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最前面,作为北方节日必备饺子,我就不说了
沧州火锅鸡
沧州火锅鸡起源于河北省沧州市,发明不久便风靡全城,在沧州走几步就有一家火锅鸡店,火爆程度非其他火锅可以媲美,沧州普通家庭几乎都会制作,是亲朋聚会时不可或缺的一道菜肴。到过沧州的人无人不知晓这道沧州名菜,因其简单易做且味道鲜美,现在又传至京津地区乃至全国各地。食用时配以陈醋蒜泥麻酱等辅料,味香浓郁,回味无比。
沧州蜜枣
黄骅面花
在黄骅一带至今仍保持着年前蒸“花儿”的习俗。所谓“花儿”,就是一种用模子制作的面食,模子一“磕”,面团转眼间就成了公鸡、桃子、鱼、小白兔等等。一过腊八,兄弟各家便开始“集合”,相互轮流,帮忙蒸“花”。屋里欢声笑语,屋外的锅里热气腾腾。
据了解,当地农村传统节日面食制作已经列入了黄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名录。由于“花儿”外形的喜庆,近年来一些外地没有蒸“面花”的地方也慕名来到黄骅采购这些“面花”送礼。黄骅面花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古代黄骅土地贫瘠,小麦产量很低,人们生活清苦。每逢年节,人们没什么物品相送,就把不多的小麦磨成面粉,蒸成寿桃、鲤鱼等面花送给亲戚朋友,图个吉利。这样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风俗习惯,加之面花相比馒头等口感较好,就被人们逐渐接受,形成独特的饮食文化。面花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蒸面花有了更深的寓意。黄骅面花模子是现今留存的特点比较突出的一种河北民间艺术形式,其在民间面花制作传承中具有普及功能,面花模子题材造型极具地域特点、时代特色,黄骅面花模子在艺术表现属性上依然从属于中国传统民间造型体系,基本运用夸张、概括和象征的表现手法。沧州八大碗(扣碗,老席)
这项民间手艺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八大碗的主菜分别是六道猪肉、一道鸡肉和一道鱼肉。而六道猪肉各有各的特点,可细分为松肉、方肉、丸子等。做法多样,味道也各不相同。八大碗”以猪肉为主要食材,有鸡有鱼(意为吉祥如意,年年有余),搭配豆腐、粉条、鸡蛋等,经特殊工艺制作而成。从原料选购到烹饪方法以及成品样式,与其它地方流行的八大碗有明显区别,八大碗共有红髓、白髓、方肉、松肉、卷帘、大肉丸子、鸡、鱼八道菜肴。八大碗的制作过程,则需要经过炖、煮、熏、炸、烧、焖、熘、晾、蒸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据记载,八大碗的前身为清朝盛行的满汉全席之一的“下八珍”,属汉族菜系,后来流传至民间,在东北三省盛行,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均用八大碗招待宾客。
青县冬菜
青县冬菜制作的祖传秘方及手工制作是经过数百年的探索总结出来的宝贵资源。唐宋时期,青县民间为弥补春季蔬菜青黄不接的状况,以运河沿岸盛产的大白菜、大蒜为主要原料,开始腌制、储存冬菜。
还有日常美食,过年家里忙,没有时间做正饭,吃点简餐也不错↓
沧州羊肠汤和河间羊肠汤
羊肠汤是现在文雅一点的称呼,过去就叫羊肠子,沧州方言发音是”样尝――咋”. 沧州地处华北平原的东部,却有着辖区内的孟村回族自治县。回族是这里的一个主要民族,那么,以牛羊肉为主的小吃就不奇怪了。所以沧州小吃羊肠子便是代表了.做法是:先将50斤清水添入锅内,待锅烧响放进鲜肉30斤,羊杂和骨架各一副,用大火烧(以木柴火为好),顶出血沫,尔后将佐料下锅,同时外加大葱、生姜各半斤和适量,再熬40分钟即成。佐料主要有白芷、肉桂、草果、陈皮、杏仁等,要按一比例适量下锅,多了则药味出头,少了则腥膻除不净。食用时,取汤锅中熟羊肉和羊杂切碎放入碗中,再盛上羊汤,加上蒜苗末、香辣油即可。它色泽光亮呈乳白色汤质优美营养丰富羊肠子入口爽而不腻异香诱人无腥膻的气味。
河间驴肉火烧
河间驴肉火烧是河间的传统名吃。河间驴肉火烧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河间驴肉火烧为长方形,外皮金黄酥脆,内层松软。味道外热里爽,清爽醇香。
吴桥手工挂面
吴桥宫面别名为“宫廷面”“素面”“御面”,是以精粉、大豆油、精盐为原料,经独特工艺而制成,条细空心,油亮洁白,粗细均匀整齐。煮熟挑入碗中,半汤半面,汤清味佳,既可作主食,又可佐餐。因其系手工制作,故耐火而不糟,回锅而不烂,较有口劲。
南皮小米面窝头
南皮小米面窝头,是南皮地方名吃,历史久远,尤以祁家制作最为著名。南皮祁家小米面窝头选料精细,制作讲究,其色泽嫩黄,清香扑鼻,香甜可口。
黄骅吊炉烧饼
黄骅吊炉烧饼的传承与它的形美、味美、口感香甜和复杂工艺不无关系。分为发面、揉面等二十几道工艺制作而成,形美、味美、口感香甜,已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