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岁上,肚子里装满“瞎话”的外婆在我们一群孩子的包围下给我们讲起了牛郎织女的故事,从那时起,我便确信了九天之上是神仙居住的天堂,脑海里多了许多念念不忘的憧憬和期盼。外婆说,到了七夕头一天,常在门前老榆树上跳来跳去的喜鹊和屋檐下成双成对的小燕早早就出发了,它们要在七夕到来之前赶到天河上空去,用身体为牛郎织女的相会搭起一架鹊桥来。从那时起,一到七夕,我就开始留意天空,寻找燕子和喜鹊的身影,说来也奇怪,真的很少见到它们,即使偶而遇到一两只,也都一声不响,没有了往日的聒噪。
外婆说,七夕天帮擦黑时,没说过谎也没尿过炕的孩子蹲在藤条瓜架下边,就能听到牛郎和织女两位神仙说话。我失望懊恼极了,痛恨自己是个爱尿炕的孩子,从而失去了偷听神仙说话的机会。那藤条瓜架也成了我心中最神圣的地方,从此爱上了七夕,爱上了充满神秘色彩的藤条瓜架下边。
七夕多是下雨的,那雨又都缠缠绵绵的就如今天外面的天空。外婆说这雨水是牛郎织女拥抱到一起流下的思念之泪,不觉令人心动。如果哪年的七夕被晴空丽日所取代了,我们这些期盼着能偷听到神仙说话的善男信女,就会郁郁寡欢好几天,心头堵了一团大大的棉花。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最早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如《诗经·大东》:“跤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明代罗颀的《物源》中也有记载:“楚怀王初置七夕。”不过那时候的七夕,是祭祀牵牛星、织女星,并无后面的故事。直到汉代,其细节才与牛郎织女的故事联系起来,并且正式成为属于妇女的节日。如东汉应劭撰的《风俗通》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侨。”又如《西京杂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
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开端都原于神话和传说。七夕的来历便是这样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爱情的始终不渝,对幸福的不懈追求,也体现了这个民族对女性的关爱和尊重,生在中国实为幸福!
七夕节在传统意义上就被称为七姐诞,在七夕节这个民间传说的靓女节日,庆祝七夕可是一件十分令人开心的事情,七夕节的主要由来,就是流传在民间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但是关于七夕的来历还是有很多方面的因素的,那么七夕的来历到底有哪些因素呢?一起来看看吧。
1、七夕名字由来
在古代的时候7月7日被称为七姐诞,而这一天的主要活动就是祭祀,由于祭祀多在傍晚,古时候晚上被称为夕,因此被称为七夕节,其他的双七,星期,女节,乞巧节,等等称谓都是根据民间传说中的一些习俗而起的名字,但是最具中国发展特色的名字就是中国情人节,七夕节也就成为了我国一个象征爱情的美好节日,十分具有浪漫特色。
在古代的时候,七七其实是一个生命周期,《黄帝内经》这本书说到,女人一般都活不过49岁,每七岁为一个周期,也就是最多活11个周期。这本书中还强调14岁来月经就可以结婚生子,活到49岁就已经马上就要结束生命周期了。其实对古代的生命周期比较短是可以理解的,七这个数字在西方指的是相遇,所以双七所代表的节日是十分具有意义的。
这里所说的七姐,其实就是织女星所代表的织女形象,在民间一般信奉为情侣,儿童以及妇女的保护神,一般古时候7月7日晚上不仅会设香案,还会备宴祭祀七姐,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求七姐保佑自己今后的健健康康,还未成婚的女子,希望自己可以有一段好的姻缘,如果已经结婚生子了,就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因此不仅是未婚女子可以过七夕节,所有的女性都是可以在这天得到尊重的。
现在在一些污染比较少的地方,大家抬头就可以看到两颗最亮的星星,牵牛星和织女星中间相隔了天琴座,狐狸座,天箭座,等三大星团,而中间就是一道长长的银河,再加上民间神话故事的渲染,在古代的牛宿星宿体系中,怡河东岸就好像有两个倒置的三角形,看起来就好像牛角,这颗星星就被称为牵牛,织女星是天琴座西北侧一个全天象中第五亮的星星,比牵牛星还要亮,古代民间关于这种自然天象的崇拜,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一般认为信奉这两个星象可以保佑来年的耕种以及产量。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