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四川内江作文(内江甜城国际社区)

我家乡内江是一个爱吃、爱玩、爱闹的小城市!这里有孔子之师周时大夫长弘;这里有抗金名将赵雄;文渊阁老赵贞吉;清代四川最后一位状元骆成骧;炸弹天王喻培伦大将军;国画大师张大千还有神秘的刀郎。

内江古称“汉安”,美称“甜城”于东汉初年建县距今约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内江素有“川中枢纽,川南咽喉”之称是四川除成都以外的第二大交通枢纽城市。

汉安顾名思义乃取汉王朝长治久安之意,北周时以沱江原名中江之名称中江县,隋朝时期为避讳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名号且大部分土地在沱江环绕之内故改称内江县并沿用至今。

历史上内江曾多次取消或被临近州县吞并建制,到了元朝基本形成现在的建制区划。1949年12月内江地区相继解放成立资中专员公署。1950年资中专员公署迁至内江改内江专区,1951年分内江县城郊、近郊设县级内江市.1968年改专区为地区。自此地区、市、县三位一体。

1985年置地级市内江市,改原内江市为市中区,原内江县为东兴区。同时还管辖:资中、资阳、简阳、乐至、安岳、威远、隆昌七县。总面积:13340平方公里只是内江行政区划最大的时候也是经济最繁荣的时候。

1995年资阳县改县级资阳市,1996年简阳县改县级简阳市,1998经国务院批准将资阳。简阳。乐至、安岳划出另设资阳地区后改地级资阳市。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升内江经开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7年经国务院批准升2014年建立的内江高新区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同年原隆昌县改县级隆昌市由四川省直辖内江市代管,内江也正式形成现在四区(市中区.东兴区.经开区.高新区)两县(资中县.威远县)代管一个县级市(隆昌市)的行政区划。

至于甜城之名的由来又是另一个美丽的故事了。

相传早在唐朝时期内江地区就出现了一种利用蜂蜜浸渍果品而成的蜜果这就是蜜饯的雏形。唐明皇李隆基吃了十分赞赏将之列为皇家贡品。明朝弘治年间开始出现种植甘蔗以甘蔗制糖的工艺。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灾害连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中实力最强的当属李自成。张献忠等了。相传有一年李自成想要联合张献忠攻打明朝,特地来四川拜访张献忠。张摆上宴席、两人促膝长谈。忽然你见一佐茶食品色泽鲜亮,异香扑鼻惊奇问道:“此乃何物”张答曰:“蜜饯也”李食之甜润心脾,妙不可言又问:“此蜜饯何处所产”张回答道:“内江”李听之不由眉飞色舞,竖起大拇指赞叹道:“内江真乃甜城也。”于是内江甜城之名不胫而走。

1716年随着福建人曾达一家族从福建引入更高产的甘蔗到内江,内江的甘蔗种植业以及制糖业真正进入巅峰时期,那时沱江两岸的甘蔗林一望无际。据史料记载:1911年内江的甘蔗种植面积高达14800公顷,总产量达59.9万吨,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县土地面积的50%左右。

随之而来的就是制糖业的大发展,当时的内江糖坊、漏棚星罗棋布最多时达3000多家,遂有“三里一糖坊,五里一漏棚”之说。内江也与福建的台湾地区、广西的百色地区并称为“中国三大糖都”。

战争年代内江的甘蔗种植和制糖业都遭到极大的破坏,产量锐减。抗战时期内江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依然积极生产支持抗日为前线提供食糖、酒精等军需物资。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外和沿海地区的糖源断绝,中国的产糖之地仅剩四川,糖成了重要的战略物资,而当时的内江还在用石碾榨汁、铁锅煮糖水。内江人民克服制糖技术、设备落后等因素,日夜生产保证食糖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抗战时期川糖占全国食糖销售量的50%-60%而内江食糖则是川糖之冠。

随着沿海地区的全部沦陷海上交通被严重封锁造成汽油等能源严重缺乏。聪明的中国人民发现酒精可以替代汽油成为新的能源。于是内江人民利用废蜜和漏水为原料兴办酒精厂20余家,酒精产量占全国的1/4左右,为前线提供了大量的能源支持。资中酒精厂的无水酒精更是可以用来做飞机燃料,成为重要的军用物资。

抗日战争初期内江人民 踊跃从军一共向前线输送10万余人。以内江县(现在的市中区、东兴区、经开区和高新区)为例适龄青年仅6.5万人而送往前线的就达3.8万人。隆昌县的兰玉青老太太把自己的儿子和女婿全部送往前线;资中四维中学11名女学生更是逼着家长立下了支持自己从军的字据。浴血奋战的内江籍军人有2692人为保卫国家献出生命,受伤者更是不知凡几。

