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查看河南省地图,发现洛阳市区位于洛河以北,而古代城邑的建造和命名一般来说,都是根据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的位置来命名的,尤其是洛阳城兴起时间很早,它始于周公建洛邑,距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文化中,人们往往把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为阳面,因此洛阳的称呼依据就是这样来的。我再举个中原朋友熟悉的城市一一山阳县,这是陕南边陲商洛地区的小城,风景优美,它就位于秦岭以南的山脚下,故称。再比如鄙人居住的城市就是位于绵山之南,所以叫绵阳。下面再简略展开如下:
“结绳记事”的形象化图形一一《洛书》
(洛书)
《洛书》与洛阳有关系吗?当然有!《洛书》晚于《河图》出现,是后者的“简化版”,《洛书》又叫《龟书》、《丹书》,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大禹治水,神龟出,背上有奇异图案,叫《洛书》,我的理解就是河南的洛河(出龟处),回到问题本身,洛阳与《洛书》有关联吗?
《洛书》与《河图》都是原始部落县邑的防卫图或居屯点的形势图。
黑点和白点表示周围的地形,当时的人们是面朝南方来定方位,上面是南方,下面是北方,左东、右西。南方是水,用白点表示,所以水的北方是洛阳、为南方水的北面,是阳面。
当古人坐在《洛书》所显示的中央面南静思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左边的东方,太阳正冉冉升起,这是阳气上升的特性。右边是西方,乃是阳气下降的方位,夕阳西下,古人迎来了夜晚和寒气。
简单地总结一下,洛阳市的选址,融合了古代“天人合一”的理念,古代“文人”因为没有文字,于是用图案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理解,这是文字呼之欲出的时候。
周代的洛邑
公元前十一世纪,陕甘一带的商朝属国周,逐渐強大,周武王与八百诸侯率领军队在孟津(洛阳属)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当商朝内部发生动乱的时候渡过黄河,在牧野(河南淇县)大败商军,推翻了商朝,周朝诞生。首都就建在镐京(陕西西安),这就是西周。
我的理解是,周武王在河南境内作战时,曾经面南趺坐,经历了日出日落,观察了山川河流,拿出绘在黄河滩羊皮上的《河图》、《洛书》作了一番推敲琢磨后,他回到镐京,对弟弟周公姫旦说:“兄弟,我南望嵩山,北望太行,后有黄河,前有伊、洛,那个地方建都还是可以的呵!”可惜话音刚落,灭商的第二年周武王就驾鹤西去。
少年周成王(姫诵)即位后,政权由周公掌握,这时,朝政不稳,暗流涌动,已经灭国的商代遗臣,他们人还在心不死,以武庚为首的商代原贵族在东方发动武装叛乱,周公立即倾尽全国兵力,用了三年的时间,终于顺利平叛,当然,覆巢之下 复有完卵乎!顺便也消灭了东方许多小的国家。
周公通过这个事件,意识到洛阳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重要地位,同时回忆起周武王对洛阳地势优越的领悟,于是决定迁都洛阳,周成王自然没有意见。
当时举国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九鼎,首先把它迁到洛阳,因为这是王权的象征,也是将洛阳定都的一个前奏曲。
周公来到洛河之滨的洛阳,遥望南边的洛河,那时的水面远比现在宽阔,极目远眺;烟波浩渺,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洛邑古城)
周公在营建洛邑时,修筑了两座城。西边的王城和东边的成周城。
这种城邑的布局,肯定是参考了巜河图》、《洛书》“天人合一”的理念一一人面南而坐,前方是一望无际的洛河(周代才有的宽度),背后是连绵起伏的太行山。左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阳气最盛,右边是夕阳余晖所照的西边,是黑夜和寒冷的地方。而洛阳据中而建,象征天下的中心,理想丰满,现实坚挺!预案绝对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周公一脸的肃然。
西边的王城就是现在的洛阳西工区,那时只有方圆十五公里,王城公园就是为了保护王城遗址而建。令人稀罕的是,它有十二道城门,东正门称鼎门,当年搬迁时,那九座大鼎首先从这个地方入城。
东边的成周城距王城十多公里,体量小于王城,这里的行政管理、治安防范等等,都是由周公长期驻扎这里监管。这个地方,实际上是官员的居住处,更为重要的是,已经成为圿下囚的商代贵族,当时称为“殷顽民”,集中住在这里,周公亲率八个师的兵力(每师约二千五百人)严加警戒,以防他们叛乱。这里实际上已经成为一座兵营。对于周朝在东方的统治,起到震慑作用!
当然,办公地点就在王城了,城内的街道犹如练习毛笔字的九宫格棋盘样,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的城市布局就为后世起了垂范作用。
结束语
东周时代的洛阳为“天下名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首先在这里出现,是道家与合纵家的故乡,老子长期在这里坐办公室,也在这里面接待了儒家始祖孔子。苏秦这个合纵联盟的鼓吹者,背剑从这里出发游说各国。六国合纵后,豪气干云的苏秦投书秦国,秦国审时度势,暂避风头,十五年不出函谷关,洛阳局势缓和。当然,洛邑是西周陪都,东周首都。这是洛阳开城的首先,为中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雒阳以发源于陕西东南部商洛的雒河而得名,陕西境内有两个读音完全一样的河流,为了区分这两条河流,古人就把流经陕西北边的河流取名洛水(今为北洛河),把发源于陕西东南部的那条河流取名雒水(今为南洛河),因雒阳位于雒水以北,水之北为阳,故取名雒阳。
魏黄初之前,雒阳和洛阳就被历朝统治者来回变换了多次,秦朝把雒阳变成了洛阳(秦始皇认为秦朝属于水命),刘秀建立东汉后,认为汉朝应该克秦属于火命,又把洛阳变回到雒阳,后来曹丕认为“雒”字指鸟容易飞走,这对自己江山社稷不吉利,最后把“雒”字变成了“洛”,雒水也变成了洛水,一直到现现。
洛阳是陕西人周公旦营建的,所以周公乃雒邑之父。周公营建雒邑,除了用来看管不法殷徒和罪犯外,更主要的,把洛阳纳入了周天子自己的属地,把洛阳作为保护京师镐京的屏障和缓冲地带,在军事上可以起到攻可以东出控制东方各诸侯国,守可以护卫京师镐京的安全。
(周公营雒图)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