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在《山海经》里指的是地名。《海内南经》所载,“海内东南陬以西者。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从这段描述看,闽地有山有海,有的学者研究认为,这里说的“闽”就是指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福建、台湾在内。
“闽”也是古氏族部落名称。“闽”这个字,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解释为“闽,东南越。”这个观点认为古“闽”人是越人的一支,生活在东南地区。但实际上最早“闽”和“越”不是一回事。有的学者认为:闽人起源于岷山,与夏禹是同族,夏代时闽人居于山东七汶之地与夷人同居一处,因此而被称为“七闽”。夏灭亡之后,闽人又向南迁移到现在的福建武夷山居住。因此后来福建才被称为“闽”。越人也是夏禹后裔:《水经*浙江水注》“夏后少康,封少子杼以奉禹祠为越。”所以“杼”又被奉为越人之祖,“杼”就是古越国的先祖“无余”。战国时越国被楚国所灭,越人散入东南,其中包括入闽的越人。
《周礼》中有个官职名称叫“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与其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这个“职方氏”是个非常重要的官职,要掌管全天下的地图,以京师为核心,外围是王畿区,王畿区再外围就是戎狄蛮夷,这些诸侯国以及氏族部落生活在哪些地域,都有什么特产及财物,有什么利、有什么害……这些职方氏都要了如指掌。
在“职方氏”掌管中的、远离中原京师、王畿的戎狄蛮夷氏族部落中有“七闽”。郑玄作注时说,“闽,蛮之别也。”也就是说,古闽人在中原看来就是蛮族的一种。如果古闽人是夏禹后裔,但迁到东南沿海在后来的周人眼里也成了蛮夷。也有的观点认为,之所以叫“七闽”,就是说:古闽蛮族服于周的在氏族之下有七个部落。所谓“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这里面的数字指的都是归服于周的氏族下部落之数。或者还有的观点认为:“七闽”是指当时古闽人的居住地分布,包括现在的江苏南部、安徽东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针对这种观点来说,应该是比较广义地来认识“闽”人,这是“闽”和“越”融合之后的认识。越国灭亡之后散入闽地的越人和已经生活在这儿的古闽人相融合,而对东南地区称之为“闽”是在这种融合之后的秦汉时期渐渐形成的。
被楚国所灭的越国有一支贵族逃入了东南闽地,后来建立了闽越国。闽越国只存在了短短的九十二年,但是由此带来的楚、越文化却深深影响了闽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闽地设置了“闽中郡”,西汉建立后因为闽越首领无诸反秦并佐汉灭楚,所以汉高祖刘邦又重新恢复了闽越国。汉代的闽越国城郭宏大、宫室华丽,还有十分发达的冶铁业、造船业、纺织业、制陶业等技术水平。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原汉文化传入并与闽地文化相结合,这是后来闽越文化奠定基础的时期,也就是闽越土著文化的形成时期。
刚才说的是“闽”以及“闽越”作为族群形成的大致过程。如果以“闽”作为地名的称呼,很可能远古的时候古闽人就已经存在,福建地区就有很多的例子。现在考古发现大约在五十万到一百万年前,古闽先民就已经在闽南晋江海滨和九龙江流域的丘陵地区生活。福建地区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距今五十万到九十七万年之间的晋江深沪湾旧石器遗址,这也是中国东南沿海海边地层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活动遗址。到新石器时代以及后来的青铜时代,闽地的文化遗址多达三千多处,遍布闽中内陆、闽西腹地,几乎达到今天福建的全境。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