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根据先秦哲学理论,认为有一种物质叫“精气”,无形可见、不断运动,是构成生命的本原,由此,逐渐建立了中医“气”的学说。
中医认为,气是物质功能的体现,也就是进行生命活动的能力。人体之气由禀受于父母的肾中精气、肺吸入的自然清气和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相合而成。气与精、血可以互相转化。
《灵枢·刺节真邪》里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人有先天之气,有后天之气。先天之气是禀受父精母血的身体成长中自我形成的,后天之气是靠摄入饮食形成的。
人体之气,按阴阳分,有阴气、阳气;五部位分,有心气、肝气、脾气、肺气、肾气;按功能分,有宗气,营气、卫气。
宗气是指饮食水谷所化生的营卫之气和吸入的大气相合而积的气。肺乃气之府,气自脾胃水谷精微生化和肺的吸入后,在胸积聚,并由此出发传输全身。
宗气化分为营气、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
至于运行路线,正如《黄帝内经》第十六篇所说,“营气之道……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是一个大的循环,至于具体路线,未免抄袭搬运嫌疑,你自己去看书吧。
卫气则特殊些。卫气不受经脉的约束,气行迅速而滑利。它的运行,内而脏腑,外则肌表腠理,无所不到。
《黄帝内经》第七十六篇里说,“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藏。”
“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出内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
“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周。”
卫气依其发挥的不同作用,有不同的运行路线,具体情况去看书自查,这里无法搬运。
补一句。气并不是气体,并且经过现代医学手段已经发现,气也是有其存在形式的。只是,现代科技手段只能探知到气的生物电信息,还不能辨别其实质究竟是什么。
目前,就连经都已经探知到有生物实体的存在。只是,整个人类医学在这种微观医学的面前,还只能以“无知”来评价。不排除有一天终能探究辨别气的实质,但是现在还做不到。
所以,你若实在不理解气究竟是什么,暂时可以把气当成一种特殊的生物电现象。
气就是太阳跟地球相作用产生的气,就是人呼吸的空气。这个气含有五行,五种力量,五个方向,人身呼吸感应而生。人也是这些物质而生的。河图八卦就是这个气的运动图,也是生命的最初构成形态。五种力量降沉升浮中,对应金水木火土,西北东南中。空气中有氮气碳气氧气氢气之类,就是五行的运动。所以人只能在地球上生活,一旦脱离这个五行,身体就完了,空间站的人呆一段时间,身体感觉很差。
气在身体运行,敷布全身,肺吸入气,气为动,动为阳,吸入的动作代表少阳相火,夏天,降下去秋天,然后在由左升起,呼出。所以气虚吸入短气的多肾阴亏,不能纳气,肺金不降所致。
平时打嗝,放屁都是气的动态,如果饮食燥热,就会屁多不臭,气机不能左升,因为肝木被饮食热性燥伤,木头本来是颗树🌲,是直的,喜欢温暖滋润的环境,一旦受伤,树就歪了,气机不能上升,就放屁,响屁。打嗝因为胃中饭后生阳气,或者脾胃自我恢复,排出以前的滞气。
至于荣卫二气,行于身体之表,看不见摸不着,只能感觉。感冒发烧就是荣卫二气分离,荣卫是太阳气,太阳寒水,所以根于肾气。荣气病则疏泄过度,恶风汗出。卫气则收敛,无汗恶寒。除了伤寒,感冒多是肺气病,卫气根于肺气,轻泄肺气治疗。荣卫二气是脏腑的表气,所以脏腑大病往往也会牵连荣卫二气,阑尾炎的汗出之类。荣卫二气分离则病,合则病愈,汗出而愈,就是荣卫相合。不是用桑拿蒸,吃发汗药就好使的。对症就好。
四季的气,北方春天疏泄,人容易困乏,夏天阳气上升,多病上热下寒,秋天阳气收敛,人就精神,指白露以后。冬天封藏之气,阳气特别充足。体质一般的春夏精神不佳,秋冬则精神。圣人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现在人正相反。秋冬胡吃麻辣刺激喝酒,有的人秋冬去南方过,春天回北方。这些事情都是不保护阳气之根。到了春天,北方大气大开大合,刮大风,疏泄超强,阳根虚弱的感应大气的疏泄之气,于是肝木之气上冲,冲破荣卫二气就中风。有点火气的,身体五行分开后又合起来,但是肯定合不好,就半身不遂。身体火力不足的直接就猝死。而南方相对于北方,大气四季舒缓,相对于北方中风的少。
秋冬在北方生活,到了春天去南方就会感觉精神舒畅。南方疏泄力小。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