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时了”这句词,出自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词是: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很喜欢这首词,还看过以其中一句词“一江春水向东流”为名的、反映抗战时期民生故事的电影。
李煜其人及该词的创作背景。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最后一位皇帝,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他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赋的成就最高,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据史书记载,李煜当皇帝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可见,他是一位好诗人,但不是一个好皇帝。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绝命词。写此词,也许是他不堪回首往事,以致会弄到今天这般田地?从一名皇帝沦为阶下囚,心中充满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夕”)之夜,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其毒死。李煜死时,年仅四十一岁。
此词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上阙的意思是,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下阙的意思是,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此词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
如何理解“春花”与“秋月”?
春花,指春天的花。南朝的宋鲍照 《中兴歌》说:“九月秋水清,三月春花滋。”在此词,也代表春季,同时包含年轻时的意思。《文选·苏武〈诗〉之三》:“努力爱春花,莫忘欢乐时。”李善注:春花,喻少时。
秋月,指秋夜的月亮。唐代的杜甫 《十七夜对月》说:“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在此词,也代表秋季。
春花与秋月,代表岁月更替,用的比喻修辞手法。从“小楼昨夜又东风”的“又”字可以看出,“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李煜降宋又苟活了一年,从而引出“往事知多少”,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春花秋月何时了”,在李煜心里表达的深层意思是,过去当皇帝的美好人生,为什么结束这么早呢?感到非常后悔,没有治理好国家,导致国破家亡。
全词虚设解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呵成,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也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成为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
春花
在充满生气的春天里,绽放的花儿,万紫千红,如此烂漫迷人,芳香四溢,如此沁人心扉……毫不夸张地说,春天百花齐放的美景,虽每年如期而至,可每年都美得不一样,足以能够使人留恋这人世……
秋月
秋风萧瑟,仰望明月,思乡、念亲、怀友等情绪汹涌而至。虽言“自古逢秋悲寂寥”,但这份情感,似乎能通过秋月寄托给远方的至亲……
两者关系
简言之,诗句里的“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与“秋月”两者不但都是世间美好的东西,而且还表达了年复一年,经过了“春花”又到了“秋月”的时间流逝。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