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您是怎么理解的

出处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瓦“,并不是砖头瓦片的意思,而是瓦器的意思。瓦器是用泥土烧制的器物。比如,瓦罐就是一种常见的瓦器。瓦罐小吃一直到今天都非常流行。瓦器的历史非常悠久,战国时的大诗人屈原在《楚辞》中提到”瓦釜雷鸣“,瓦釜就是指砂锅,也是一种瓦器。

出处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您是怎么理解的图1

故事

公元550年,北朝东魏的孝静帝被迫将帝位让给专横不可一世的丞相高洋。从此,北齐代替了东魏。高洋心狠手辣,次年又毒死了孝静帝及其三个儿子,来个斩草除根。

  消息传开后,东魏宗室的远房宗族非常恐慌,生怕什么时候高洋的屠刀会砍到他们头上。有个名叫元景安的县令说:“眼下要保命的唯一办法,是请求高洋准许他们脱离元氏,改姓高氏。”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您是怎么理解的图2元景安的堂兄景皓,坚决反对这种做法。他气愤地说:“怎么能用抛弃本宗、改为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呢?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得保全。我宁愿死而保持气节,不愿为了活命而忍受屈辱!”

  元景安为了保全自已的性命,卑鄙地把景皓的话报告了高洋。高洋立即逮捕了景皓,并将他处死。元景安因告密有功,高洋赐他姓高,并且升了官。

  但是,残酷的屠杀不能挽救北齐摇摇欲坠的政权。三个月后,高洋因病死去。再过18年,北齐王朝也寿终正寝了。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后来,这一典故被抽象出来,含义也大大升华,用以比喻宁愿为高尚、正义的事业做出牺牲乃至献身,也不为小利而苟全,千百年来一直沿用。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您是怎么理解的图3

异曲同工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受“忠孝节义”中华传统价值观的薰陶,涌现出了许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忠贞之士。古代有田横五百壮士舍生取义,近代有国军抗日英雄张自忠将军宁死不屈。即使是无名的市井小民,一旦他有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气节,就足以名传千古,光照后人。历史上任何一个壮烈殉节的英雄,背后都有一个悲壮惨烈的故事。历朝历代的忠臣义士都曾抱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定信念,面对威胁利诱而宁死不降,展现了高尚的道德品格。

说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历史上有两个事例最为震撼人心,催人泪下。一是田横与五百壮士,另一个是江阴士民大战清军八十一日,维持了大明最后的尊严。

“田横五百士”出于《史记》,田横是齐国的后裔,陈胜、吴广起义抗秦后,四方豪杰纷纷响应,田横一家也是抗秦的部队之一。汉高祖消灭群雄、统一天下后,田横不因齐国的灭亡而屈膝,率五百人仍困守在山东海岛上。汉高祖听说田横很得人心,担心日后为患,便下诏令说:如果田横来投降,便可封王或封侯;如果不来,便派兵去把岛上的人通通消灭掉。田横为了保存岛上五百人的生命,便带了两个部下离开,向汉高祖的京城進发。但到了离京城三十里的地方,田横便自刎而死,遗嘱同行的两个部下拿他的头去见汉高祖,表示自己不受投降的屈辱。刘邦见到田横的首级后,流下了眼泪,他说:“田横自布衣起兵,兄弟三人相继为王,都是大贤啊!”随后派了二千兵卒,以诸侯的规格安葬了田横,又拜田横从客二人为都尉。不想两个从客将田横墓侧凿开,自刎在墓里。刘邦闻之大惊,十分感慨,并由此认定田横的门客都是不可多得的贤士,便再派使者前去招抚留居海岛的五百人。五百壮士从汉使那里得知田横的死讯,也都相继“蹈海”自杀了。这个海岛后来就叫作田横岛。司马迁感慨的写道:“田横之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您是怎么理解的图4江阴士民在明王朝已经覆灭、毫无外援的情况下奋勇抗战,在两个多月里顶住了十几万精锐清军的围攻,困守孤城八十一天,致使清军阵亡七万五千人。城破以后,还拚死巷战,余者无论男女老幼坦然“以先死为幸,竟无一人降者”,全城六万余人仅五十三人藏于庙内生还。

当投降满清的南明故将刘良佐妄图劝降死守江阴孤城的南明守将阎应元时,得到的解答却是“江阴士民,三百年来食毛践土,深戴国恩,不忍望风降附。应元是大明典史,深知大义所在,绝不服事二君。将军位为侯伯,掌握重兵,進不能恢复中原,退不能保障江左,有何面目见我江东忠义士民乎?”每读此话,不觉痛及肝肠、泪流满面。