抗日开始后国家的税赋每年都在增加,1941年就比1939年增加了10倍。但内江人民为了保证国家税赋忍饥挨饿、出钱出粮、节约度日,可以说内江人民为此是竭尽全力。以内江县为例“由于全县人民对抗日救国的热忱,使各年税额基本完成”史料记载:1941年-1945年的四年半时间内江县交纳的现成粮131万石总征量在原征粮的基础上增加了4倍以上。

1944年冯玉祥将军写下《内江人颂》对内江人民支持抗战的爱国情怀发出由衷的赞颂:“圣哉内江,贤哉内江,你是国家的瑰宝,你是民族之光”。

新中国成立后内江的制糖业开始慢慢恢复并得到发展。随着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制造、安装的现代化、机械化糖厂——内江糖厂于1956年建成投产内江的制糖业迅速迎来了巅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内江的糖产量一度达到全川的68%全国的26%,蔗糖产量更是达到全川的70%全国的50%。“甜城”之名响彻天下。

进入90年代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糖分摄取要求随之提高,以及全国其他地区制糖业的发展尤其是攀西地区制糖业的大发展之下内江的制糖业迎来了销售危机。攀西地区拥有更好的气候条件;更肥沃的土地资源以及粮食与甘蔗之争不明显。虽然内江制糖人改革相关政策、研究更新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在大量制糖的同时发展与制糖产业相关的产业。使内江制糖业向集约化、产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但是攀西地区还是后来居上逐渐超越内江成为四川新的制糖中心。

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由原有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原来的统购、包销转为于市场接轨。导致大量糖企缺乏销售渠道、缺少必要的储存设备和流动资金,政府的相关保护对策也不及时造成全国范围内的制糖业严重亏损。受此影响内江制糖业遭到前所未有的寒冬。而内江政府由于决策失误,急功近利,部分官员与私有小厂勾结,国有企业内官员贪污严重、不善经营,使得以种植甘蔗为生的蔗农利益严重受损。或卖于二道贩子或选择弃种不种。造成制糖企业原材料缺乏,日益困难亏损严重,糖厂停产停榨。不少优秀的糖业专家也纷纷外出谋生,糖业人才大量流失。加之省外糖业大量涌入四川,糖业市场饱和。内江糖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最终滑入深渊不复当年。

2001年3月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机械化糖厂—内江糖厂厂区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出售,内江糖厂完全破产。内江制糖业完全沉寂。“甜城”之名走入历史。

犹记当年漫山遍野还存在大片的甘蔗林,我和小伙伴们在里玩躲猫猫,随手拌下一根甘蔗听着大人们的咒骂笑嘻嘻地跑开,吃起来很甜!很甜!“甜城”依然很甜!

另附冯玉祥将军作《内江人颂》及里面人物介绍:

山有翠屏。水有沱江。山清水秀。大块文章。地种红苕。田皆谷香。漫山遍野。甘蔗作糖。人才辈出。公侯将相。文化极高。男女学堂。国之根本。大农工商。创造我民国。出有喻大将。人民很仗义。许多革命党。有的曾被抄家。有的革命而亡。每逢国家临大难。壮士负戈上战场。不说那些志士仁人。只看那:毁家纾难曾仲海。英雄豪杰李焕章。学校谁最先。大洲超江阳。有国而后有家。实践出在内江。司令郜子举。元明易县长。双腿都跑细。喊破喉和嗓。力夫脚夫齐争献。幼稚老翁出大洋。全县献金五千四百万。还有许多金戒和方糖。真正是忠贞无比义胆侠肠。这才是拥护领袖。这才是拥护中央。爱国志气坚决了。全国同胞均仰望。牺牲精神领导着誓雪国耻的思想。圣哉内江。贤哉内江。你是国家瑰宝。你是民族之光。

喻培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被称为炸弹天王牺牲后被追为大将军

曾仲海:他“独献一百三十万,突破以往个人献金记录”冯玉祥将军称他为“毁家纾难”

李焕章:他是内江金台旅馆的经理在献金中向冯玉祥将军递交献产呈文表示“愿以己下置田200亩之每年收益共合黄谷600市石,完全贡献国家,至抗战胜利。”1946年7月7日在首个“七七纪念日”国民政府国防部新闻局编印的《七七抗战史迹专册》,在“特殊忠勇军民题名录”部分中列名表彰了30余位“特殊忠勇”“民众”其中就有李焕章。

郜子举:时任军政处第一补兵训练总处处长兼内井警备司令,内江县献金分会名誉会长。

易元明:时任内江县县长,内江献金分会会长。


-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3年01月29日 15:02
下一篇 2023年01月29日 15:14

相关推荐