赁15%的配套,现在可能变了。
竞争是可想而知的,这个时候如果每家机构都追规模,会不会阶段性成为负担?我自己是有这些感觉的,早些年我们跑了很多城市,有些城市后来成了孤岛店,有些城市的资产成了拖累。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做了客户调研,发出去1500份,收回来有效问卷不到600份。
实际上,就是我们在第一个阶段,我们长租公寓运营商的产品是高度同质化,包括地产背景的从业者,他们也从存量市场上获取了不少的资产,我们推向市场的产品,我们多数都是锁定在新城市人和一些情侣,而且就包括供需这样的配置。
其实也有人问过我们,说究竟配置多大为宜,为什么要配?我有些没想清楚,如果同行都配了,你不配,那在销售的时候的确会面临挤压。
但是为什么要配?使用价值几何?包括在家电配置上面,其实客户的需求或者是选取抽样这部分客户的需求,和我们实际上的供给还是有差距的。
但是决策者其实不敢按照调研的结论去做决策,举个例子,我们配不配电磁炉、配不配厨房对销售就有影响。所以尽管我们有这些数据摆在这里,从逻辑上讲,现实与需求的错位。去年酒店普遍表现不好的情况下,我们可能翻修了10家酒店,做了产品的提升,单方面觉得还好。
我们也就开始尝试做一些高价值的产品,其实表现最后还是非常惊艳的。
所以一主多元,仍然认为刚需、白领——当然白领的表现形式可能不一样——仍然是未来市场最大的需求。
乐乎以前做的青年产品是刚需,在北京的平均住价是3260,全国拿下来是2700几。当然会有刚需改善,刚才讲的长短租结合的产品是非常好的,但是短租配比只有95%。原来讲我们行业,说的是产品高度同质化,说明我们还不够卷,卷到足够的时候就得想出路,就得去研究。
就好像说乐乎其实几万间房都是在做托管,尤其是2017年到19年之前,基本上连续三年停止投资,实际到2021年又恢复了,因为我们想可能失去什么,或者未来是最重要的是什么。
不做品牌,不去定义产品,这样的量可能未来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其实越来越发现,需求端也在分化,除了刚才讲的供给方不断试探我们的边界。
我们金融平均周期只有5个多月,去年在国贸还做了小体量尝试,只有21套,把原来三居室,123平米,做成1居室,常年满足,供不应求。包括在望京做了300多套产品大,概卖1.5万到1.8万。
市场的认知在变,总体来讲上海的同行在定价上面要比北京同行胆子大一点,当然我们也慢慢意识到这个问题了。
其实这一两年,乐乎在把组织变小、变慢的过程中,回到一个更加资广的逻辑下:花很多时间在个别项目研判上,最多的时间也是看项目、开论证会、跟投资人沟通。
其实就是说,我们很难做到标准化的产品,所有的项目都是一个打法,因为卷带来的后果就是分化,客户的分化、机构的分化还有城市内部的板块的分化,我们以前更多讲的是不同城市,不同策略,但是实际上不管是北京也好、上海也好,不同板块之间的表现差异是非常大的。
我原来觉得,运营的内涵有50%是在投资阶段决定的,有30%是在产品阶段决定的,有20%是在管的阶段决定的。对于运营商,他们见过那么多的市场起伏,踩过那么多的坑,实际上价值最大的释放是投资阶段和产品阶段。
当然运营商也能创造更加综合价值,因为去年上半年打我们的资管团队,但是现在普遍的问题就是同质化程度不足,实际上在我们内部也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我们以前做托管是做标准化,你挣的是管理费,你判断错了和判断对了差距不大的,你是基础管理费,你不是从一个生意的完整闭环目前去考虑的话,其实对人的能力的要求,对决策者能力的要求都要简单很多。
但实际上每沉浸到一个项目当中之后,我觉得用不同的策略,包括乐乎可能是一次完整组织的迭代,包括其实我们在峰值的时候我们开发团队86个,后来缩编到后面还有30多个,近期我们发现2万块钱以下的开发意义不大。
如果不签纯托管的,或者是减少纯托管项目。如果要做策略的话,我们认为实际上十几个人真正做交易的,包括我们自己。
而且在商务的流程改造方面是运营带到开发来上的,原来是开发商投决,现在所有逻辑都在变化,因为好的运营、好的资产结果的呈现,一定是跟完整闭环相关的。
而且乙方和甲方的角色必须要重叠,也就是说其实乐乎从一家纯运营公司,我们在运营公司也留下了不少的遗产,七八百号人,包括信息化系统,我们对运营的认知,但是确实我们也到了要去改变的一个状态了。
我自己在上海待的越久,越有一种担心,就是早期的头部机构有可能会被行业覆盖掉。因为新玩家的逻辑跟当年都不同,有可能会有一个后发优势。当然,在乐乎发展的过程中我自己也常常有这样一个忧虑。
如果有机会,希望可以交更多的朋友,和大家更多的交流。谢谢大家!
本文源自观点网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