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做减法,物质生活越丰富,可选择性越多,也就造就了越来越多的抑郁症、自闭症、多动症的孩子。
幸福才是我们的人生目标。作为家长的我们,怎么能给孩子的幸福的未来创造条件?那么是不是选择越多越幸福呢?其实未必,为什么父母想起自己小时候时总是一脸怀念,明明小时候没什么玩具、也没有什么零食、衣服鞋子也不多更不要谈什么挑三拣四,伴随着我们更多的是外面的小石子、泥巴,穿的永远是那一件衣服,吃的也就是馒头稀饭,但这些没有让我们觉得有多糟糕,反而每次回忆起来童年时,总是感觉很幸福,我们会想起来小时候跳过的格子,丢过的沙包,玩过的纸飞机,爬过的大槐树......幸福感直线上升。
物质生活越丰富,可选择性越多,也就造就了越来越多的抑郁症、自闭症、多动症的孩子,并且专注度下降,注意力更加分散,也更容易放弃。更多这样的纠结于选择的实验,在这本《选择的悖论:为什么自由越多快乐越少》告诉我们人并非选择越多越幸福。
人的天性是喜欢增加而不是减少,喜欢获得而不喜欢舍弃。这也是为什么是“选择的悖论”的原因,少了不愿意,多了不幸福。但是,很多时候,自己有意识地减少和舍弃会让我们过得更好。由于这种做法有时违背人的天性,因此很多人做不到,当然,这样就给了那些能做到的人更多的机会。
在这个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时代,有意识的减少选择更加重要。在我们脑海里能形成行业品牌的,都是做减法的高手。比如:提到星巴克我们所能想到的是咖啡;新东方的培训;蓝翔技校等。无论商业还是个人的发展,对于只见过一面的陌生人,能勾起我们印象的恐怕大多时候,是他是干什么呢?是理发师、开货车的司机、老师、医生?假如他能在所在的行业做到靠前的位置,就更加加强我们对他的认知。在这个时代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木桶理论”对我们和育儿方式的影响了。
庄子在《养生主》一章中开篇讲了这样一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已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它的大意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是要失败的。已经知道这个事实还要为之,失败是确定无疑的了。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做,必须要有所取舍、顺其自然。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是否就应该,不让孩子接触义务教育之外的,一切课外培训班呢?恰恰相反,我们应该知道,趁着年轻应该让孩子多体验、多接触和多感受,能尽快找到他的兴趣爱好。尽快找到之后,开始有意识的做减法,逐步精简。这样才能在人生最好的学习阶段,练习自己的一技之长,让孩子的长板更长。未来进入社会有更大的竞争中。
如果一个人不能够把一件事做好,他首先想到的就应该是少做事情,而不是让自己更忙碌。当我们跳出一般人的思维定式,重新审视人生时就会发现,不光自己可以不做的事情实在太多,给孩子的人生建议也会越来越清晰。既然我们的生命有限,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就应该少做事情、做好事情。在低水平上做很多事情,花两倍的时间只能获得两倍的收益,但是如果把时间集中起来将事情做的比别人好,两倍的时间可以获得10倍甚至更多的收益,这就是捡芝麻的人生和捡西瓜的人生。培养自己和孩子捡西瓜的思维方式,对幸福的帮助尤为重要。
第一个维度是爱情和婚姻。有美好爱情的人是幸福的。
第二个维度是对未来的期望。如果能够确定一天比一天好,就有幸福感。反过来,现在的富豪、明星能够确定资产以每年百分之五十缩水、明星的火爆程度在3年内降到冰点,就无法高兴起来。虽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第三个维度是生活的态度。一个人的内心有责任和荣誉,平时过着从容而优雅的生活。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幸福感就会加强。
从这三个维度来看,幸福和物质的关系真的不是那么大。
但是我所说是建立在,我们的物质能够达到一定水平基础之上。否则,贫贱夫妻百事哀。相信这绝对不是我们每个人想要的生活。人生在世,都需要有立足之本。能养活自己和家人是幸福最起码的根基。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