《宋史》中谈及文天祥、陆秀夫,没有将其描述成顽抗到底的愚顽之辈,而是充满了崇敬之意;《明史》中的史可法和袁崇焕也得到了应有的评价与褒扬。相反,像秦桧那样卖国求荣、变节投敌的汉奸、叛徒历经千百年还在遭受后人唾骂。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您是怎么理解的图5 圣经中也记有一则故事如出一辙,信息记录于《撒母耳记上》廿二章10-19节,亚希米勒祭司被残杀一事,经文简述如下:

“王就打发人将祭司亚希突的儿子亚希米勒和他父亲的全家,就是住挪伯的祭司都召了来。他们就来见王。扫罗说:“亚希突的儿子,要听我的话!”他解答说:“主啊,我在这里。” 扫罗对他说:“你为什么与耶西的儿子结党害我,将食物和刀给他,又为他求问神,使他起来谋害我,就如今日的光景?”亚希米勒解答王说:“王的臣仆中有谁比大卫忠心呢?他是王的女婿,又是王的参谋,并且在王家中是尊贵的。我岂是从今日才为他求问神呢?断不是这样!王不要将罪归我和我父的全家;因为这事,无论大小、仆人都不知道。”王说:“亚希米勒啊,你和你父的全家都是该死的!”王就吩咐左右的侍卫说:“你们去杀耶和华的祭司,因为他们帮助大卫,又知道大卫逃跑,竟没有告诉我。”扫罗的臣子却不肯伸手杀耶和华的祭司。王吩咐多益说:“你去杀祭司吧!”以东人多益就去杀祭司,那日杀了穿细麻布以弗得的八十五人。又用刀将祭司城挪伯中的男女、孩童、吃奶的,和牛、羊、驴尽都杀灭。”他及其家人被杀的原因就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以“一己之行,家人之命,保全大卫,命运虽悲,名声却荣”。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您是怎么理解的图6

拓展玉文化

在文艺作品中,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红楼梦》,就是以一块“通灵宝玉”为主线,作者赋予玉石以鲜活的灵魂,通过贾宝玉、林黛玉动人的爱情故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必然没落的结局。以物寓情,以情育人,以玉的温润宽厚、坚韧纯洁的特征教育净化世人的灵魂。《西游记》中传说的玉皇大帝是指天国的皇帝,天国应是一个美好和谐的天堂,人们肯定天堂的皇帝就是一位像和田玉一样具有五德的长者,故将其尊称为玉帝。

玉是高贵、纯洁、友好、吉祥、和平、美丽的象征。如果说魅力不朽是玉的宝贵特征,那么坚贞温和则是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这些玉文化精神包含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爱国主义民族气节,“化干戈为玉帛”的团结友好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格,“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洁气概,“锐廉不挠”的勇于开拓、无私进取的大无畏精神,凡此种种都无不蕴含和彰显了玉意识,在中华民族精神和高尚伟大的民族情操中所起到的中流砥柱之作用。

答: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一句成语。比喻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宁可为正义事业而死,而不愿屈辱地活下去。语出自唐代史学家李百药的《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公元550年,东魏的孝静帝被迫让位给丞相高洋后被毒死。高洋同时还杀害他的儿子及所有亲属以斩草除根。后扬言杀他的远房宗族。元景皓表示“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愿被杀头也不愿改元姓高,被元景安告密遭到高洋的杀害。但高洋也于三个月后病死。十八年后北齐灭亡。

翻开历史,自古以来,多少英雄都是秉承着“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的思想,为保存节操和信仰,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之路。“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体现了中国人视死如归的精神,是中国人的骄傲!古代有田横五百壮士舍生取义。近代国军抗日英雄张自忠宁死不屈。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记,等等,抗日名将吉鸿昌被国民党枪杀时大义凛然,气贯长虹以树枝作为笔,大地为纸疾书一首: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然后说:我为抗日死,不能倒下,拿椅子来,我得坐着死。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体现出一个革命者的博大胸怀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回顾过去,珍惜今天,革命英雄们永垂不朽,永载史册。行在路上。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您是怎么理解的图7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您是怎么理解的图8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您是怎么理解的图9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3年03月28日 11:34
下一篇 2023年03月28日 11:5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