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既理致良知

先来看一段王阳明跟弟子陆澄的对话。

陆澄:“尝试于心,喜、怒、忧、惧之感发也,虽动气之极,而吾心良知一觉,即罔然消阻,或遏于初,或制于中,或悔于后。”王阳明:“知此,则知未发之中、寂然不动之体,而有发而中节之和、感而遂通之妙矣……良知虽不滞于喜、怒、忧、惧,而喜、怒、忧、惧亦不外于良知也。”

中庸之道

陆澄是一位很善于发问的学生,他也切实地根据阳明先生的教诲去实践。《中庸》讲七情六欲等情绪未生发时,那种本然状态称为“中”,当它们生发出来又符合节度,无过无不及,称为“和”,“中”是天下事物的根本,“和”是天下通达的法则。如何能做到中与和,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都不容易做到。古人学习《中庸》,知道可以刻意去修炼,就如陆澄。在他的修炼过程中,有这样的心境体验:当七情六欲生发时,即使情绪特别高涨,只要心中的良知一去觉照,这些情绪就可以缓和消解。或许是把它们扼杀在刚萌芽时,或许是在中途把它们控制住,又或许是事后悔悟。阳明先生知道陆澄是下过修炼功夫,对“和”有自己的体悟,赞同他的收获,并告诉他:你既然对控制情绪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就能够理解什么是未发之中、寂然不动的心之本体,就能体验到发而中节的平和,以及感而遂通的妙用。尽管良知不滞留在七情六欲中,然而七情六欲也不在良知之外。

回到原先朋友母亲的故事,如果她心中良知明照,他儿子那件小事发生时,她就可以像陆澄那样,把心中的火山扼杀在萌芽时,或者中途把它控制住,差劲的还可以事后悔悟,而不至于像她那样糟糕到无知无觉,骂了人也不知道为何而骂,伤了亲人的心也不明白为何而伤,玩起相爱相杀的游戏。王阳明把良知又称为照心,这个机制很像佛家说的觉照和正念,觉照和正念是同一个意思,指有目的地、有意识地关注、觉察当下的一切,而对当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判断、任何分析、任何反应,只是单纯地觉察它、注意它。

良知跟正念的相同之处,就是都可以有目的地、有意识地关注和觉察自己当下的状态。区别是良知还有善恶的判断以及调节;而觉照则只是关注和觉察,不做判断、不做分析,不做反应,只是在静静地观察着,静静地,观察着。

前面已经讲了用良知来调节朋友母亲情绪的方法,熟习者当然知道这是调节和掌控情绪的好工具。初学者用不好可能会产生二次情绪,导致更糟糕的结果。例如知道自己生气不好,觉察到了,马上想去控制它,反而可能导致压抑了情绪,又或者压制不成功,造成沮丧、内疚等负面情绪。

正念则是只观察,不判断,不做反应。例如观测到了生气的情绪,只需静静地观测它,不评判生气是好还是不好,也不制止自己的生气,只是静静地看着它,静静地看着它。这时出现了两个我,一个是闹情绪的感知的我;另一个是静静地观察的觉知的我,这个觉知的我有点像是一位中性的第三者,只是旁观者。正念修习多了,可以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从而达到王阳明良知的境界。

又比如,在大都市中,交通拥堵,车流缓慢,有人乱穿插、乱鸣喇叭,很容易激起人的愤怒情绪,就是所谓的路怒。如何破解?可以用阳明先生的良知照心来观照自己,从而达到发而中节之和。又或者用正念的方法,静静地观察自己在行车过程中是如何愤怒的,这个愤怒造成自己身心的什么变化,是否会引起自己猛踩油门、猛踩刹车、按喇叭、骂娘等行为,这个愤怒又是怎么离去的。只要练习多了,就会形成一个自动机制,自动地觉察自己的行为。而不是无知无觉,不知道自己为何突然盛怒,猛踩油门往前车冲去。

这里并没有去比较良知法跟正念法孰优孰劣,他们都只是方便法门,觉得哪种方法对自己适用,就采用那种方法。

当良知照心或者正念的机制生效时,就像内心多了一套审批机制。当没有这套审批机制时,一个愤怒的按钮被按下,内心的火山就汹涌喷薄,毫无阻挡和控制。一旦多了这套审批机制,激起愤怒按钮被按下,信号传到审批机制,照心就判断,愤怒的按钮被按下了,现在怎么办,要爆发火山吗?爆发到什么程度?还是用其它情绪和行为来应付这个按钮。这就是“役物,而不役于物”。

当今社会,快速的生活节奏,拥挤的大都市,贫富的差距,社会的浮躁等因素,造成人们的内心越来越浮躁不安,人人都被各种各样的外界因素所牵绊和困扰,甚至有的人会做出损害他人或自己的偏激行为。这些人面对一点小事情,内心就波涛汹涌,产生很大的情绪波动,远远达不到阳明先生的“此心不动”。归根结底是他们的内心不够强大,并且缺乏一套可以舒缓和调节自身情绪和行为的机制。

有一位朋友的母亲脾气暴躁,因为一件小事,他母亲把这位朋友骂了个狗血喷头。他就问他母亲:“你为什么用这么难听、这么恶毒的话来骂我?你是故意要这样骂我的吗?”她母亲顿了一下,她从来都没有思考过这样的问题,然后她说:“我不是故意要这样来骂你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我的火气一上来,就控制不了自己,忍不住就这样骂了。”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朋友的母亲常常受到一些外在的刺激,就大发雷霆。似乎她身上有一个无形的开关,只要被有意无意地轻轻一按,她内心的火山就爆发了。而她对这一切都无知无觉,任其如此运作,她的身体似乎被什么东西牵引着,控制着,她却完全没有抵制的能力。


王阳明心既理致良知图1
王阳明心既理致良知图2
王阳明心既理致良知图3

没人回答,我就自不量力了。这话我都没有太弄明白,不过胡说八道,胡说两句。

我理解的良知,意思就是积极正面的理解人和事,还有最关键的就是自己本身。

明白了良知之后,当遇到事情,你自己就知道遇事之后,你应该怎样把控事态的发展方向。

当然,人的情绪很难把控,有的时候明明知道“应该怎么处理”,但事到临头又是另一番感觉。

这时就是“照心”发挥作用的时候。“照”在我理解就是“观照”的意思,是处在第三角度观察问题,也就是佛家讲的出离心,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是这个意思。

好比当我为帮别人忙的时候去求人,我就觉得很坦然,没有压力,但当为自己的时候,就很不好意思。

知道这些之后,剩下的就是修正自我,亲身实践,这就是修行。

当你到了某种地步的时候,那你就知道怎么做到“未发之中和发而中节”了。这就是一个度,需要根据当时当下的实际情况,自行揣度把握。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01日 10:42
下一篇 2022年11月01日 10:4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